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110

第110章 报名参军

我又再一次回到内地,在宣武府总兵处登记加入明军士兵行列.成为了当时一整年唯一一个自愿当兵的人.后来才知道我的名字还被总兵知道了,原因就是我是这十年来招收的几个士兵中最好说话的.我没有挑肥拣瘦,主动要去最艰苦的地方.我没有要求待遇问题,连军饷问题都没有提.我还没有要求兵种问题,说什么自愿服从分配.我这种兵多来一些,军官就更高兴了.

因为我虚报了两岁年纪,说我当时已十五岁了.我生来体格健壮,而且又受过训练,看上去比同年龄的高大不少.而且他们才不会管这些,他们只知道送来一个兵,他们可以少去抓一个老百姓,少和地方上的人发生一次磨擦.

我用回了吴大这一个普通的名字.因为吴三桂的名字虽然不太多人知道,但总会被有心人查到.吴大这名字可不会,除了吴襄和管家几个老人,没有人再知道我这个名字.

我先是被分到巡逻队,执行夜间巡逻.理由是要我多熟悉下这里的地理环境.我还以为是一队人一起巡逻,后来才知道巡逻队夜间巡逻只有我和两个老得快走不动路的老兵三个人.

两个老兵虽然走不快,但他们懂的可不少.我从他们那里知道了一些这里的事.原来自从明正统皇帝出宣武御驾亲征瓦剌,后来引起明朝最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的“土木堡事件”.正统皇帝被抓、被辱,成为了大明最大的耻辱.当时的宣威总兵和大同总兵被朝庭下旨,以保护不利、害皇帝受辱的罪名杀了.宣武和大同两地就合并为一地总兵.当地人叫这个总兵为宣大总兵,但朝庭并不这么称呼.宣武总兵还是宣武总兵,大同总兵没有实权,他的兵权其实掌握在宣武总兵手上.但大同总兵还是有的,但已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职.原来宣武和大同各有五万驻军,战时还可以增加两万.也就是说两地士兵最多时可以有十二万人到十四万人.

可因为明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军队的开销也太大了.所以在一边求和的同时,削减起军事开支.到现在宣武和大同两地已不到七万人的名额.加上军官有吃空饷的习惯,两地有三四万士兵就不错了.像他们已六十开外的老兵,在军营中比比皆是.按照军规士兵本来平均年龄不得高过三十岁,可现在不要说是四十岁了,四十五岁的平均年龄也差不多早过了.这一数字令我吓得头皮发麻.明军就靠着这种军事实力想抵抗外族势力吗?

我对明军本来就不抱太大的希望,可没有想到会这么糟糕.要不是有高大的城墙和一些老祖先留下的经验,江山恐怕早就是别人的了.老百姓还能指望他们这些人来保护他们吗?不,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几年安定的生活,为了不死太多的人,我一定要尽快学习好怎么带兵.用我的实际行动帮助老百姓,帮助大家度过难关.而不是未来已失去民心的明朝政府,更不是为了那个无情无义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在夜间巡逻时,我发现军营的火头军中也少人.我就主动要求在不巡逻时帮火头军的忙.上级当然答应了,我就被批准去火头军中,帮助他们打下手.

和夜间巡逻不一样,我没有在火头军中受到大家的欢迎.面对我的是山一样高大的蕃薯、土豆和白菜.我有洗不完的食物,刮不完的土豆皮,切不完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