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西湖梦
24095000000010

第10章

宝成骑战马向南一路奔来,怕路上有变,也不敢停留,仗着自己年轻力壮,星夜赶路,一路翻山越岭,直奔东南省境内,看看后面没有追兵,这才缓了一口气,心下**说:“总算逃过一劫了。”

他过长兴,到了湖州城外,天色已渐亮,这才发觉腹中早已饥饿难挡,全身上下一摸,身无分文,这真是一钱逼死英雄汉!

肚空没有吃的,怎么赶路?宝成想到了隋唐英雄秦琼被逼卖马的故事,心里思忖说:“这马跟在自己身边也惹人耳目,会引来清军,不如把它卖了,一人行走,不惹人注目,换了银子,有了盘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乔装打扮,到东南省一带找找旧部看,找不到旧部,只有隐姓埋名,日后再说……”

想到此,宝成牵马来到湖州城门外,把这匹跟随自己身经百战的心爱的宝马卖给了城门外集市上的一个专门贩马驴的贩子。

玉成拿了卖得的100两银子,用布袋装入扎紧,连同天王玉玺那包裹全系在了腰带上,然后,来到城门外的一块荒坟地,在一株老樟树下将一对500来斤重的八方铜锤也埋了,在大樟树下做下暗记,以便日后来取。

宝成又来到湖州城外的一家小吃店,用碎银买了几副大饼油条,在附近找了个僻静之处,坐下吃了起来……

宝成吃完了大饼,顿觉头昏腿乏,困倦万分,他强打精神,往四处观望,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废弃的小庙,他走了过去近前轻轻一推庙门,推开一瞧,庙里空无一人,只有几个泥菩萨孤零零地在守着庙,他又朝四下左右看了看,见无人盯着自己,就一闪身悄悄溜进了庙内天王殿,轻轻来到了四大金刚的其中一位手弹琵琶的持国天王的身后,躺下睡了片刻,迷迷糊糊,恍惚他来到了一座小庙,在观音菩萨佛像前,他叩了三个响头,跪下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宝成我来到东南地界,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现后有追兵,望菩萨大人给我指路!”

半晌过后,只见那观世音菩萨忽然开金口说:“你可是太平天国的小将陈宝成么?”

宝成忙说:“小子正是,因国破家亡,避难到此小憩,不期遇到菩萨大人。”

观世音笑着说:“天国惨败,此仍劫数所定,不必难过,小将军今落难于此,走投无路,可前往百里开外的东方有一个名叫东隐的小镇,躲避灾祸,你到那里,自会有人来接你的,你好自为之,但你千万记住,不要错过今日。”

宝成喜上心头说:“万分谢谢菩萨大人指点迷津,小人今天即赶去东隐镇避难就是……”

观世音说:“宝成,不用谢菩萨,你赶快上路吧,迟了,怕遇不上搭救你的人了!”

半晌,宝成睡醒了,才知方才是做了一梦,别的什么也不记得了,只牢牢记下了“东隐”两字,宝成谢了庙里的四大金刚,爬起后,疲困顿消,又觉得身强力壮,力大无比。

宝成身穿布衣,头戴笠帽,紧了紧白布腰带、暗藏腰刀,到附近河浜洗了下脸,擦尽身上的血迹,就大步流星地过双林、乌镇一路走来……

走着走着,远远看到前面村子里,出现了一家酒店,屋脊上挑出一块“乌镇杏花酒楼”的黄色绸缎招牌,宝成知道自己已到了乌镇,宝成掐指估算了一下,从上午到现在已走了百里了,再看看远处那太阳已斜向西边,问了路人,已是下午2时了,那大半天别说吃的,连水都没沾牙,早饿得眼冒金星,渴的嘴唇都快冒烟了!

他赶紧走进了那家杏花酒店,掌柜的是个年轻姑娘,约莫二十来岁,与宝成年纪相当,宝成买了七、八只乌镇烧麦,一碗羊肉面,一大盘牛肉,不一会儿,店小二切好了一盘牛肉端了上来,宝成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心说吃了赶快赶路要紧,观世音菩萨说过,在太阳下山前一定要赶到东隐镇。

因已过了晌午,店中冷清无人,掌柜的就坐在宝成旁的条凳上与宝成搭讪起来,女掌柜说:“这位兄弟,听口音不象是这里乌镇人,准备去哪儿啊?”

那宝成一边啃着牛肉,喝着面汤,一边问道:“这位掌柜小姐,我打听一下,这东隐镇离这儿还多远?”

哪知,这女掌柜听了宝成的话,眯着一双美丽的杏眼说:“哟,这位兄弟,长得这么齐整,是不是准备要到东隐镇去碰碰运气,做那贾家的乘龙快婿吧?”

宝成听不懂女掌柜说些什么,女掌柜见宝成一脸漠然,又接着说:“你还不知道?这东隐镇这两天可热闹了,这东隐镇,你沿京杭大运河朝东北一直走,过苏东交界的千年古桥思古桥,再过圣阳殿,就快了,水路有二十七里,你赶紧走吧,我们乌镇本镇上的沈大老爷的儿子一大早就去了东隐,想交上那桃花运,我瞧你人样儿长得这么好,那贾家小姐如能遇到你,真是天生的一对啊!哈哈哈,若去晚了,还回乌镇我店里,做我的伙计,包吃包住……”说完,女掌柜那双杏眼直盯着宝成,恨不得拦住,不让宝成走……

宝成见这姑娘,淡妆素抹,修眉一弯新月,皓齿满口,宝成心说:都说江南多雨多雾尽出美女,瞧这女孩儿出落得就象水做似的,浑身水灵灵的。但现在哪有心思谈情说爱,女掌柜说得贾家,什么小姐,他细想一下,百般不解其意,想想现在哪有时间问这些,赶紧吃了走罢。

宝成吃罢,给了女掌柜几个银子,就离了乌镇,大步沿京杭大运河,朝东北方向一直奔来,只见这一带,除了滔滔的大运河,运河两岸尽是黄灿灿的稻田和碧绿的桑树林……

时值七月流火,艳阳高照,宝成走不多远,就热得汗流满面,他也不顾酷暑烈日,过了苏东交界的千年古桥──思古桥,再过由余里、红谷浜、圣阳殿,下午5时左右,终于来到了东隐镇。

远远看去,这镇上,河网密布、船只穿梭、人流往来,那西下的太阳,映红了镇郊的几间低矮茅舍,宝成心说:这定是那菩萨所说的东隐镇了。好个小镇,远远望去,到处是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确是热闹,真是鱼米之乡啊!

宝成来到镇外,沿一弯清流荡漾,先上亭子桥,后过凤舞桥,第三道桥是观音桥,上了观音桥,见桥头有一老庵,见庵上匾额上,题曰:“水莲庵”三字。

那宝成进了水莲庵,在庵内的观世音像前,叩头跪拜说:“观世音菩萨,宝成已遵佛命,来此东隐……”

那观世音菩萨微开慧眼说:“进来的小英雄,我知道了,你快进镇吧,救你的人正在等你呢!”

宝成叩谢再三,急忙出了水莲庵,下了观音桥,又约走半里许,来到了镇中心闹市口的陆家桥边,只见老百姓象赶集一样往镇中心跑,宝成上了陆家桥,又见镇中心不远处,人声鼎沸,锣声震天……

宝成好奇,挤进人群,凑至近前一看,原来,前面二十米开外,搭了一个大的戏台,但看这戏台:高有三丈,宽五、六丈,那朱红色的金丝绒毛绸缎地幕落至地面,再看戏台上方“贾府招婿”4个大字耀眼夺目,又见戏台正中站着一位约莫十八九岁的美小姐,小姐两旁各有二个十七八岁的身穿粉绿色绸衣的丫鬟侍立着……

戏台两侧竖着两幅对联:

朝朝暮暮寻郎君

寻寻觅觅盼知音

只见那小姐:发若云鬓,樱桃小口,面薄腰纤,袅袅婷婷,鹅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见之忘俗,头戴金钗珠钏,身穿桃红百花彩绣脱地绸裙,真如仙女下凡,昭君再世……

宝成,那也是血肉长成的男儿,过去在太平军里也见过众多女兵,这些女兵也如萧朝贵的前妻洪宣娇,罗大纲的妻子萧三娘,石达开的妻子黄玉莺等姐姐那样,都是豆蔻年华,青春花季,或英姿飒爽,或灿若明霞、或秀色妩媚,或艳若桃李,或顾盼生辉,但与眼前这位江南小姐相比,好比繁星比皓月,紫鹃比黛玉,但看这小姐,就象水做成的似的,晶莹剔透,粉嫩得就象出水的芙蓉,荷塘中的荷苞……

宝成见此江南水乡,竟有如此绝世美女,看得惊呆了,早不忍弃她而去,只管痴看……

这台上小姐何许人氏也,她芳名叫贾莺莺,年方19岁,是本镇最大望族贾雨冬的独女,天生丽质,聪明伶俐,知书达理,举止端庄……母亲张夫人见女儿年龄渐大,本想托人给她提亲,找个入赘佳婿,可莺莺小姐平时爱看《西厢记》、《牡丹亭》等,她渴望象书中的崔莺莺、杜丽娘那样能自己找到一生满意的郎君……

贾家父母心疼自己的独生女儿,拗不过女儿的撒娇,这才决定在镇内中心路口摆上戏台二天,抛绣球,自招佳婿。贾家父母亲向女儿莺莺许下诺言:只要女儿看中谁了,不论意中人出身门第高低,贫富贵贱,来自何方?何地?立马招谁为贾家入赘女婿,与小姐喜结良缘,成就百年好合。

招亲前一天晚上,掌灯时分,雨冬老爷在吃晚饭时,笑呵呵地从马褂衣袋里掏出了一件宝物来,对女儿说:“莺莺,阿嗲今天送你闺女一件传世珍宝,你明天起挂在脖子上,戏台招亲也要带着……”

莺莺吃惊地说:“阿嗲,吾拉贾家还有传世珍宝?快拿出来让吾奴瞧瞧……”

雨冬将一个绣花布包拿了出来,莺莺将宝物掏出来,放在手心一看,原来是一块美玉,大小如小弹子般,有赤橙黄绿青五色花纹缠护,晶莹剔透,甚是可爱,再看那美玉正面反面还有许多文字:“莫失莫忘、寿比恒昌……”

贾莺莺吃惊地说:“阿嗲,这美玉从哪来的……”

贾雨冬笑着说:“莺莺,这美玉乃是从吾拉家的老祖宗前朝乾隆年间的贾宝玉那一代传下来的,据说此玉石是那贾宝玉在小毛头出生时,婴儿口中吐出来的,你说这事有多奇?吾奴那大嗲贾雨夏、阿嗲贾雨秋在吾奴小时候就告诉吾奴说:这宝玉是一块通灵宝玉,是吾拉贾家的传家宝。昨夜,吾拉家那老祖宗贾宝玉托梦对吾奴说:叫莺莺明天招亲时脖子上挂着这通灵宝玉一定能招到好佳婿的。那宝玉又说:吾拉贾家这次招的佳婿的名字一定是有个带‘宝’字的,所以,咛嘱莺莺非要带上‘宝玉’去戏台,这样才能招到带‘宝’字的女婿,莺莺,你看这奇事尽出在吾拉贾家了……”

说着,老太爷雨冬把通灵宝玉戴在了莺莺的脖子上,顿时,莺莺觉得心窝内一阵儿的燥热,霎时,那一双眼睛明亮了不少,那眼光能穿墙破屋……

再说那戏台招亲,昨天已经摆了一整天,从上午8时,摆到下午18时,可莺莺小姐,对台下的成群结队的年青人,一个都看不上眼。

翌日,蒙蒙亮,临近嘉兴府,湖州府,原先早已耳闻莺莺小姐花容月貌的公子哥儿们,纷纷慕名前来相亲,甚至远点的杭州府,宁波府都有前来一睹莺莺小姐芳容的年青后生,前来相亲的人群,又比昨天,多了几倍,早晨,七时不到,人挤人,人拥人,戏台前,早已水泄不通,至少上千人,好不热闹,这真是:

窈窕淑女君好逑,自古江南出西施。

莺莺戏台寻佳偶,引来蜂蝶绕美人。

古来姻缘父母定,娇女却要自选郎。

美人秋波识英豪,成就乱世三生缘。

今天是招亲的第二天,也是招亲会的最后一天,这时,火红的太阳已冉冉西下,夏日,日长夜短,时钟嘀嗒嘀嗒的不停地走着,长短指针已指向下午5时45分,但戏台左右还是人头攒动,还有15分钟就没戏了,有几个贾府小厮已在打理花轿什物,准备拆台落幕回府了……

且说这边宝成正在痴痴地看着,哪知上台的莺莺小姐因颈上佩带着通灵宝玉,那双美丽杏眼能看千米之外,而且一清二楚,那眼珠子是每分每秒都在滚动着四下观看,她那戏台因高,足有三丈高,西至陆家桥、凤舞桥;东至万恩桥、寺后门桥;南至凤鸣桥、朱家桥;北至问松桥、月波桥,所有远近上千人的来来往往的一举一动,这方圆几里路,谁出去了,谁进来了,戏台上的莺莺小姐是一清二楚……

当宝成从陆家桥头大步流星走下来,那莺莺小姐眼尖,就已发现远处百米之外的陆家桥桥头上匆匆忙忙下来了一位英俊小伙,这小伙还不停地擦着额角上冒出来的汗珠。不一会儿,当这出众的小伙来到戏台附近,莺莺但见他:年龄相仿,不高不矮,不瘦不胖,身材匀称,干净利落,腰圆背厚,面阔口方,直鼻方腮,面容清秀,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看上去与一般的进京赴考的白面书生迥然不同,与官商子弟更是有天壤之别,特别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眸透出勃勃英气,虽然这小伙子敝巾落拓,麻鞋鹑衣、象个要饭的,但细看,眼角眉梢带着千层的杀气,人前人后是百步的威风……

莺莺暗自说:“阿弥陀佛,今日老天有眼!”

远处站着的宝成,只见那莺莺小姐从丫鬟手中拿过了绣球,后又抛了出来,只见那球正在空中如箭般地射来……

这绣球空中打了一个转,直向离戏台足有四十几米远,还站着呆看的勇王陈宝成的胸口飞来,这绣球越飞越近,宝成一看,才知这绣球是冲着自己飞来……

这绣球离宝成只有四、五米远了,一二秒就到,宝成心说:“不好,快走!”但已经来不及,只见那绣球在空中转了个圈,直直地钻向宝成怀中……

宝成一看,绣球飞入自己怀中,知道出事了,想快点遛走,刚想回身就走,贾家那哪容他走,左右早已守候的数名小厮蜂拥而上,把宝成摁住,抬入了事先早已备好的花轿,前呼后拥地抬着轿子离开了戏台附近……

“让开”、“让开”……,小厮们抬着花轿吆喝着,镇上看热闹的人群让开了一条道儿,那花轿抬着宝成径直往陆家桥西边100米开外的贾家走去……

宝成自上了轿,那轿子行了一里许,过了几个河桥,来到了一大宅门,两旁各蹲着两个大石头狮子,铁皮大门嵌着兽头门环,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宝成暗自说:“这大概就是那抛绣球的小姐的家了。”

正想着,小厮们叫宝成下了轿子,由二位丫鬟指引,进了荣国府的兽头大铜耳环铁门,但见门内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走过长廊,穿过厅堂,到了贾家内院,因夜幕降临,朦朦胧胧,迎面有半月状的一扇门洞,进门洞,这里是一处大花园,峥嵘轩峻,树木山石,异草芬芳,一带清流瀑布从一假山垒石间泻于数丈下的半亩荷花水塘之中,园内各处均掌着各色花灯,莹光闪烁。一条曲折通幽的游廊小径,两旁桑、柳、榆、桂,各色树叉枝条,随风飘荡。宝成心说:“自己仿佛是在梦中,真好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