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西湖梦
24095000000055

第55章

一个月后,1976年10月6日晚,于无深处的一声春雷,响彻中华大地—“王张江姚”四人集团被隔离审查了!次日,这消息很快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天线电波传到了祖国辽阔的田野、工矿、学校、部队……,中国共产党胜利了!人民胜利了!中国历史的巨大车轮经过了1976年10月6日,已经在原轨道上刹住了车,但中国历史的大轮必将重新启动,开始驶向一个转折性的弯道上……

几天后的一天上午,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亲自驱车驶进了临A县东南省五七干校的大门,亲自向何刚、贾美华、林念玉、宋蝉娟等一批在五七干校劳动的老干部们宣布:“党和政府将尽快恢复你们的名誉,安排你们的工作,请你们耐心等待!”

正在田间除草劳动的贾美华当场高兴的与宋蝉娟拥抱在一起,美华欣喜若狂,喃喃地说:“蝉娟,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还年轻,一点不老,才56岁,我要继续为党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美华的脸上又荡漾着青春的火花,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年青了10岁,眼睛光芒四射……

在一旁挑粪的蝉娟,放下粪桶,擦一下额上的汗珠,也高兴地不知说什么好,忙对美华说:“贾书记,贾大姐,回到杭州,回到西湖边,一定要到石头街来我家做客哟,您别忘了,我们贾林二家还是南京金陵荣国府的老亲呢!”

“蝉娟,我一定,一定,冲着雪芹和怀玉这两个孩子,我这当姨妈的肯定要来你们林家,丽华说的对,我们贾林二家应该不记前怨,面向未来,在西湖边重结良缘才对,怨怨相报何时了,我们都是中华一家人,我们贾林二家应作出表率,为民族的复兴多作贡献……”美华兴奋地与蝉娟又抱在了一块,在场的几十个老干部也是在一旁欢天喜地,象过节一样。

……

几天后的上午9时许,省委派来的专车在少年宫广场停了下来,念玉、蝉娟、何刚、美华4人拎着大包小包,下了车,四人在少年宫广场中央的五星红旗的旗杆下停了下来,望着高高飘场的红旗,心里默默说:“回来了,我们终于回家了!”这时,四人只见三四十只鸽子正从东方飞来,那是丽华饲养的小精灵—鸽子正在翱翔蓝天……

他们穿过环城西路,来到石头街,走进了3号大铁门,历尽沧桑的红楼—又在金色的阳光下迎接远道来的贵客!正是星期日上午,丽华正埋头在一楼西边靠墙的大水泥板上用肥皂搓洗脏衣服,只听见有人在叫她:“福妹,我们回家了……”

丽华扭头一看,念玉、蝉娟、何刚、美华4人出现在墙门里的天井,站在了自己面前,丽华赶紧用身上围着的围布,擦了一下湿润的手,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说:“姐姐、姐夫、蝉娟、念玉,我和延龄早知道你们这几天要回来了,去干校的所有的人都回来了?还回不回干校了?”

“福妹,昨天,干校都宣布撤销了,我们回家了,回杭州西湖了,又能天天见到西湖边的青山绿水了……”美华激动地说,止不住眼窝里又湿润起来……

“丽华,我和蝉娟已恢复了工作,省委已决定我调离省委宣传部,担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正厅级),蝉娟仍回东南美术学院任教务长……”念玉也兴奋地直流眼泪……

“只可惜我们的老院长,我的恩师潘天寿先生,却再也见不着他了……”蝉娟说罢,哽咽起来,泪珠又挂满了脸颊。

“宋老师,今天,四人集团粉碎了,人民胜利了,潘天寿院长在天之灵也该瞑目了,让我们记住历史的悲剧,总结历史的教训吧!最近,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抓纲治国,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何刚也在一边激动地说。

“走,到三楼去坐坐,我马上杀二只自己养的小母鸡,你们在干校劳动也受苦了,好好补补身子,继续为革命、为党,为四化工作……”丽华边走边说,兴奋不已。

5个人上了水磨石台阶,进了红楼,绕过中间贾家原住的十平方米的小屋,上了朱红色地板楼梯,不一会儿,到了三楼乳黄色木门,丽华开了锁,进了内屋,来到大阳台,美华一看,这丽华饲养的鸡比上一回半年前清明节来时少多了。丽华一面用手到鸡窝里抓了二只约一斤多重的小母鸡,一面亲热地说:“姐姐,原来,这些鸡生了蛋,是给雪芹、怀玉、雨芹他们三人吃的,清明节后,雪芹、怀玉去了萧山大江南海涂垦荒,那些母鸡生下来的鸡蛋,光靠雨芹一个人吃不完,所以,我每个星期杀一只鸡,你们今天不来是话,我等一下也要杀鸡的……”丽华说着,一个人把二只小母鸡捆挷了起来,一会儿拿来了菜刀,一个人拿鸡又拿菜刀,不一会儿,两只小母鸡挣扎几下死了,丽华做得干净利落。

“福妹,真想不到你这荣国府的千金小姐,在杭州红楼把阳台变成了饲养场,鸡鸽成群,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姐姐我看了真高兴……”美华羡慕地说。

“太好了,今天,姐夫再亲口尝尝我们的福妹自己养大的土鸡的滋味……”何刚一边瞧着丽华在滚水里拔鸡毛,一边也找了个小凳子蹲下了身子,拿了一双筷子,帮丽华在滚水里也拔起了鸡毛……

“丽华妹,真是聪明能干,这鸡饲养的这么好,瞧!这小母鸡鸡冠又红,养得白白胖胖,看了都嘴馋哩!我这SH滩的大小姐还比不上你小镇荣国府的小姐呢!”看着丽华利索的在滚水里拔着鸡毛,蝉娟陷入了深深地回忆之中……

原来,蝉娟是1948年进入东南美术学院的前身林风眠创办的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的,那一年她刚满18岁,考入了国画系花鸟科学习花鸟画专业,师从当时的名震中外的花鸟画大师潘天寿教授,潘天寿师从吴昌硕与齐白石齐名,有北齐南潘的画坛盛誉。当时,蝉娟一心想当一名出色的女画家,那时的她正值妙龄,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长挑身段,鹅蛋脸儿,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美院人人皆知的美女校花,按现在的说法那男生的回头率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九,在她身上又时时透发着高雅的气质,她又偏爱打扮的出色,时常进出画室鬓发如云,身上常穿紧身旗袍,丰臀细腰,更显女人的S曲线,往往弄得国画系许多追求她的男生欲近不敢,欲远不舍,迷离恍惚,落魄垂涎……

国画系的同学又都知道她是SH人,出生在大SH有名的宋家,蝉娟的父辈乃是赫赫有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宋子文的远房叔侄,姓宋,名子建,比子文小8岁。那宋家本不姓宋,原姓韩,因后韩姓先祖过继给了这宋家的远房娘舅,故改姓宋。宋子建在27岁那年娶了个HN文昌县的官宦人家的女儿杨氏,次年给他生了个双胞胎女儿,大女儿名叫蝉旦,小女儿名叫蝉娟。说来也奇怪,那宋家的女儿大概基因遗传原因,个个从小就出落得眼似貂蝉,眉似玉环,腰如飞燕,臀如妲己,似仙女下凡……

1931年(民国20年),子建携妻带女来到了大SH投靠远亲,后在SH滩扎根落户,依傍宋子文,子文当时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那子建不久接任中央银行SH分行行长,子建在外滩的南京路上买了一幢西式洋房,在十里洋场上也成了SH滩的头面人物,子建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也是金枝玉叶,成了SH滩的大小姐,每天穿金戴银,挥金如土,丫鬟成群……

可惜,好景不长,蝉旦、蝉娟两姐妹刚在SH圣约翰大学附属小学这所英国人办的一所小学念书,1937年8月13日,RB人船舰炮轰吴淞口,SH滩硝烟弥漫。蝉旦、蝉娟两姐妹只好也随父母亲逃至武昌,那RB人沿长江一路侵犯,次年2月,武汉会战打响,宋家又逃至古城西安……

直到1945年秋,RB人投降后,宋家又回到了SH滩,子建的两个双胞胎姐妹,虽长相一致,都长得美人儿似的,鹅蛋脸儿,鼻腻鹅脂,丰臀细腰,长挑身材,可两姐妹貌似神离,外表不细看分不清姐和妹,但两人性格志向迥然不同,蝉旦性格风流,喜在政界商界抛头露面,学得是金融学,一心要接父亲中央银行的职任,1949年随父亲宋子建、她未婚夫去了台湾岛,从此音信全无……

那小女儿蝉娟比蝉旦更有一种文彩飘逸,举止娴雅的不凡气质,他父亲子建也极爱此女,从小令其读书识字,这蝉娟在家除了攻诗文,平时还留心针黹家计,一心要做娴静的淑女。一次,在古城西安,父母亲带两个宝贝女儿去看书画展,蝉娟被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林凤眠等大师的画作所吸引,回家后就吵着要学画。不久,一次偶然机会,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姑苏人氏,也在古城西安躲避战火的青绿山水画女画家潘素。

那潘素也是民国时期三十年代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不但是苏州城中数一数二的大美人,还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在古城西安,潘素手把手教蝉娟临摹古画,特别是山水画,尤在临摹张大千、黄宾虹的画作上用功最勤,蝉娟画艺大进……

却说在女才子潘素的画室,有一个少年早已随女画家学书画,此人姓林,名念玉,也是姑苏人氏,与女画家是同乡。因有这个缘故,潘素视念玉更与别个弟子不同,念玉见先生倾心相教,亦越发尽职学画,这念玉,年长婵娟3岁,也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修长。论长相,拿今天的话说,极象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优秀影片《早春二月》中饰演男主角的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