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落榜重生
23501300000095

第95章 海涛情事(二)

有人说,看别人的女人,远比自己的女人漂亮,因为你看别人女人,是一本精装本,里面的内容,你可能并不太喜欢,但你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更没有这个必要去看懂它;而自己的女人,是一本平装本,甚至还有些破烂,可里面的内容,你却可以读得清清楚楚,而且有些内容,还多多少少与你有关。

女人是这样,男人也是这样。任何女人,都不愿意自己的男人在别的女人面前,有自卑感,即便是实在不成器,最多也是避而不谈。女人是虚荣的动物,这是一种本性。

李歌是女人,她也一样。可是,等她将心中的那个包袱卸了以后,她的目光,再也不会迷离。

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与她一样忧郁的海涛清。俗话讲:“同病相怜”,因为患了上同一种病,所以两人之间也就有了共同的话题,话题一多,两者的距离也就越来越小了,最后,成了一对恋人。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找到的,并不比前面的那一个差。在李歌的眼中,海涛清高大,帅气,有才,比起前男友来,那不是一个档次,她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了;而对于海涛清来说,李歌也许比不上晓清,但李歌可以摸得到,吻得到,而晓清,他则只是一味的单相思而己。

在征得各自家里的同意后,两人也正式建立了恋爱关系。约定,在放寒假时,领着各自的家人,到对方去认认亲,顺便将此事定下来。李歌与海涛清的家境都差不多,都是农村人,父母都是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是很好沟通的。乡下人嘛,考虑问题不比城里人,什么都要考虑,什么都要讨论,结果是等结果出来时,时机不在了。海涛清与李歌则没有这种顾虑。

有时候,最复杂的事情,往往要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否则,只会乱上添乱,更加让人摸不到头脑,只会黄掉。

他们约定,放寒假时,由海涛清送李歌回去,到李歌家玩几天,然后,再由海涛清带着李歌一家人,去海涛清家里看看,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将事情定下来。

海涛清曾不止一次地问过李歌:“我的这个样子,不知合你爸妈的意不?”

李歌笑着,用手指着海涛清的鼻子,道:“难不成,你还能让猪八戒变成唐僧来着?你放心吧,你的相片,我寄回给家里看了,他们都没有多大的意见。你放心,此事我不能说作百分之百的主,但百分之八十的主,还是可以的。我爸妈从来都疼我。对我妹妹也是一样的。我爸妈曾经说过,他们这一生,最自豪的事是,他们有两个很好的女儿,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你可不能让第三者听到哟,他们曾私下里,不叫我们的名字,而是叫我们姐妹俩为大乔,小乔。”

海涛清道:“在我的眼中,你们确实有大小乔之美,可惜我不是孙权。”

“什么孙权?你没有看过电视,也该读过《三国演义》吧,大乔的老公是孙策,是孙权的哥哥,小乔则是周瑜的夫人了。”

海涛清道:“你认为我真不知道呀?小样,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赤壁之战的真正起因是什么吗?”

李歌道:“这样的问题还问我?当然是为了江山。”

海涛清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告诉你吧,真正的原因是,曹操是为了大小乔!何以记得,你去读读曹操的《铜雀赋》吧,在上面他写得清清楚楚。有人说,三国里面,最美的美人是貂蝉,因为他使不可一世的董卓命都没有了;也有人说是张绣的老婆甄氏,其实,最美的人,就是大小乔,你想一想,为这两个美人,而且都是有夫之妇的美人,曹操不惜将自己的一世英名都丧失,白折了八十万将士的性命。你想一想,以二条命,去换取八十万条性命,是一个怎样的比率?”

李歌道:“哈哈,你是曹操呢,还是孙策?”李歌的这话问得真绝,令海涛清一时之间无法回答,说是孙策吧,是一个短命鬼,说是曹操吧,这个曹操为了大小乔,费尽了功夫,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见海涛清没有办法回答,李歌笑了,两个人都笑了。

工程结束后,成功曾问过钱多,李固以及杨博,杜鹃四人,问他们有什么打算。

钱多道:“成总,在你身上,我觉得学得还不够,你身上还有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学到,所以,如果你不嫌弃我,我决定还是跟你一起干。”

李固,杨博与钱多的意见一致。杜鹃的意见则有些不同,她是一个文秘人员,不存在学什么不学什么,但她与成功相处久了,觉得与这样的上司相处,并不困难,最起码成功没有什么架子,所以,她回答道:“由成总您决定吧。如果你需要我,我很乐意留下来,继续在你手下干,如果你没觉得不方便,我也不怪你,我自己可以再去找一份工作。不过,与你相处久了,与钱工,李工,以及杨工相处久了,虽然平时打打闹闹的,一旦分别,则有些不忍。”

她这是反将成功一军。成功知道,他是没有办法拒绝了。好在他在那家公司,是一个高级顾问,所以,他也有权安排几个顾问到其中,倒也不显得很唐突。杜鹃还是他的秘书。

做顾问了,成功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相对来说,也不用操那么多的心了。钱多他们几个,时不时找找成功,请教一些工程方面的问题,成功的日子也过得不错。

他决定,利用这难得的两个多月时间,好好地将百里清的那笔记本好好的研读一番,以前是读过的,只是一个大概,并不是系统的。

百里清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本书,日后对建筑界的影响有多大,甚至有些大学里,学建筑时,将此书作为一个必要课程来考试。一个根本没没有上过一天大学的打工仔,所写的书,居然成了大学的一门主要课程,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成功也是一样。当然了,这是后话,在此不作说明。

成功并没有叫上钱多与李固等人一起来看,甚至他还有些保密,连杜鹃都不知道这件事,因为成功知道,这份荣誉,是属于百里清一个人的,连他都不是。

经过两个多月的苦心钻研,成功终于将此书全部整理完毕,他没有叫杜鹃来输入电脑,而是将笔记本全都复印了一份,交给在美国读医学的女儿,让她来输入电脑,并且给她列明了条件:第一,必须在三个月以内完成;第二,此书在未出版之前,不可以给任何人看。成思思当然知道,这是父亲的心血,是父亲的又一力作,是享有著作权的。

将此书交给成思思后,成功不禁自问:“自己从事建筑业那么久了,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从来都没有这种创新的思维?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太专业了,所以不用学了,故固步不前,还是自己在工作与学习中,根本没有留意这一切?

他没有留意,他手下的三个工程师更加不用说了。这三个工程师,可一个个都是正牌军出身的,而且多多少少都跟了成功几年,为什么他们就不可以,而百里清可以呢?

学历,真是那么重要吗?应变能力,以及上进心,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学历与专业,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他越想越多,于是随手在纸上写上了,他都不知道,此时自己的才思怎么这么敏捷,看法又如此的独到,写完以后,他随手放在桌上,去工地巡视去了。

杜鹃去找成功,没有找到,她在成功的桌上看到了那篇文章,读了读,觉得很不错,她一来也是无事,二是确实欣赏这篇文章,于是,她便将这篇文章在电脑里打了出来,打印出来,放在成功的桌子上。等成功回来以后,杜鹃问道:“成总,刚才你放在桌上的文章,我帮你打出来了,放在你桌了,你还要不要修改?”

成功奇怪了,但他并没有说,他从来都有没想到,这篇文章,是要用来发表的,他只是随便写一写,将自己内心的有些感想写出来而己。可人家杜鹃已经这样了,他不可能实话实说吧。他坐下来,接过放在桌上的文稿,再仔细地读了读,再略为修改了几个地方,便交给杜鹃道:“好吧,你帮我发表一下吧。”

杜鹃笑了,道:“成总,你还没有定下题目呢?”

成功摸了摸后脑勺,道:“不好意思,看我这记性,题目就叫《谈应变,求知与专业》吧。”杜鹃应了,于是,在网上发表了。

成功当时也没有怎么将此事放在心上,因为工地上出现很多问题,工程方以及承包方都多次来找他,把成功都弄得焦头烂额。管理工地的总工程师,并没有成功这样的适诣,管理这么大的一项工程,他当然有些吃不消,他一吃不消,工程方不满意了,于是,承包方与工程方就有了矛盾,有了矛盾,有些事情便没有那么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