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796

第796章 二皇子十

我白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说道:“学洪武爷不错,他的雄心壮志还有杀伐果断都很好。可是你不要过早学会你老祖宗的心狠手辣才好。你这个老祖宗当年的做法,寒了多少能人志士的心。记住了,任何一把利剑都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你这个老祖宗虽然镇压了功臣们的嚣张气焰,保证了后代子孙的安稳。但是也同时导致一些本来希望出仕报效国家的年青一代,因此失去了雄心壮志。建文帝时期为什么朝中都是一些夸夸其谈,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而没有真正的将才和贤臣呢?原因就是老一代的能臣死光了,年青一代的贤良担心自己的安危,不愿意入朝为官。永乐帝的时候,虽然任用贤良,又大力开科举事,但是依然没有开国初期的繁荣,这就是因为皇帝的做法寒了天下士子们的心。”

我的话令二皇子有点迷茫,我也知道我的主张和他父皇崇祯皇帝朱由检教导他的大相径庭。但是我不想培养出一个杀人皇帝,所以继续苦口婆心地说道:“正德年间虽然皇帝比较胡闹,但是对天下的臣子比较宽松。这也就是当时为什么天下归心,众多名士报效朝廷的原因。这个好的开始,导致数代皇帝不缺少能臣。正德年间的吕调阳、嘉靖年间的徐阶和高拱、隆庆年间和万历年间早期的张居正等人。他们之所以会出人头地,之所以会有大的贡献,归根究底就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放权给他们,相信他们。所以一个皇帝不一定要过分的心狠手辣。适当地防备之心要有,不然的话就会出现权臣或者奸党。但是也要学会放权给一些信得过的人,学会收买人心。你的父皇有些事情上做的有点过。我不是针对你父皇,而是就事论事。当年的孙传宗、袁崇焕等人,哪一个不是国家的大人才?他们镇守边关的话,可以保证边关的安宁,要是入内阁的话,也是一代良相。可是你父皇并不放心他们,屡屡中了敌国的反间计,屈杀了这些忠臣,也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祖大寿也好,洪承畴也好,他们为什么要投敌?一是因为走投无路,第二是因为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要是你父皇当年没有屈杀袁崇焕的话,大将毛文龙不会战死,祖大寿和洪承畴也不会成为敌国的将领。至于我的事情,你不会完全知道,你父皇更不会把一切告诉你。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要是我事事听从你父皇的话,不但你们朱家的江山早就没有了,而且我和我一家人也早就身首异处了。我虽然拥兵自重,虽然不听从你父皇的号令,但是我并没有造反。我这么做是在为你们朱家保留最后一口元气,这一点你的父皇心里很清楚。不然的话,你父皇也不会把你交给我。记住了,我今天给你上的一课。‘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用一个人就要信任这个人,给对方一定的权限。’‘有时候怀柔比镇压更加有效果。’你自己好好去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