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楼之帝王
19805000000040

第40章 我拿钱来你背锅

一夜之间,郭书瑶是郭有明的孩子,这件事情立刻就传遍了京城,有点势力的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勋贵觉得这是个机会啊,上次你咬我,这次我也不管真假,先扣你头上再说。

结果就是郭有明今天上朝发现所有人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心里一阵恼怒,别让我知道是谁,否则我弄死你。

皇帝一坐好,勋贵方面就有人出来弹劾郭有明私德有亏,不知道跟谁生了个儿子,道德败坏,实在不配为官。皇帝一听要私生子,立刻来了兴趣,这八卦相当有意思啊。皇帝立刻就让郭有明出来自辩。

郭有明死咬不松口,大哭:“皇上,这是赤裸裸的污蔑,臣家里娇妻美妾都有,怎么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

皇帝点点头,有点相信了,作为一个读书人,操守还是要有的。勋贵里有人嘀咕道:“谁知道你是不是家花不如野花香什么的,也有可能去青楼忘了擦屁股呢!”

其他官员一阵坏笑,这也是有可能的,老郭自誉读书人,风流韵事肯定不少,说不定就是哪次出的祸呢。

郭有明一副正气凛然的模样对皇帝说:“请圣上派人彻查,还臣一个清白之身。”劳资这就派人去灭口,我就不相信你们能让死人说话。皇帝觉得反正无聊,有个热闹看也不错,让大理寺的人去查。

其他勋贵本来就讨厌郭有明动不动就弹劾自己等人,这次难得有机会弄死他,一定要弄下去,让大家知道我们勋贵虽然在太平年间不怎么样,可是我们还是有实力的。

第二天,贾敏正在家里教黛玉人情往来,门房说有金陵薛家的人来拜访太太。贾敏觉得很奇怪,自己跟王夫人的妹妹并没有什么交集啊。还是客气的把人请了进来。

贾敏跟薛姨妈见过礼后,薛姨妈也不委婉了,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贾敏帮帮忙。贾敏不会插手外面的事情,而且是儿子的事情,自己就更不管了。让人在会客厅放了屏风,让林清跟薛姨妈对话。

林清听到薛家的人来了,心里很不爽,你怎么不去找王夫人呢,那可是你亲姐姐哦。悄悄瞄了一眼,林清心里腹诽:这薛家母女身材挺丰满的嘛,非礼勿视,我可是正经人啊。“咳咳,薛夫人,令公子这事情,我倒是好说话,其他官宦子弟哪里就不一定了。”

薛姨妈悲戚道:“还请林公子替我儿说说话,薛家当有厚礼奉上。”

林清眼神闪了闪,厚礼?你把爷当什么人了。林清刚想拒绝,身边的小厮替上来一个纸条。轻声道:“少爷,贾先生的纸条。”林清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借鸡下蛋。林清一愣,借鸡下蛋?哪来的鸡?在看看对面的薛家,林清瞬间悟了,薛家有钱,劳资现在最缺钱了,不如假公济私一回。可是怎么向柳兄弟他们解释呢?算了,文和一定有办法的。

林清开始跟薛姨妈打哈哈,问她为什么不去找王夫人,荣国府跟他们的关系跟近吧。听到薛姨妈对王夫人不满的话,林清欣喜,原著里薛家一直是王夫人的队友,给她提供金钱帮助。现在既然咱穿越了,就不会便宜王夫人咯,薛家的钱,小生就不客气了。

林清敷衍薛姨妈,说这个事情自己还要去跟他们商量一下,估计银子不是一点点的事情啊。薛姨妈拍胸口说不要在乎银子,当场就送了十万两过来。

林清彻底震惊了,我去,土豪啊,一见面就十万两,爷发家致富就靠你们了。

等哄走了薛姨妈,林清急匆匆的去见贾诩,一进门就大喊,“先生,快出来啊,出大事了!为了十万两银子,得罪勋贵,这买卖不划算啊。”

贾诩淡定的道:“主公莫急,银子要拿,事情要办,怒火有人顶!”

“先生莫说笑,哪来的人顶啊。”

“几位公子问起来,主公就是奉命行事。”

林清一呆,奉命行事?奉谁的命?

“当然是长辈的命啦。”

林清瞬间秒懂,王夫人跟薛家是亲戚,薛家出了事,她要是不出面,就会被人鄙视啊。哈哈,这买卖值当,我喜欢!

第二天,林清就找陈瑞文他们,送上厚礼,说自己也是奉命行事,多多谅解。陈瑞文他们脑补了一下就明白了,林贾两家是亲戚,估计是贾存周媳妇的意思吧。得,卖林兄弟一个面子,免得他难做。

薛姨妈看到薛蟠回家的时候,激动不已。吩咐管家给林清送五十万两银票过去。林清看到薛姨妈送的银票,暗自感叹薛家的有钱,自己截留了二十万,剩下的跟陈瑞文柳芳他们送了去。

听到系统提示自己进账了两万两黄金,林清感觉自己又有钱征兵了。自己现在文有贾诩,糜竺,陈宫。武将就应该赵云,这次就召唤一个将领吧,希望给力一点,自己把赵云换回来,让他去江南找糜竺弄点钱粮回来。

对于郭有明的私生子事情,大理寺在有心人的听懂下,开始认真的查了起来,再加上贾诩那边时不时的给近路,让大理寺的人很快就查出了当年的事情。

很快就真相大白了,今科探花系郭有明之子,乃是当年郭有明回乡祭祖的时候,跟村里一个寡妇好上了,然后才有了郭书瑶。因为家里的儿子都不成器,所以才想扶起郭书瑶来。

这下子大家都明白当初郭有明为什么死咬林清的状元位子了。皇帝大怒,感觉自己的脸被打的啪啪响。探花居然是个私生子,郭有明一下子一撸到底,革职查办。郭书瑶革去官位,永远不许当官。在看着站在武将行列里的林清,皇帝也不爽了,要不是他,怎么会出那么多事情!可惜林清投靠了太上皇,皇帝一时间难已下口,只能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