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148

第148章 贿赂要员

我不确定的问话,使张罗以为我见过张太后本人,更有可能和张太后有关系.如果我见过张太后,那么代表我就是张太后一边的人,我和张家就是自己人。我和他之间应该是比卢放更近的关系.我没有明说,但意思张罗知道了.越是这么含糊不清,张罗就会越觉得我像是他们的人。只有自己人才会说一些外人听不懂的话,在外人面前才会这么含糊不清。他马上给了我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表示他已知道了一切.我也当作刚刚领悟的样子,神秘地笑了笑.

我们三个像老朋友一样,各自拍拍对方的肩膀,坐下来聊着天.我也随便说了一些边关的事,并没有深入地说战役的事。隐隐约约的表示我爹吴襄的事,希望他们两个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张太后面前求求情,希望不要重判.两个都把我当自己人的人,马上拍胸答应帮我说话.其实他们都以为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张太后会帮我的忙,不过是给大家装装样子而已,以为他们说与不说并没有多大关系。但这个顺水人情,他们在我面前还是要做的。

我马上又表示了万分的感激.表示将来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他们对我和我爹吴襄,以及我吴家的恩情的。我们三个好得像亲兄弟一样.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从小到大就认识了的好朋友,却不知道我和他们认识不过几个小时而已。

临走时,我拿出两张银票,说:“两位年纪比我大,就是我的哥哥了.兄弟找哥哥帮忙是不用花钱的,这个我懂。可哥哥要为弟弟打通关系总要用钱的,这钱总不能让哥哥也替弟弟出了。这么做的话弟弟实在太对不起哥哥们了,将来没有脸再见两位哥哥。这里是五千两银子的全国通用银票.哥哥帮弟弟我用着,不够再找弟弟要好了.不要怕花钱,现在就我爹才是最重要的事。银子可以再赚,爹死了可不能再活过来了。”说着我就把银票给了他们两个.可不同的是卢放拿的是一张五千两银子的银票,张罗的是一张五千两金子的银票.

卢放本来不想拿,但我坚持,他就收下了,准备一五一十地用在该用的地方,保证不在里面拿一分一毫.这样才对得起朋友,才算是真的帮助朋友。他估计我将来一定会更有发展,他帮我的帮就是为了将来我也可以帮他更大的忙。也算是一种投资而已。这是官场上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可张罗就是一个钱鬼,再好的关系没有钱开道,他是不会真心实意的帮你的.我给他的银票,他一看就知道了我的含义.他点了点头,把银子折起来放进了衣服的袖子里.根本就不让卢放知道金额的大小.卢放也以为张罗拿的也是五千两银子的银票.却不知道我是给了一张相当于二十万两银子的巨额银票.当时银子和金子的比例是四十比一,五千两金子就是近二十万两银子.是我这次进京城带的总数的十分之一.估计这里面有十分之一的钱用在吴襄上就已不错了,多余的钱都进了张罗自己的腰包里了。这也是我故意要多给的原因,不然的话他不会下力气。我等于用这笔钱买了我和张家这层关系而已。

送走了我后,两个人又坐到了一起,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分别给我去打通关节.我提议不但要他们说服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张太后,而且要保证吴襄到京城后不被人骚扰和在诏狱的安全.至于大臣们的关系我自己会想办法打通.他们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朱由检最信任的手下,有他们出面保证吴襄在审判前的安全,是最好最合适的人选.我就怕吴襄到京城后有什么意外发生.有了这两个人的帮忙,至少安全问题不会有问题了.

我刚回住的地方,几个送信的亲兵就回来了.我准备好的礼单没有一个大臣敢接受,全部都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更有几个大臣连我的人都不见,一听说是我的礼物,看也不看的退了回来。看来这次吴襄的麻烦不小,连一些平时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的大臣都不敢管这事,帮我说句好话他们就更不愿意了.

不过我有我的办法.在京城的官员中,小官员是比较记得恩情的。当年我在过年时送礼帮他们过年的事,他们应该还记得.不大不小的官员最喜欢钱,也最敢要钱.我带的钱就是为了打通他们.至于大官,他们吃我的可不少了,我都有帐单的,怎么也会让他们帮我说话.不然的话我完了也要他们跟着我一起完,大不了一起倒台罢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刻薄的人,他总是记得别人的不好,忘记别人的功劳.我如果说了出来,京城的官员起码要倒下一多半.

而且就算我没有帐,他们的亲人或者手下原来都是商业联盟的会员.有许多没有写明的帐和花的钱都是有帐可查的.而这帐在我手里.我拿出来他们就不是被降职隔职的事,是杀头抄家的罪.我就不相信他们不怕?他们的家人不怕?玩阴谋诡计,我这个现代人狠起来比你们这些古代人要厉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