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西湖梦
24095000000057

第57章

一九七七年一月一日,大江南北正下着纷纷大雪,万里长江笼罩在银装素裹之中,一辆飞驰的特快列车正飞越南京长江大桥,向着江北飞奔而来,在第十节车厢内的2座3座,两位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女子,眼望飞速向后推移的窗外景物,一面吃着列车上买来的小点心,不时地说笑着,不知情的人还当她俩是一对亲姐妹,她俩就是蝉娟与丽华,论年龄,蝉娟大一岁,称姐,丽华小一岁,称妹。如今的蝉娟与丽华真是一对比亲姐妹还亲的异姓姐妹,此时此刻的她俩,虽然早已做了孩子的妈妈,但她俩俊美的脸蛋和优雅的身材,人们仍可以看出她俩年轻时的风韵,她俩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境,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还有那缠绵的贾林两家的前世姻缘把她俩紧紧连在一起。如今一个怀里揣着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个怀里揣着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俩为了各自的美好前程和贾林两家共同的美好未来,在今后的二年,到各自的艺术院校攻读研究生,谱写绚丽的人生之梦!她俩虽已经人到中年,但她俩还自信具有最后的艺术爆发力……

列车已经到达SD济南,她俩到餐车吃了中餐,各自在餐车上,望着上上下下的旅客,也在为各自的儿女牵肠挂肚,姐姐蝉娟更多的是挂念自己的宝贝女儿怀玉,真不知她在大江南怎么样了?去垦荒快一年了,真想她呀!可千万别再出意外啊!子女的平安,是做父母的最大心愿。当然,她也想到雪芹,他是自己未来的女婿,自己就一个宝贝女儿,过三四年,把怀玉与雪芹的婚事早点办了,早点抱外孙,那宝黛前世姻缘也算结案了,省得夜长梦多。听说最近《婚姻法》要修订了,离婚也不再需要非要双方同意才能离,只要任何一方提出离婚就行,建国以来,旧的《婚姻法》这一条太不合理,不符合男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不符合婚姻自由的社会主义婚姻观……,另外一个重大变化是,男的22周岁,女的20周岁就可以结婚登记,这也是一个好消息,过去男的要28周岁,女的要25周岁才能结婚登记,太迟了。当然,怀玉和雪芹年龄相当,那也要等到雪芹、怀玉满22周岁……,想到这里,蝉娟想问问身旁的丽华的想法,她脸一红,侧身转向了丽华……

而此时此刻,丽华身在列车上,那心却在挂念自己的二个儿子,大儿子雪芹在萧山钱江海涂垦荒一切都好吗?毕竟还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呀!希望雪芹二三年后,复员回杭,与怀玉完婚,这贾家欠林家的情债也算一笔勾销了,自己也算为贾林两家的祖辈们在杭州西湖圆了一场梦!当然,那小儿子雨芹,她是最放心不下的,明年,不,是今年上半年4月份,将迎来第一场人生的大考,目标是考取HZ市重点中学—都锦生丝织厂厂门对面的凤起路上的武林中学。最近,雪芹当年的初中三年级班主任莫祖芬老师在石头街路口遇到她,对丽华说:“希望雨芹考取武林中学,她希望雨芹分到她的班上,愿意再教雨芹……”蝉娟见丽华在一旁陷入了沉思,也就把刚才想要问的话题又吐了回去,在一旁闭上了双眼,闭目养神起来……

再说那天,美华与丈夫何刚也是乘坐列车去BJ那时,一天二班列车去BJ上午8时正一趟车,下午4时正一趟车,美华、何刚是坐4时正那趟车去BJ何刚到了南京站下了车,去了南京军区报到当了副司令员,从此,夫妇俩为了革命工作,又天各一方……

何刚下了列车,列车又奔向南京长江大桥,美华一个人闭住了双眼,她脑海里也如滔滔奔腾的长江水,思绪万千,过去的峥嵘岁月又象放电影焦片似的一幕一幕闪现在脑海里,她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是多么充满戏剧性,传奇性!自己蹊跷地成了荣国府宝玉、太平天国宝成的后代不说,亲母早亡,日军南侵,千里逃难,遇到救星,参加革命,除奸除霸、运粮皖南,荣府盗证,送友过江,荒山产女,办军服厂,解放家乡……194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这儿百万雄狮渡过长江天堑,解放全中国的!一晃27年过去了,那时自己才30岁,原以为在五七干校将度过自己的余生,想不到,四人集团粉碎了,党又重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她暗下决心: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殚精竭虑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几天后,美华踏进了BJ前门东大街10号团中央的大门,担任了团中央副书记,分管组织与政工部,她迎来了崭新的生活与挑战,她的身上肩负着全国亿万青少年对她的期望,当她踏进团中央大门的那一刻,她望见那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眼眶湿润了,心里在默默的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要做一个象屈原那样为民所爱戴的忠臣,为人民鞠躬尽瘁……”

夜深了,京城的夜晚是迷人的,前门东大街10号团中央大院一号楼二楼的灯光一直亮到天明,这几天,美华正伏案奋笔写着她的政论文章,几天后,她向人民日报社寄去了她的署名“美华”的文章。一周后,她的《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发表,在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美华在文章中指出:“要建设共产主义,就必须掌握科学与技术,劳动者只有掌握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承担者,才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今天,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四个现代化,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促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聪明和才智……”

美华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制定了庞大的读书计划,她利用晚上、休息日刻苦学习马恩列斯著作、毛主席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资本论》、《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主席选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等,她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理,美华认为:我们党的高级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本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她每周日八个小时全泡在了BJ图书馆阅览室。中午带着面包,饿了就啃面包,又以惊人的毅力开始自学英语。她想:马克思不也是五十岁还在自学拉丁文,为了能看懂原著,正确领会马恩列斯的语句,她下决心自学英语。为了进一步弄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观点,这一年来,她细细研读马克思的原著,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部马克思的笔记性著作一共有四册,七八十万字,译文艰涩,读起来十分吃力。

这天,她照例又来到BJ图书馆阅览大厅,准备找一个清静的座位,再仔细读一遍……

“美华同志,你也在图书馆读书……”这时,美华听到有人在背后叫她的名字。

“哦,是胡校长,我在看马克思的原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美华听见有人叫她,扭头一看,原来是中央党校今年3月刚上任的常务副校长胡耀邦同志,耀邦同志手中也捧着一套刚从外借大厅借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准备找个地方坐下来细细阅读……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耀邦同志就是美华的老上级,新中国建立后,耀邦同志长期担任团中央书记,美华曾担任省团委书记。那时,美华曾多次去BJ向耀邦同志当面汇报工作,并经常列席团中央召开的扩大会议。耀邦同志记忆力惊人,看过的人、看过的书过目不忘,他俩虽已经快20年没见面了,但仍一眼认出了久别的美华。

“好哇,美华同志,阅读这部马克思的原著,一定要有耐心,要一字一句读下去,咱俩一起学习,教学相长……”耀邦同志说着,与美华一起在附近找了一个安静角落坐了下来,两人各拿一册一起阅读了起来,并一起做学习笔记。他们一起从这部书的《资本的流通过程》部分中找出了五条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两个人同时认真领会了这些论述的含义。

今天,耀邦同志为找到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女战友而感到高兴;在一边桌旁的美华也感到十分吃惊,想不到耀邦同志对马克思的这本精典著作看得这么细,也理解得这么清楚。她暗暗钦佩耀邦同志的过人的读书精神和熟知马列主义理论的程度,下决心要向他好好学习!中午,他俩也在BJ图书馆草草吃了便饭,又继续下午的理论学习。其间,耀邦同志忧心忡忡地对美华说:“美华同志,当前,禁锢我们这个民族创造力的,一个是‘精神枷锁’,什么‘一句顶一万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一直到‘两个凡是’,都是教条主义;还有一个是‘组织枷锁’,历次政治运动积累起来的冤假错案,各种错误的组织结论,把干部知识分子压得抬不起头来。他们的亲属、朋友、被剥夺了担任适当工作的权利,无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样一个精神上,组织上被禁锢、被压制的不自由的民族,怎么可能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竞争呢?”

耀邦同志希望美华到中央党校协助他工作,担任理论研究室主任,并协助他创办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起草打破二个‘枷锁’的“重要文章”。

原来,这段时间,耀邦同志在处理中央党校复校大量繁重事务性工作的同时,积极物色人才,准备创办刊物,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今天,想不到在BJ图书馆学习,找到了得力助手—当年的老部下贾美华。

临别时,耀邦同志握着美华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美华同志,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