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绘在玻璃上的梦想
21347500000018

第18章

几局尽兴之后,秋漫云撒腿就跑,他精确估算着这里到教室的距离是220米,如果以百米13秒的速度,再加上4X20=80阶楼梯来算,他至少需要42秒才能到座位,于是他在中午1点29分18秒的时候腔不开气不出的就这样跑了。

这就像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明明从厕所的排风口看见老师要进来了,也要算好时间在老师正式踏入厕所的那一刻才扔掉手中的烟蒂,之前还要吸上一大口,憋着气若无其事的和老师擦肩而过,之后走出厕所再慢慢地吐出来。

如果仅仅是个人性格问题的话,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但问题是他这么一跑有没有想过站在一旁玩的正痴的枫子的感受呢?枫子明显耍忘了时间,而秋漫云明显处心积虑地计算着时间要置枫子于“死地”!

果不其然,秋漫云的屁股刚刚落座的时候,上课铃声也随之结束,此时,枫子由于腿短才刚开始爬那80阶楼梯,心中一万句“草泥马”在翻腾和诅咒!

马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了,讲台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张请假条:尊敬的马老师,昨天上化学试验课的时候,我的手不小心被H2O腐蚀了,特请假半天去医院治疗,学生王代福。

枫子喊了一声:“报-报告!”硬着头皮梭了进去,压根没敢抬头看马老师的眼神,毕竟再调皮的学生终归还是怕老师的,何况是这么一位厉害的老师!

马老师,人称马莽哥,物理特级教师!为了避免和L城以前的一个黑社会老大“莽哥”重名,故而在前面加上了姓名归属以示区别。马莽哥,身份证上大名马大谦,但签名的时候却写“马大千”,让人有一种“张大千”的感觉,这就不自觉地和文人大师联系在一起了,但是难道他不知道姓都不一样,怎么可能……

言归正传,马老师还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物理特级教师,得奖无数,教过的学生中不乏当大官和做大生意的。马莽哥高鼻梁卷头发,声音洪亮,中气十足,除上课外基本不说话,交流都靠眼神,那种从深陷眼眶中透出的犀利的寒光。

马老师今天一套灰绿色的西装笔挺,虽不是很高大,但很魁梧,翻卷儿的头发上了发胶,向鹰一样的眼神缓缓扫视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此刻站在讲台上的马老师,俨然化身为一个君王,检阅着城池下千军万马……

压抑的空气使人窒息,同学们感到越来越害怕,都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叫(校)门口的三个字!”马老师那声如洪钟的嗓音突然发力,让在座的措不及防!

“叫(校)门口的三个字!哪个起来说一下!”片刻之后,马老师看无人应答,带着浓重的口音气势汹汹地又重复了一遍。

其实,校门口的石门上挂着学校名称的牌匾,收发室门口的黑板上写满了收到挂号信同学的名字,再往里面一点挂着各种迎接检查的横幅,什么“倡导素质教育、彰显名校特色”、“要想生活好,教育少不了”等等之类的,这也都不是“三个字”。再加上他这种被狗吃了一半的句式,让人很难猜测他想要表达的确切意思!

于是,大家都默默地低下头,等待君王宣判。

“你们啊,三年的书都白读了!每天进进出出,耳听目染,居然连叫(校)门口的三个字都说不出来?”马老师苦口婆心又不失威严地突然把音调提高了八度说道:“学会做人!这三个字你们怎么能熟视无睹啊?”马老师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同学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最先反应过来的几个早已憋成了内伤。其实,人家校门口的写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十二字校训。

多好的一句校训啊,学会做人是第一步,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最后用学到的知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生活。问题是,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啊,与“三个字”又有何干呢?

马老师似乎也察觉到了哪里不对,赶紧转移了话题,说道:“同学们,明天就是会考了。换言之,高中阶段的学业就要结束了,能不能领到毕业证就看会考了!不要辛苦了三年,最后没拿到毕业证书,就枉然了!”

这话听起来的确很严重,但谁也没往心上去。因为今天能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都是当年中考的佼佼者,或多或少都是有点本事的人,就拿吊儿郎当的秋漫云来说,中考也是政治、历史、化学三门满分,虽不是很努力,但资质聪颖;前排的大头强身在农村,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虽然天资较差,但后天异常刻苦,除了上厕所,其他时间枫子都没有看见他抬过头;齐仲基和黑人属于“黑马”型人才,平时吃喝玩乐打游戏,单元测试幺尾巴,但一到大考必定“王者归来”的那种;更多的是正常的一类,即一贯成绩就很好。这一班子人都是冲着名牌大学而来的,怎么可能考不过区区的会考呢?

是的,马老师也是知道这点的,他没有在会考的话题上过多纠缠,一笔带过,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同学们都抬起了刚才焉拜拜的脑袋,连大头强都抬起来了。

“今年是高考扩招的元年,年初扩招指标为23万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说到这里,马老师有意停了停,又接着说:“据可靠消息,这个指标还将扩大,听说还要再扩大30多万人!录取率要超过50%!”

听到这里,同学们沸腾了,真如马老师所说的话,那就把千军万马必过的那座“独木桥”给加宽了,众人在感谢教育体制的变革之时,估计也都在感谢自己的母亲没有早生自己一年。

前排大头强的脑壳挡住了黑板一大块,这种情况在以前是很少出现的。

接下来马老师又讲了很多关于高考的事情,同学们都在下面交头接耳议论着扩招的事,但当马老师讲到下周会考之后大家就回家复习,不再到校学习了的时候,全班都静下来了。

无数的熬夜心酸、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和青春期的各种压抑都在这句话后安静了下来,大家这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深恶痛绝的高中生涯也许真的要结束了!

马老师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譬如什么时间回学校领准考证,什么时候该填志愿,怎么填等等。然后,化学王老师还来上了一节课,在黑板上写满了化学方程式,这里加个2那里加个3,就算配平了,又一起背诵了一遍化学元素表“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最后一节课是数学课。赶在上课之前,余林同学虔诚地跑到讲台前说:“刘老师,我不耻下问您一道题,行吗?”

“你,你问吧。”刘老师觉得哪里不对劲。

“其实题很简单,是我太笨了,请老师指教。某寄宿学校有15名女生,他们经常每天3人一行的散步,问要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个女生同其每个女生同一行中散步,并恰好每周一次?”余林做出一副小学生求知的天真模样。

刘老师看见余林同学终于改过自新且态度诚恳,于是高兴地说:“知道攻克难题了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通过做难题梳理自己的知识点,看看自己在那一块还存在短板,就可以及时地弥补。很好,很好!”刘老师抬手看看时间,离上课还有8分多钟,于是边说边做起来,“这道题嘛,不难,关键就是要找准解题的方向,你看有15个女生,我先给她们编个号,1—15号……”

刘老师趴在讲台上写了三页草稿纸,上课铃都响过了十分钟,好像仍然没有进展。余林同学依然虔诚地站在旁边,不住地说:“题很简单,是我太笨了,是我自己太笨了!”刘老师骑虎难下,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此题看似短小,叙述简单,实则非同一般!这是英国数学家柯克曼于1850年提出的著名的“女生问题”,是全球公认的最难数学题之一。

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怎么可能课间十分钟就解出来呢?这显然是余林同学精心设计的一个坑,那为什么这个同学要有意为难老师呢?

这个故事要从三年起讲起。说起这个余林,高一进校时成绩排在全班前十名,本可以轻松上一所名校,但后来在一节数学课上听老师讲谁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直接保送全国最好的大学,专业任选。

这个哥氏猜想也就是一句话,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看着貌似也不难。从此,该同学剑走偏锋,潜心研究起哥氏猜想,发誓要做一名伟大的数学家,为祖国争光,到后来,以至于各科学业全部荒废,每次考试稳居全班倒数第一。

刘老师示意余林同学回到座位上,然后又做了十多分钟,突然抬起头来,表情严肃地对余林说:“首先,我要批评你!没事做什么难题!高中学业繁重,一定要把握平衡的尺度,效率才是第一重要的。你这种题多难,再难能难得到我?我有很多种思路和方法来解,关键是浪费时间!”刘老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继续说,“你要学的主要是思路和方法,哪些条件可以等价替换,哪些概念可以交替使用,各种方法的侧重点是什么,你都要学会总结和归纳,积累到一定程度,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你不能把握我说的这些,你到大学以后很难学好高等数学……”

下课了,最后那节数学课讲了一些什么,都忘了,但刘老师的一席话深深地留在了枫子的脑海。他感到万分地庆幸,要是今天没有来学校,就错过了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天。

枫子收拾起书包往外走,恍惚中记起当年刚进校时,L2曾对自己说,以后放学一起回家。然而,却没有一次一起回家。要怪只能怪自己的不自信和内心深处的懦弱。

直到今天,他始终还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心仪的女生,一晃就要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