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荷兰帝国
24211900000126

第126章 秋日之行

1584年九月一日繁华的阿姆斯特丹城此时已是深秋时节,金黄的落叶早已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秋风吹来了空气的味道,淹没了城市的暄嚣。

清晨,莫里斯推开了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秋日凛冽的空气,回想起这忙碌的一个月来。

在这一个月里,他采用泰利埃的建议对荷兰的行政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地方,针对地方专员和守将互相掣肘,影响行政效率的弊端,他取消了专员,将地方行政、财政大权交给了由中央任命的总督,而原本具有监督财政预算和处理地方事务的地方议会则沦为了彻头彻尾的橡皮图章,他们除了通过财政预算,什么都做不了。

但出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的目的,莫里斯将最为重要的军事指挥权和调兵权紧紧抓在了手中,设置副总督来分管总督手中的财政权,并承担监督的职能

在财政方面,地方政府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肆意抗税和自行决定向中央上交的税额,地方向中央缴纳的收入第一次被固定了下来。

在军事方面,地方军队被改组为荷兰皇家陆军,交由中央指挥,并由中央政府支付供养军队的费用,与之配套的征兵体系也在之后颁布的《征兵令》中建立起来。

与其同时,莫里斯一方面派谴军队前往地方接管各省防务,另一方面则对地方议会的议员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并破格给予了他们贵族身份,而他们的家小则全部被迁至阿姆斯特丹。

通过这些措施,莫里斯成功将地方的财政、行政、司法大权及军队指挥权全部集中到了中央手中,消除了地方割据和叛乱的可能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而在中央,负责发布和执行政令的枢密院建立了起来,并由泰利埃担任院长,这样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首相的行政权力。

当然比起在地方全面贯彻实施的各项改革,莫里斯在中央方面的改革远说不上彻底。

低效无能的议会仍然存在并限制着他的君权,共和派这个毒瘤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依旧让他感到芒刺在背。

而且虽然他任命了不少文官甚至主教来管理军队的行政事务,提高了军队决策层中的文职人员,但文武分职和文官治军才刚刚起步。

当然这也怪不得莫里斯,君主制才刚刚建立不久,在上,王权派和共和派单纯的党派矛盾已经演化为了贵族、中小资产者与商业寡头的利益冲突。

在下,民众对在一个君主治下生活还未适应,各地王党虽掌握地方大权,但共和主义者仍负隅顽抗,妄图与议会中的共和派里应外合,等到莫里斯实力衰弱之时,趁虚而入,恢复不得人心的各省自治和软弱无能的旧制度。

在这样错综复杂,各派势力冲突此起彼伏之时,莫里斯目前最为关键的便是维持稳定,集全国之力打赢这场战争,所以他必须改革,但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一旦引发内战,不但会让国家陷入四分五裂之中,还会使西班牙人坐收渔翁之利,那样威廉一世毕生的努力就将付诸东流,而莫里斯也将成为荷兰的千古罪人。

想到这,莫里斯穿着一件睡衣,来到了新建的盥洗室,等候多时的仆人将洗漱用品递到了他的手中,洗漱完毕之后,在仆人的伺候下,他穿好了衣服,简单用过了早餐后,便登上了马车,向着枢密院赶去,他将在那里制定决定荷兰未来的新法令。

莫里斯身着一件红色大衣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大门之前,门前一身橙衣的近卫军士兵恭敬地向他行了一个恭敬的军礼之后,便打开了大门。

门外,骑着一匹棕色诺曼马的泰利埃早已等候多时,他身着一件蓝色厚长袍和白色裤子,腰间佩着一把焰形剑,他下马来到了莫里斯的面前,向莫里斯深鞠一躬并对他说道。

“陛下,您忠实的仆人弗朗索瓦.泰利埃恳请您前往枢密院”

“走吧,不要让枢密院那帮先生们等急了”莫里斯诧异地打量了泰利埃一样,笑着说道,他怎么变得如此恭敬了,这可不是他的风格啊。

但莫里斯转念一想,毕竟他是臣,我是君,这一点是不能乱的。

和泰利埃寒暄了一会后,莫里斯便坐上了马车,向着枢密院的方向驶去。

嗒嗒的马蹄声在石板路上不时响起,莫里斯靠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这座城市,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自己前世曾在这儿度过了整整三年的时光,对于这儿始终有着一股依恋的感觉,对于他来说这儿便是他的第二故乡。

陌生的是,自己眼前所见的是三百年前的它,这儿的一草一木,在他看来都是那样的陌生,在这儿,他只是一个过客,始终找不到属于家的感觉。

算了,想这些有什么用呢,与其像一个诗人一样整天多愁善感,还不如找点正事做做,想到这,莫里斯从口袋中拿出了一枚佛罗林银币,细细端详起来,心中顿时萌发了进行经济改革的想法。

在他亲自主持的第一次内阁会议时,他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陆军人数的过度膨胀,为荷兰的财政支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随着陆军军费的快速增长,又在一定程度挤占了海军的军费。

这样一方面势必会形成大陆军主义,造成重陆轻海的局面,削弱荷兰的海军实力。

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军费向陆军的过度倾斜,使得在莫里斯和共和派斗争中保持中立的海军对这样的安排极为不满,海军上下暗地里无不对莫里斯破口大骂,并给他取了一个陆军国王的称号来嘲讽他,一些人开始和共和派进行接触,准备共同对付莫里斯,而大部分人则开始向议会呈递请愿书,要求增加海军军费和提高海军地位。

这些消息也传到了莫里斯的耳中,对于这,他绝不能无视。

另一方面,陆军人数的臃肿不但浪费了大量金钱和人力物力,而且无益维于军队实力的提高。

对此,莫里斯进行了精兵简政,将陆军原有的十三万人裁减为六万人,并在补充了一定的雇佣兵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常备军的比重,使常备军占到了陆军总数的40%。

但这样节流的方法只能缓一时之急,治标不治本,真正要解决财政问题必须找到其他来钱的路子。

买卖官爵确实可以获利颇丰,还能使那些有钱的资产者因此成为穿袍贵族,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但这样做,一方面会引起老牌贵族的反对,另一方面会造成官员素质良莠不齐,并造成腐败滋生。

向议会要钱,别开玩笑了,要从他们的钱袋子里要钱可比建造巴别塔还要难。

所以,应该首先从关税入手,而要解决关税问题,必须先从货币开始。

想到这,莫里斯开始规划起解决货币问题的蓝图来。

但正在这时,忽然一个戴着斗篷的人拿着一卷文书,拦住了马车,高声大喊道

“请陛下申冤”闻听此言,马车即刻停了下来

“将冤情诉来”莫里斯当急打开了车门,准备盘问究竟。

他向前走去,准备从那人手中接过文书。

看到跪在的那人,泰利埃竟因此想到了凯撒被刺前的那一幕,一个阴谋家向前向其诉苦,之后拉开了刺杀的帷幕,那一幕和眼前的这一切竟是如此相似,想到这,他惊恐地握住了剑柄。

而莫里斯却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毫无防备地向着跪在地上的那人走去,正当他准备接过那卷文书之时,突然听到泰利埃发出的一声大喊。

“陛下小心,有刺客”

什么,闻听此言,莫里斯大吃一惊,急忙收回了准备接过文书的手。

而跪在地上的那人却即刻跳将起身,从怀中掏出了一把匕首,向莫里斯直刺而去。

莫里斯见状,顿时慌了神,连忙头也不回地绕着马车逃去,情急之中,他竟连佩剑也没来得及拔出,而左右的侍卫因为没有莫里斯的命令,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手持刀剑,却仍在原地一动不动。

该死的,一帮蠢货,就知道一直站在旁边看戏,看到侍卫们仍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莫里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平时花了那么多钱来培养你们,到关键时刻一点用都没有,可恨的是,这小子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的剑根本来不及拔出。

正当莫里斯身陷险境,小命即将不保之际,站在一旁观战的泰利埃突然跳了出来,他趁刺客正要将匕首变为飞刀扔向莫里斯之时,挥起了手中的焰形剑,一剑砍中了刺客的后背。

刺客顿觉疼痛难忍,便反手将匕首刺向泰利埃,却被泰利埃轻松躲过。

眼见泰利埃都站了出来,侍卫们顿时恢复了镇定,他们手持刀剑冲了上前,将刺客即刻擒住。

而此时莫里斯终于将腰间的长剑拔了出来,他手持长剑冲上前来,正准备一剑结果了这个该死的刺客时,却看见了斗篷下那张熟悉的面孔,是她,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