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142

第142章 安排军务

当我坐到我的披着白虎皮的主将椅子上后,大家面对着我行了一个规规矩矩的军礼.这是军人必须遵守的礼节,我是他们的直接上司,就算我再年轻,甚至于不是一个男人,只是一个太监时,应该遵守的理解还是要遵守。这就是军队的纪律,这就是古代军队的礼仪。

白老虎皮就是我亲手打到的那只老虎的老虎皮。那边处理好了,就早已送到了我这里,大家都没有看见过这么完整的老虎皮.而且这老虎皮还是白色的,大家都说我是一员猛将加福将.更有人说我是天上白虎星转世,我是老天爷派来救大明的。我知道大家都是在拍我马屁而已.

等他们行完军礼后,都不敢随便起来,这需要我这个长官发话,他们才能起来。我叫大家起来后,大家才谢过起来,分左右两边论资排辈站好.在军队的主将营中一般只有一个主将有坐的位子,其他的手下都只有站着听命令的份。右边第一位的是袁崇焕,左边第一位的是洪承畴.这和朝廷不同,皇帝上朝时,左边是文官,右边是武将,左边的比右边的重要些,这才有所谓的“左膀右臂”这种说法。在军队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规定站在主将右边的比左边的大。估计原因有这么几种,第一,武将站惯了右边,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觉得右边比左边大;第二,也算是一种平衡吧。一些武将在朝廷里比不过文官,在自己的军营里,便要重视右边的,重视右边的也算主将心理上的平衡;第三,武将一般都是用惯了右手,所以打仗还指挥,都喜欢用右手作出决定,所以喜欢把最重视的爱将放在自己的右手边,便于召唤。久而久之就有了这种现象。我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这都是我的猜想。

我看了看他们,他们都站得笔直。身上的战甲虽然很重,但没有一个人表现痛苦。就连书生气多过军人气质的袁崇焕也是这样挺着。我清了清嗓子,说:“有上命.要我回京城去解释这次战斗的经过.大家也知道我的父亲原锦州总兵官吴襄已被押解到京城去了.其它的我不多说.我要对一些事有一个临时安排.”

当我说“有上命”时,大家都又站直了起来,把基本已经很直的身体又挺了挺,向我拱手行礼。这礼不是给我的,而是给下命令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指挥到我这一级的军官。这“上命”当然是崇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如果是兵部或者其他部门,他们对我要说“请”或者“调”。我和他们的长官是同一级别的,虽然他们的权力比我大,管的是比我多,但他们命令不到我。

我已有点明确地告诉大家虽然我爹吴襄出事了,但没有影响到我.我将来还是这里的最高长官,至少我现在没有被免职,手上还掌握着行军令.打消了一些对我对吴家不利的谣言.

我又说:“冀辽督师袁崇焕可在?命令你在老营把守.等红裔大炮到了后,查看清楚才可接收.所有大炮和弹药查看清楚后封起来,等本座回来后再作分配.”

当我叫到袁崇焕名字时,他马上出列拱手听令.听完我的话他只说:“是”.领令后就退回去了,站在位子上又不声不响起来。

“经略洪承畴,继续把守锦州.在本座没有回来前,不得怠慢军务.”

洪承畴出列,拱手说:“末将得令.”领下命令后也回去站好了。

我又宣布了几项命令,大家都只回答“得令”或者“是”.

我的军队也准备好要出发了.按照军队的规矩,将军以下的军官有卫士,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军官身边的勤务兵.将军以及将军以上的军官可以有亲兵随从,也就是现在的警卫队一样.人数按所管辖的士兵百分之一配备.孙承宗死了,朝庭又没有马上任命新的主将,我就是边关现在的主将加监军.边关原来有十五到二十万将士,当然本来就没有这么多.边关的兵力一般在十二万到十五万左右。打了一场败仗后,损失了近八万将士.还有近八万将士.我就可以配备最少八百,最多近二千的亲兵随从.我是身兼边关主将和监军两个职务,每个职务可带亲兵千人。我组织了一支格尔为首的一千人的亲兵队,从挑选到培训都由格尔带领和训练.勇敢和忠诚是最重要的。

不要小看这一千人,他们可都是对我忠心又能打仗的野战军.他们上过战场,见过生死,虽然不能发起大规模战役,但对付一两万的老爷兵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有了他们,我不大去京城路上不会有事,就算到了京城任谁也不敢对付我和吴襄.大不了杀出京城,回边关来自己当地头王.

现在的边关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边关是三足鼎立,孙承宗有兵有权,袁崇焕有京城方面的靠山,吴襄虽然弱点,但他在边关根深蒂固.现在孙承宗战死了,袁崇焕被我吓住了,我又用一大笔钱买炮堵得袁崇焕对我又敬又怕.毕竟这钱是我出的,炮是我的.他想要炮必须听我的话.吴襄的兵当然听我的.我已基本控制了边关的军事权,只要我不造反,就算我不听朝庭的,他们也会跟着我干.因为他们知道朝庭没有钱了,而我吴家不但有钱,而且能弄来钱.有钱才可以维持将士们的生活.

最奇怪的是经略洪承畴,他原来是孙承宗的人,他应该恨我和吴襄.可他在我回来后,对我马上表示了忠心.并主动联系我和孙部的将领会面,为我说好话.为我拉拢了孙承宗的手下.在我和孙承宗的手下和解后,他自然而然成为了孙系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