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生活百科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247100000129

生活训练短缺,泛滥的物质支持掩盖教育观念不足(7)

陈刚决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洗新革面,于提拟订消费计划,打算合理开支。最开始他还正式记了几天账,但后来就连账本都找不着了。每个月的钱总是花得精光,正式加了“月光族”的行列。可一问怎么用的,又想不起来。

(2)广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如今,各类商业广告无孔不入,影响并决定着孩子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目标。每天打开电视,随时可以看见针对儿童消费的层出不穷的产品广告,诸如:“今天你喝了没有”、“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每天一瓶太子奶”、“现在你知道清嘴的味道了吧”、“酸酸甜甜就是我”等。这些广告正以足够的诱惑吸引着涉世末深的孩子,以至于很多孩子“不是广告品牌的食品不吃,不是广告引导的饮料不喝”。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张,每天早晨不是“维维豆奶”外加蛋糕,就是”康师傅方便面”,父母专门为他准备的食谱,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广告食品:健力宝、娃哈哈、蛋黄派等。这还不算,受电视广告影响,小张还要求父母给自己买“脑白金”营养液,说喝了这种营养液能增强自己的智力,考试更能考出好成绩。

(3)高消费

现如今学生的消费可以说是躺在父母钱包上的高消费。学生们尽管自己不劳动,不挣钱。消费起来却足以使家长们“望子兴叹”。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已成为许多中小学生追求的目标。校园里,名贵衣衫已不鲜见,上百元的衣服和鞋更为普遍;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表明孩子们的“身价”;出入卡拉OK、电子游戏厅、台球厅早已不足为奇,甚至车接车送、披金戴银的也不乏其人……尽管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难怪许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养不起了。”

(4)盲目的攀比消费

很多孩子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和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赶时髦、讲攀比。孩子们最普遍的心理是“别的孩子喝饮料,自己当然不能喝白开水”、“别的同学有MP3,自己怎么好意思再用复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