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246

第246章 有点不对劲

等大臣们站好了位子,山呼万岁以后,按照惯例大臣们要对皇帝近年来的事迹歌功颂德一番,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马屁高兴才可以.崇祯皇帝朱由校也要为自己补充几句后,对大臣和皇亲国戚们开始加以封赏.所以“大起”日一般都是大臣们拍皇帝马屁,皇帝一高兴给大臣们加官进爵的好日子.

一般的“早朝”,大臣们在山呼万岁后,值班太监会说一句话:“有事早奏,无事退班了.”意思是大臣们把要紧的事早早将皇帝报告了,免得让皇帝累心,耽误了皇帝的日常起居.可在“大起”日,可不能这么说了,值班太监应该说“进言”后,大臣们纷纷汇报皇帝好事.歌功颂德一番,讨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开心。

站崇祯皇帝朱由检左边的王承恩地位相对比较低,所以他没有开口说话的份.右边的太监在大臣们山呼万岁时,主动退到了皇帝的后面.这是规矩也是传统,当年魏忠贤就是嚣张到不把天启皇帝朱由校放在眼里,在大臣们山呼万岁时没有退后.成为了大臣们后来给魏忠贤立罪名时,落下了一个不小的罪名.

当大臣们山呼万岁后,那个值班太监又站了出来,大声说:“礼毕.进言了.”

按说太监这么说后,大臣们应该争先恐后地上来报告各地的好事.不但给崇祯皇帝朱由检高兴,也给自己的政绩好好加上一笔,为自己能提升做好准备.有时侯,一些外地来的官员还怕抢不过在京城的那些官员.被京城的官员把好消息先说了.可今天的样子却有点不一样,大家都好象都不想先开口说话的样子.

不但一些大臣和官员觉得情况有点怪异,连大殿上坐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张太后也感觉出了不对劲.张太后还能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开始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我站在最靠边的一排,虽然排名在中间,但动起来并不起眼.我转头看了看身后和前边,马上看出了不一样.身后的一些武将大多都是一脸的迷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倒是前面几个将军却是动也不动,也不交头接耳也不东张西望.一般来说武官没有说话的份,只有在文官说完了补充几句的机会。最特别的是文官中的左都御使下属的十三道御使,他们一个个表现出得意的表情.他们都是告人、抓人小辫子的官.说好了他们是防止官员贪污受贿的最后一道防线;说难听点,他们是一些官员对付政敌的最终武器杀手锏.他们虽然有点像现代社会纪委起的作用,但绝对不是清廉的代表、正义的化身.按说着“大起”的日子,他们不会当着大家的面给谁不好看,向皇帝老子告上一个刁状.这样一来任何人被告了,除非被一告就死,不然的话这仇可结深了.可他们都是很得意忘形的样子,看来事情绝对不简单.

我偷偷地站出了队伍,垫了垫脚,希望看看李万春的表情.如果李万春不知道,不是他发起的,事情就简单了.这些个没有主心骨的家伙,今天要倒大霉了。如果是李万春的布置,这场政变将正式爆发了.君臣之间的大对决,将要拉开序幕了。

当我站出队伍时,因为我不是往中间走出来,而是反往外边走.并不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当然瞒不过坐在上面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张太后,也躲不过两个太监的双眼.但我不开口,太监也好象提前有所领会,对于我的行为当作没有看见.

我还没有看见李万春的样子和表情,一边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轻轻地说:“你怎么站了出去?快进来.”一个长得人高马大的武将自以为最轻的说话着.可他的声音还是有点大,至少影响了我身边一大片的人.

我也知道自己有点过分,就索性再过分点.我瞪了他一眼,本来想骂他几句就算了,意外发现这个愣头青竟然是小时候的同学.他是我当时收的几个小弟中的一个,虽然他现在人高马大的,但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当时就是一个人大没脑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