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天演绎
20501000000003

第3章 姥姥家

姥姥家跟刘道尘家这边,不在一个省。姥姥家是鲁东省的!刘道尘家是在两省的交界地,向北个三五里就是鲁东省了。

姥爷何柏南,字向生。姥姥何刘氏,文盲!后来政府成立,统计人口时,姥爷做主为其更名为刘桂枝。老两口一生生养了八个儿女。刘道尘有五个舅舅俩姨。姥爷不是啥文化人,只是听他老人家提及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不过他老人家倒是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家里的春联从来没买过或者求过人,姥姥说起这给人很是骄傲的感觉。

大舅何文礼、二舅何文智、三舅何文仁、四舅何文义、五舅何文信。舅舅们的名字很有意思,礼智仁义信;这点上看出姥爷是读过私塾的,而且是老一辈的那份做派。很是守旧的,还能佐证这一点的就是母亲和姨姨她们的名字。母亲何香凝、二姨何香莲、三姨何香菲!她们名字中间的字挂的不是辈分,大概在姥爷她们这老派的认知里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人了,所以不续辈分不入家谱。

在刘道尘看来,两位老人家是很合格的父母!最起码的是,虽然母亲她们兄妹八个之多。但是老两口一个不落的都把他们健全、健康、平安的拉扯大了。而且这期间还培养了俩大学生(三舅和五舅)!孩子大了之后,老两口又操持他们成立家庭,目前除了最小的舅舅上大学外。其他的孩子都组织了自己的家庭。暂且不论这些家庭过的好与坏,或者穷与富!但但都在两位老人的操持下成了家,就是老两口最大的功绩与功德!

姥姥家这边的亲戚里,最出息应该是三舅何文仁家吧!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地的镇上初中教书!后来又赤手在镇上开了家超市。在农村这地,算得上数得着的富裕之家了。大舅在家里务农;二舅做过当地村子里的电工,还烧得手好菜,农村有个啥红白事啥的,也是必到的人物;小舅何文信在秦西省上大学。二姨、三姨都比母亲嫁的近,当地附近村的!但是,所有亲戚里,刘道尘比较亲近和乐意亲近的却是四舅何文义!

说到这里,倒不是说其他亲戚家跟自家的关系不好。只是从一个个人的喜好出发!四舅也许是兄妹当中最不出彩的那个,但是自己却觉得是最传奇的那个。听母亲讲,在小升初的考试过程中,他睡着了!再醒来时,考试结束,结果零分回家。因此被姥爷栓到树上用赶马车的鞭子狠狠的抽了一顿。后来再赶去上学,愣是不去,就算大骂也不行!任你打骂,不吭一声,不开口上学的那一嘴,后来随他去了!结果人家倒好,不上学了,倒是跟同村还有几个外村的从家里背起粮食到水库去学武去了。水库在当地很有名,不仅仅这里曾经发大水淹死过人;也不是因为这里曾一眼望不到边的沼泽汪洋;亦不是那片汪洋里的成片成片的蒲苇藕塘等。却是因为一个老人,一个寡居的老人!水库的边缘有一路大堤,护村的大堤。老人就独居在大堤上两间茅草屋里!没人说的清老人的过往,他好像凭空出现的。当人们发现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堤上筑好了屋,屋旁边还开采出了不大不小的一块地种上了粮食。于是矛盾出现了!

在全国来说,鲁东省也是人口大省,在当时,除了巴蜀省、豫南省。没哪个省份的人口比得上鲁东省的了!而鲁东省又不是那种面积像巴蜀省、青龙省、西域北蒙这些自治区那么大。它本身都没豫南省大,而且又不像豫南省那样的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所以用地在当地来说算是很紧张的。但就这么突然来了个老人,还自治似的盖了房种了地。要知道的是,堤上的这些地,可都是已经分配好了的,在当地村委登录记载了的,有法律意义的。后来被占了地的两家找上老人理论。老人理都没理,关门,进屋睡觉。两家人又一合计,合伙叫上同族又叫上村里拜把子,少数2、30口青壮劳力。浩浩荡荡的又杀上老人茅草屋。具体情况到底如何,没人说的清楚,反正就听有传言是这样:

当这帮人到老人茅草屋时,发现老人已经站在了堤路的中间。左手持的齐眉长棍戮地而立,右手背负于身后,狭长的双眼微眯,淡然瞧着来的这么帮人。都这阵势了,双方也没再废什么话,直接开干。可是却大跌所有人的眼睛,2、30个青壮劳力面对一个虽然持棍却已经约摸50大多开上的老人,愣是连老人的衣角都没碰到一星半点,就被老人打了个七零八落。三五个分散的倒了一地,哎哟呻吟声不断。老人倒也没接着下什么死手,只是转身,进屋、关门。

后来的事就不了了之,也没见警什么的(也可能跟当时的法律意识薄弱,氏族制度尚在农村横行的缘故)。两家人在当地村委的出面下,与老人达成了和解。村委令发地补偿了两家人;也把老人开发的地、筑的屋归在老人名下,并收录老人为当地村民。经此一事,岳长生(老人登记在村委的名字)老人在当地出名,传出了十里八村。就连在远在豫南省的父亲,都偶曾似乎说过,他小时候,岳长生即使在这边的村里也是大名鼎鼎的!

老人成了是武术大家,成了名人!在这片曾出过水泊梁山诸位好汉的鲁西南的大地上,本就尚武,于是求取拜在老人名下的人就多了起来。后来就开了枝散了芽,老人的传说与传奇也就多了起来。什么能一口气下,接连踢断十八根成人腿粗的木桩,什么能凭空跺脚间越上3米多高的房顶,啥子6、70岁时尚能顿食面三碗外加俩馒头(想想以前农村的粗瓷大海碗和婴儿头大的馒头)。等等,老人的传奇不一而足!四舅当时习武拜的就是这位!

记得小时候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说自己的四舅会武术,还把别的小朋友唬得一愣一愣的呢!只不过,现在自己求的是命能,求的是能大幅度提升命能的真正祖传的国术,不知道四舅学得老师傅几成功夫。不过听说,老人现在尚在,俞百了,不过被几位徒弟接到家里住去了。

这事急不得,看来得从长计议计议,好好规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