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风过秦川
20462700000034

第34章 正清艰难抉择

白秋明的故事太精彩了,或者说这是正清最想听到的成功案例,白秋明和他的好哥们就是正清眼前的两条路,到底怎么做怎么选择,完全看他自己了。

两个人吃喝到九点多才回到单位,白秋明还喝的有点多,正清把他送回到家里。白秋明的家里面很冷清,单位的人都知道他离婚了,但是没想到他家里比员工宿舍还要冷清。正清把他扶着躺在床上,准备离开时看到了电视柜下面的书橱,里面摆满了各种书,其中最中间的一排就是考研的辅导书,虽然看起来很新,但是和其他书比起来他们也更落寞,因为他们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价值。用白秋明的话说,这些书和他们一样都是在坐吃等死而已。正清站起身把门拉上就走了。

毫无疑问,白秋明的话对苏正清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他不再每天起得很早的献殷勤打扫卫生了,他的内心里面很多东西都在变化,做出去闯的那种人,去外面实现自己的价值,即使跌倒了失败了,也不曾后悔,总比在这里义务劳动的要强,而且去外面就有混出去的可能性,守在这里真的就只有等死了。有人会说,外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竞争也很残酷,生活更辛苦,你一个中专生能给别人做什么呢?是啊,没有出去的人永远都用这样的借口在敷衍和拖延着改变,就是为了让内心不再那么自责,为了看见别人成功时不那么眼红。而说到吃苦,难道他从小到大吃过的苦还不多吗?如果人生是一次经历的话,他宁愿做那个游历天下,满怀理想的人,而不愿去做一个整天匍匐在这里不能前进的木偶。

内心的想法基本确定后,正清的脑子里面清楚了很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说服家里人接受他的这个决定。他从小是个乖孩子,什么事情都尽量听家里人的话,也都考虑家里人的感受,再说为了这份工作,父亲和二叔****很多心,不能不通知他们,自己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苏正清的这种变化其他人还没有感觉到,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压根不知道正清每天帮助侯师傅打扫卫生这件事情,更别提去关注他。

第二天就是周五,早晨白秋明遇见苏正清跟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朝他点点头。在白秋明的心里,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接下来就看正清的行动了,他相信吕局的谈话和他的心里话,会对这个小伙子产生影响的。如果他还是正清这个年龄,他早就义无反顾的离开这里了。

整整一天,正清都在思考怎么回家跟父亲说这件事情。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有一个公家的人是一辈子的荣耀,现在这么好的饭碗说不要就不要,估计家里人短时间很难接受。可是转念一想,做公家人除了那份荣耀以外,其他追求的不就是在脱离重体力劳动以后,可以拿到公家的那份工资吗?现在没有工资,只有那份荣耀,还整天不干活,那有什么意思,还不是这个家庭的负担,快二十岁的人了对这个家没有贡献反而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累赘,这样的公家人的荣耀宁可不要。

苏正清的自尊心特别强,他可以忍受身心上极端的辛苦,但是如果要他去做违背自身原则底线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的。现在让他守着这份公家人的荣耀在这里坐吃等死,这违背了他内心自立自强的底线,而且弟弟正华马上就要上高中了,他说过要供正华上高中上大学上研究生的所有费用呢。现在在这里干耗着,如何去供给弟弟呢,说话算数也是他内心的底线之一,他不允许自己对家人失信。

时值八月,农忙时节还没有正式到来。这几天地里没有太多的活,正清帮父亲扯豆角,摘红透了的辣椒。从九月开始雨水多了,早晨地里的露水很大不能干活,要不从地里出来的时候两条裤腿都是湿的了。苏力勤现在的心情跟之前不一样了,家里有个公家人,虽然刚开始挣钱少点,但是还是可以帮自己出一把力的,而且面子上有光啊。小儿子正华九月份去县城上高中,就可以由正清来供给了,这一点力勤已经想到了,自己这辈子没什么本事,把正清供出来已经够费劲了,正华以后上学就交给正清负责了。正清这孩子听话,也懂得家里的艰难,虽然他还没跟正清说这件事情,但是听正华说,正清之前跟他已经说过了。这一点让苏力勤很高兴。

虽然他们家的日子仍然排在村里人的后面,但是村里人似乎已经看到了他们家以后的光景,甚至有些头脑比较灵活的人有意无意的会跟他套近乎,话语间的意思希望以后可以找正清接一些农牧局的活。这种事他从没有敢答应过,正清刚开始上班,什么职务都没有,就是一个干事情的,哪有那些权利啊。作为家人,这一点他很清楚,不能搞那些事情,不能孩子还没飞起来就把他拽下来,当然即便以后正清真的飞起来做了什么领导,他苏力勤还是老农民,不管公家的那些事,绝不会扯正清的后腿。

在纠结了半天之后,正清还是把局里的规定跟父亲说了,还特意将白秋明对自己说的话,以及自己的决定也说了出来。

苏力勤长时间没有说话,吕局有吕局的为难,上面不给拨款他不能拿自己的钱给正清发工资,白秋明也说得对,这么为了一个公家人的饭碗在那里杵着不顶用。用农村人的话说,现在市场活了,干什么不能养家,如果拿着公家的饭碗一口饭都不给吃,那要那个饭碗干什么呢?正清说自己要去四川省做老师,这是个好事情,可是这孩子从来没有出过远门,陡然就出省,力勤还是怕他吃亏了。毕竟他才十九岁,虽然比其他孩子看起来老成一些有想法一些,但是没有看见他真正的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力勤心里总是不放心。

真不知道这国家整天改来改去,改的到底是什么。你到底是往好的方面改呢,还是越改越落后了?力勤觉得这是越改越落后的,特别是中专政策的改革更是这样,让多少个家庭日夜难眠,让多少个孩子焦虑满面啊?

从正清告诉他说中专不分配的政策之后,他当时就感觉到这次可能国家要动真格的了。后来一路找人找关系,总算安顿下来上班了,本想差不多了,谁想还有这么一招等着他们,经历了这么多,他的内心已经没有愤懑和怨气了,现在形势很清楚,两条路也很清楚,就看正清怎么选择了。

力勤告诉正清,白秋明说的很对,吕局也说的没错,但这是正清自己的人生,这次他自己来选择。三年前,力勤帮正清做了一个选择,现在的事实证明那个选择是错误的,他内心里面对孩子有愧疚,不能再替他做决定了。况且正清已经长大,经历了艰难后,他变得成熟了许多,从他跟父亲说话的语气里面,力勤感觉到他内心里面已经有了决定,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的决定。

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和支持以后,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去见闫丽,跟她说明自己离开的决定。闫丽已经培训结束了,现在回到家里等着学校开学,那时候就可以正式走上讲台了。自从他上班以后他们几乎每天都通电话,她会询问他每天的工作状况,鼓励他积极一些努力一些等等,对他的影响很大。如果她知道正清就要离开,她会怎么想呢?她会支持他的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