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035

第35章 先生往事

常先生的信就比较长了.他把他的事一五一十的都写在了上面告诉我.原来常先生名字叫常四海,是开国元勋开山王常遇春的后人.因为常遇春的女儿,也就是后来建文帝朱允炆的亲娘,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太子妃。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朱棣抢了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常家就因为站错了队被隔离在权力中心以外,同时也秘密受到明成祖朱棣的暗算和打击.

常四海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不但能文能武,而且见解独到.可就因为他的身份的原因,不但不能出人头地,而且处处受到排挤.他在一次无意之中救下了一个小孩,小孩子后来还成为了他的学生.几年后学有所成的学生进京考试,得了文武双状元.他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边关大将军孙承宗,一个连当今皇帝都有点忌惮的一方大员.因为他教出了这么好的学生,所以有一天他被人莫名其妙的抓走了.从此和家人失去了联络,家人不知道他是生是死.绑架他的竟然是锦衣卫,目的就是要他去教当时才几岁大的太子朱由校.当时天启皇帝朱由校还没有当皇帝,只是一个东宫太子.几岁大的孩子根本不能懂他所讲的治国道理,其实他的真正学生是后来比孙承宗还要有名的魏忠贤.几年以后太子成为了新皇帝,学生魏忠贤也从他那里学会了一些本事,加上他自己的观点后,成为了新朝庭的办事的基本风格.而常大先生没有改变他的脾气,对新皇帝的一些处理总是指手画脚的.这个连名义上的帝师都不算的常大先生,就被按上了诽谤朝庭的大罪,被发配到边关做苦力.为什么会被送到这里?可能是魏忠贤还对自己有点师生情谊的缘故,把自己带到另一个学生这里来少吃点苦.可事实说明孙承宗也不是好人,他不但不帮他的老师,而且连面都不见.他在牢房里一关就是一年多,后来孙承宗派人来看了他一次.可来人来过后,就说要杀一批罪大恶极的犯人,他的名字就在上面.孙承宗怕他牵连自己,竟然要对自己下毒手.还好在临刑前,牢卒连断头饭都想剩下,把常四海和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关在一起.第二天错把另一个当他给杀了知道自己杀错人的老卒为了不被追究,就要常四海背熟已死的人犯的资料,就当常四海已死,他就是罪犯张三宝.张三宝是打死了一个地主家的狗,被诬陷和自己的儿媳妇**下的大牢.当有人犯被卖为奴隶的时候,牢卒当然把他当奴隶给卖了.这么做才能省得他们再提心吊胆地过着后怕的生活.

常四海还说他看上了我,觉得我是一个可造之材.【注意不要多想,他不是看上我的人,想要得到我.不要太异想天开了.】想我成为他第三个学生.并把我的处境给我做了分析.首先,吴襄手上的兵力和权力都没有到可以威胁朝庭的地步.所以我进京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至少不会马上被皇帝杀头。第二,吴襄将成为内阁中三股势力、东厂魏党和信王朱由检等多方势力的争取目标.所以我在京城应该会被人关注,或许会有一些人明里暗里保护或者帮助我。第三,我到京城后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吴襄和我自己带来影响.我如果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我和吴襄将万劫不复.因为我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我的父亲吴襄,代表着我们吴家的立场。第四,我送的礼可能大家都会收,也有可能有人不会收.收的要记录,不收的更要记录.收下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朋友,但是拒绝的绝对不是朋友。收下礼物的将来可以接触或者求他们帮忙,不收礼的不但不能接触,而且要防止他们背后使坏。第五,我到京城后会被送到专学去读书,不会被送到国子监这种高等学府去.我要装傻装笨,不能被他们重视或者是看出是个人才.不装傻的话我就会不能离开京城,将一生一世被关在京城。只要我装傻,这样一来我将可以不用多久就可以回来了.

综合常四海的意见,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到京城后有多大动作就做多大动作,最好让人都知道我代表吴襄在大派钱财的.到我读书的时候,有多顽皮就多顽皮,能闯多大祸就闯多大祸.只要不杀人,没有把皇宫给烧了,那就没有问题.闹的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不学无术、专门闹事的孩子的时候,我就能离京回家了.而且到那时候吴襄也会再被提升,成为真正名义上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