书城现实国宝传奇
24772800000039

第39章 好事连连之小筠过继

唐家奶奶咬牙介绍着,眼泪一次次往上涌,一次次被强行压下,就这样硬挺住,她一直想把自己坚毅的一面留给小筠,实在不想在小筠面前痛苦、流泪,但一说到那些,一说到小筠的爷爷奶奶,说到小筠的父母,想到了小筠母亲怎样将小筠托付给自己,想到自己与小筠差点永远倒在了这无亲无故的山村,终于还是没能忍住,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顺着面颊一颗颗滚落下来。

室内嘘嘘一片。

在一片嘘嘘中,唐家奶奶抬手擦一下眼泪,吸口气后坚定地说:“不是我心狠,也不是我忘了小筠母亲临终前托命的嘱托。唐家确实有重要的事要我去做,我不能再让小筠有什么风险了,实在无奈才出此下策,恳请好心人能为我担负起养育小筠的重任,我一定会记住大家的大恩大德的,这大恩大德,我可能没法回报,希望小筠能报答大家。如果有下辈子,下辈子,我将结草衔环来报答大家的恩德。”

唐家奶奶边说边站了起来,深深地向大家掬了一躬。

堂前突然静了下来。

那边长辈那样的年龄,土改、回乡团反攻倒算、山匪横行,动不动就杀人越货这样的事都是亲临过的,就算是大队长这样的年龄,对那些事情也是完全了解的,知道唐家奶奶确实有苦衷,就没有再问。凝重地望一眼唐家奶奶,再看一看小筠,长辈的口吻就完全二样了:

“她奶言重,你既托底,老朽也再不狂言。你愿意将孙女过继全生家,老朽代全生接下了。全生二口子是真喜孩,一定会视为已出。别样老朽不敢保,二口子为人,老朽当担保的,她奶只管将心放到肚里。”长辈立即答应了下来。

“我相信、我相信!要是没有你们这里的好人,我与孙女可能早已又冷又饿地走了,怎么会不相信呢?”

“我们真心要孩子,这心都可以上供给菩萨看的。我们一定会当亲生来扶养的,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有一口吃的,肯定会先给女儿,决不会饿着她。”

根嫂的二婶含着眼泪应答,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挨饿,没有人敢保证能填饱肚子,“决不会饿着她”,这是多少郑重地承诺?山里人实诚,也只能想到这样的保证了。宁愿自己挨饿,决不让孩子受苦,这心,就实实在在地摆在大家面前了。真如根嫂二婶前面所言:这心都可以上供给菩萨看的!

根嫂二婶边说边上前握住孩子的手,不停地轻轻揉着、揉着,眼泪一滴滴不停地滴落在二人的手上。

见到这样的场景,唐家奶奶早已热泪盈眶,爷爷、奶奶、队长以及那边的大队长眼泪都颗颗滑落、连族中长辈都差点憋不住,泪花直冒。

两边都表态后,那边的大队长及长辈以我们这一山村带最隆重的礼节操持了小女孩“过继”的礼仪。

代表张全生的长辈用清水净了手,从带来的大红袱包裹内的红布包中捧出了红烛、用毛竹片削成的熏香,一一点上,放上堂前的几案,神情庄重地跪拜后取出取名的红袋、过继的命袋、衣帽鞋袜,一一摆上案头。虽然简单,但一应俱全。

大队长带头上前,后面紧跟着的张全生夫妇一一在堂前跪拜叩头,根嫂虽然已嫁到这边,作为娘家那边的牵线人,也随那边的人跪拜叩了头。

这算是向灶神、门神、土地诸神作了诉告:愚民已作决定,将把这边大家费了心血的孩子接走,从下一刻起,那就是我们的孩子了。请诸神放心,我们一定会像这里的长辈一样呵护、培养好这孩子的。

做完这敬神的仪式后,接下来就是敬人的仪式了。

按规矩,先要给小筠取名“过继”。

因为收养小筠的是张全生夫妇,这名字本来是要张全生夫妇来取的,按常理,唐家奶奶希望将孙女过继,张全生他们确定过继小筠后,应该是根据张家的族谱名列(如果有族谱的话,如果没有族谱,也应该按张家“全”字辈下一代的排名来排列),先在张全生家里取好名,做好名贴,与红袋、命袋一起送过来,在这边宣布就可以了,谁也不会有什么其它想法。一“过继”,小孩子就是张全生夫妇的孩子了,自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了。但张全生夫妇一是太高兴了,只想到赶快过来接孩子,没作准备;二来他们实在是实诚,也没打算另行再取,干脆说还是就叫以前的小筠吧。

“张小筠,蛮有文化、蛮好听的。”

张全生夫妇二人再三强调。

这“蛮有文化”之说,实在也是难为张全生夫妇了,二夫妇根本都没上过学,几乎是一字不识。要过到这边接孩子前,还是听了根嫂回娘家说,小女孩的奶奶蛮有文化后,请了村里先生再三教的,到爷爷这边,还能记住,并且一字不差地说出来,已是十二分地不易了。

“那可不行,这名,一定要重新取的。”

唐家奶奶一定不同意。

作为有很深的中国古文化根底的她,从心灵深处知晓这“名”对收养的恩人的重大意义,故再三主张一定要“重取”。

对于唐家奶奶的提议,在现场的长辈、大队长、爷爷、奶奶他们大家都认可。

这毕竟是“过继”,是一生一世的事,一定的郑重,决不能有半点的马虎。见二边的长辈、二边的其它人都同意,张全生夫妇也没再说什么,但望着那么多再现场的人,老实巴交的张全生夫妇却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这里有长辈、有有文化的人、小筠的奶奶也在,那就请帮助我们为小筠取一个名吧!

这个特别的“提议”被大家接受了,任张全生夫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夫妇俩临场的这个“提议”,一下被唐家奶奶高看了不少:二位尽管是山村农夫,但不仅确确实实实诚,还懂的礼义,上的了场面,小筠到他们家,给他们做女儿,应该不会吃苦!唐家奶奶也放心了许多。

依照唐家奶奶“一定要小孙女记住救命恩人,永世不忘”的再三要求,经二边长辈再三商量,给小筠取名为“张纪琴”,这“纪琴”,是根据张全生家族“全”字往下,下辈已用“纪”字来确定的,那个“琴”字,对名字来说,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含意。山民为小女孩取名,往往用最常见的“英”啊,“花”啊什么的,用个“琴”字,已经有“琴棋书画”的含意,算是有“文化”了。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这边,象爷爷这样的,在当时来说,确实是算蛮有文化的,那么多人弄出个“琴”字为小筠的新名,严格来说,已蛮“新潮”了,因为这“纪琴”还用了谐音的“功能”,就是“记情”,唐家奶奶有要求“纪琴”永远记住救命恩人的恩情的意思,当然,张家那边也有希望“纪琴”永远记住自己是唐家人,记住这个奶奶的意思。

名字决定后,张全生夫妇当场请爷爷这个“吃”国家饭的“先生”为张纪琴题写,真好也是唐家奶奶的意愿。爷爷二话不说,即大笔一挥,在张全生他们早已准备好的红纸上写下了“张纪琴”的大名,还按当地习惯,在取名袋中央题上了“过继名张纪琴”六字,并且在取名袋四角又写上“荣华富贵”四字。

张家那边的长辈接过题了名的红纸,又拿出另一张,请唐家奶奶记下了小孙女的生辰八字,长辈双手郑重接过,再次跪拜后,将题了姓名的红纸装入取名袋,记了生辰八字的红纸装入过继的命袋,一丝不苟地封上,双手递给张全生,张全生跪拜后接过,装入大红袱的红布包裹中。

唐家奶奶、奶奶一起为纪琴换上了新衣,挂上了百锁。懂事的纪琴强忍着眼泪,一直依偎在奶奶身边。

换了衣服后,唐家奶奶拉过孙女,面对爷爷、奶奶和大伙,含着眼泪说:“纪琴,一定要记住爷爷、奶奶,一定要记住这里的恩人。来,给爷爷、奶奶;给爸爸、妈妈,给所有恩人叩个头。”

唐家奶奶说着,就要与小孙女一起叩下头去。张全生夫妇死命地搀着唐家奶奶,一定不让,还拼命说领养纪琴是做女儿的,与唐家奶奶还差辈,唐家奶奶才是他们的长辈,他们要向唐家奶奶叩头,唐家奶奶又拉住张全生夫妇,不让张全生夫妇叩头。

这拉扯中的四人,手牵着手,头捱着头,肩靠肩,个个涕泪直下,打湿了各自的衣袖,弄得边上看着的人,也忘了上前劝解,只知道抹泪水了。但大家心中有数,这拉扯中的四人,除小纪琴尚年少不太懂事外,其它三人的心中,肯定都是甜甜的,暖暖的,这肆意流淌的泪水,正是这暖暖甜意的尽情释放了。

在拉扯中,张全生的老婆颤魏魏从口袋中摸出了一个玉镯塞给唐家奶奶,含着眼泪说:“她奶奶,我们领养了纪琴,但她永远是你的孙女。家里穷,没啥好东西,这个玉镯是我嫁到他老张家时,婆婆给我传家的,家里人都知道这个,我交给你,你以后可以用这个作凭信来认孙女。”她是一个憨厚的人,只会用这种憨厚的方法来表达她的内心。

一只手拉着纪琴的唐家奶奶,赶快用另一只手挡住:“她婶,只绝对使不得,纪琴既然已经过继,就永远是你们的女儿了。再说,你这可是传家宝,要不,到时就传给纪琴吧。来纪琴,叫爸爸、妈妈。”

“爸爸......”

“妈妈......”

纪琴虽然含着泪,但马上乖巧的轻轻地叫上了。

妈妈呆了一下,眼泪一下崩出,飞流直下,一把抱住纪琴:“乖、乖、真乖。”随手就摸出一个戒子要往纪琴手指上套,又被唐家奶奶挡住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