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春秋
22673100000065

第65章 65、郁闷而幸福的人

在《史记》中,的确尧帝曾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帝,只是没有提到尧帝两个女儿的名字。但传说中,言之凿凿尧帝的这两个女儿名叫娥皇、女英。不管是不是叫做娥皇女英,我们暂时把她们叫做娥皇女英,因为这关联到舜帝朝的一个重要传说,总得找两个有名有姓的女主人公。

舜帝之所以连娥皇女英一起带上,估计有一种逃难的意思。大禹已经控制了朝政,如果有可能,他打算到某个部落停留下来,再号召天下诸侯讨伐大禹。

这一段“巡狩”,史书和传说都语焉不详。但我想,按照我们前面推断的剧情发展,多半舜帝在第一站就吃了闭门羹。

如果我们还能记得舜帝的第一次南巡,就知道舜帝当时是从东方的东夷部落开始的。只不过当时大禹还没有治水,东夷部落还没有回到海边,估计停留在地势较高的西边。而现在,经过大禹治水,舜帝如果要重新到东夷部落巡狩,就得到大洪水之前东夷部落原来的聚居地了。而在前面我们也知道,东夷部落是因为大禹治水才能回到故地。大洪水的时候,东夷部落的损失最为惨重,不得不举族迁徙到西部的高地。正是大禹成功治水,才让他们能够回到故地。

同时我们在前面谈到帝挚朝的时候,也说过当时东夷部落就已经产生腐败势力了。这部分势力已经形成了新的贵族,有着自己的利益需求。只是在尧舜两朝的压制之下,东夷部落的新贵族暂时还安分守己。而大禹治水之后,这些新贵族在大禹的扶持之下,无形中已经对部落更加严密地掌控了。有了大禹的支持,再加上利益的引诱,这种制度上的变化一直都在悄悄地发生。尽管舜帝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曾经进行了一些努力,但并没有止抑这个脚步。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贵族与平民,未必就像后世所想象的那样处于对立。在一个利益疯长的时代里,只要贵族能够拿出一部分利益来堵上平民的嘴,就可以让平民跟他们站在一起。而大禹治水的时代,无疑正符合这个特征。部落从高地上下来,到平原进行开拓。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忽然获取了大片的良田。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大富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贵族,贵族拥有特权,不但不会被平民反对,反而会认为,自己迟早也能拥有贵族的特权。当然,每个人实际上已经拥有了部分特权。相对于高地上依然没有到平原进行开拓的居民来说,他们获取的利益已经足够了。

治水是一种开荒,也是一种冒险,每一个因为治水而获取利益的人,都认为自己获取的利益是应得的,并且会联合起来维护拓荒者的利益。拓荒的贵族照样是拓荒者,谁要取消贵族的特权,就是跟整个拓荒者群体过不去。

到大禹建立五服制度之后,更是确立了各个部落的利益。部落的所有平民认为,贵族在拓荒中作为大禹和平民的纽带居功至伟,贵族的利益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且不容撼动。

在这种情况之下,舜帝希望得到东夷部落的支持,重新从大禹那里夺回权力,无异于与虎谋皮。但舜帝又为什么要选择东夷部落作为第一站呢?

这是因为,舜帝认为东夷部落非常重要。从少昊朝以来,除了尧帝之外,其余的君主都在东夷族发迹。包括舜帝自己,也是首先得到东夷族的支持,才能得到天下诸侯的广泛支持,最终掌控整个国家。历次巡狩中,舜帝都曾经在东夷族得到根本的支持,现在当然也首先要将目光投放到东夷族。

而这一次,舜帝终于吃了闭门羹。东夷族尽管尊敬他,但却没有谁愿意帮助他实现他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大禹在东夷族诸侯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牢固。

而舜帝没有死心,他沿着平原一路向南,他不相信人们都已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他想要找到支持自己的人。但一路行来,舜帝无疑又是失望的。南边的路上,除了因为大禹治水而得到利益的部落之外,云梦泽以东的老部落也要么是大禹父族的部落,要么深受大禹部落的影响。他在这里依旧找不到同盟军。

舜帝越走越心寒,瑟瑟的风中,他的身影无比孤独。整个国家的人民,曾经那么拥戴他,崇拜他,现在因为大禹,已经全部离他而去。他自认没有对不起这些人民。他应该给与的都已经给与,但却再也没有人愿意回头来帮助他。

而他的心里非常清楚,大禹正在距离他的道德越来越远,整个国家里,疯长的利益,正在让人民变得对道德不屑一顾。而所有人对他的尊敬,也只是出于对一种虚幻的抽象的道德的尊重。人人都知道,没有道德是不行的。但人人又都认为,自己没有道德,但其他人有道德,还是可以的。就算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没有道德,也还是可以的,但他们必须尊敬舜帝。而这种尊敬也就到尊敬为止。如果因为尊敬舜帝及其道德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人人都不干。

舜帝看见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个世界让他无比失落。从北走到南,他竟然没有发现一处例外。他的心里不能理解,治水之后,为什么人们全都变成这样了。

等到舜帝沿着云梦泽走到南边,准备折而向西的时候,舜帝终于病倒了。病势急转直下,无论舜帝的身板有多么结实,百岁高龄的他终于在风寒和心寒的交替攻击之下,彻底消磨了自己的生命。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圣君彻底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也结束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演出。历史从此记下了舜帝死在南巡路上的史实。

他死后,人们的伤心是难免的。毕竟所有人都知道他曾经的故事,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大禹,也就没有治水,也就没有今天的利益。人们为了利益而纪念他,却未必因为道德而纪念他。

还有两个人,既不因为利益而纪念他,也不因为道德而纪念他,而是因为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而纪念他。这两个人就是娥皇女英。她们跟随舜帝南巡,到九嶷山而舜帝死。九嶷山盛产斑竹,她们扶竹而哭,滴滴眼泪落在斑竹上,后人便流传出她们的眼泪成为斑竹之斑的传说。

舜帝这一生是郁闷的一生,他二十岁之前遭受家人陷害,好不容易被尧帝看中,还受到尧帝的魔鬼考察,并接受了尧帝二十年的垂帘听政。整个国家真正由他管理的时间,只有十三年,也就是大禹治水的十三年。此后他又经历了十八年的傀儡生涯,并在绝望中去世。但舜帝又是幸福的,有两个人为他哭出了斑竹这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