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枫慕
19465200000032

第32章 前世

那日大雨,他踩着木屐,一身青衫,正在这时,一把伞举在他头顶,那人温和的笑道:“阁下为何不拿伞呢?这雨下的多大。”

他轻轻答道:“麻烦。”

那人哑然失笑:“阁下真是异于常人。”

他轻笑不语。

“在下荀彧字文若,阁下可否告知名讳?”

“郭嘉,字奉孝。”

时曹操军师戏志才死了,曹操十分悲痛,看向荀文若:“不知文若可有人才可以推荐?”

“郭嘉,字奉孝。”

一道青色缓缓走到他的面前,他轻轻瞥了一眼:“你就是郭嘉,郭奉孝?”

“正是。”微微扬唇,“在下颍川阳翟人。”

“文若向我举荐你,你认为,你有什么才能?”

郭嘉但笑不语,他一怒,直接抓住了他的手腕,郭嘉淡淡撇了他一眼,抽出手腕,轻轻倒了一壶茶,一嗅,怔了下,还是一饮而尽。

……

“主公,此人如何?”

曹操眯起眼睛,轻轻一笑:“使吾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荀彧见郭嘉出来了,立刻迎了上去:“奉孝,如何?”

郭嘉懒懒一笑,一字一顿:“真乃吾主也。”

……

“我如何能赢袁绍?”曹操轻笑一声,看向那一抹青色。

“如何不能赢?”

“他袁绍兵马众多,我曹操仅此而已。”

“对啊,仅此而已。”郭嘉微低眼眉,“这就够了。”

“你说。”

“主公有十胜,如何不可赢?”

“哦?一一道来。”

“第一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我军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主公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嘉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主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主公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主公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主公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名主应该有的。主公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主公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主公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主公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综上所述,主公何求不胜?”

……

刘备为躲吕布依附于曹操,程煜建议杀了刘备以绝后患,这时郭嘉主动开口:“的确,但主公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

曹操点了点头,郭嘉开口:“主公,刘备有关羽张飞,更是深得人心,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日建立恰当的位置。”

曹操却摇摇头,郭嘉看着他离去,睫毛轻颤,终是无言。

……

曹操征吕布,问及郭嘉。

郭嘉言:“主公,可以急攻,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时,便不久于败亡。若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淹下邳,吕布必然兵败徐州。”

……

建安四年,时郭嘉程昱皆不在身边,曹操误放刘备。

“刘备若走,必生变故!”郭嘉匆匆和程煜赶到。

但是为时已晚,刘备夺了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看着郭嘉:“吾悔之晚矣,对么?”

郭嘉淡淡开口:“下坯已失,但是刘备岂会如此简单就可以与我们对抗。”

…………………………

耳畔时常响起:“主公……”

…………………………

“主公……”

…………………………

不知是何时开始,那一抹青色成了心上的一抹朱砂痣,挥之不去。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不知怎么了,说出的,竟是这一句……

……

郭嘉拿着酒壶,脚步凌乱,曹操只觉远远看去,像只偷腥的猫儿。

那双凤眸懒懒的看了自己一眼,就往着一处走去。

“又是荀彧家里!”曹操心里生了无名火。

……

他病了,起初他以为装病,但是他一连几次都没有见到他。他看了他一眼,面色苍白,却依旧拿着一壶酒。

荀彧在旁边又气又急:“我拿去温温行吧?看你还生怕我拿了,都病成这样,不喝不行啊?”

原本合身的青衫此刻却显得大了,胳膊瘦的好像一捏就碎,单薄的身影……我见犹怜……曹操一愣,看着睡着了的郭嘉,眉目如画,手不禁抚上他的睫毛,却在那一刻看见一双明眸,仿佛一汪清潭。

“你醒了?”明明只是废话。

“嗯。”郭嘉理了理长袍,“文若就要回来了。”

他以为他来找荀彧?

他只觉得又气又悲哀,是自己和他太陌生了?

“我来找你的。”

“啊!”他看向他,嘴角微牵,“主公莫不是抓我的?我都好几日没出现了,只是最近一直晕晕乎乎的,不是故意的啊。”

曹操看着他狡黠的样子,竟是笑了,许久才道一句:“笨——”

“是我太正经了?”曹操心道。

“如若……我说我喜欢你呢?”曹操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呐呐开口。

郭嘉一愣,粲然一笑:“主公说笑了,嘉也喜欢主公啊。”

曹操只觉心一突,不只是怎么回到府里的。

“我一生谎言无数,只有这一句真心,他竟不信。”

……

征乌桓时,曹操本来担心刘备会在背后发难,郭嘉却道:“主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

……

途中郭嘉病得越来越重,而且尽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

他担心,或许有一天,他就这么睡去了,再也没醒来。

直到公孙康拿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时,四面皆是恭贺声,平时,郭嘉都会淡淡说一句:“不够,主公是要一统天下的。”只是一盆冷水,可是他记清的。

他问道:“军师祭酒现在何方?”

“臣不知。”

突然荀彧悲痛欲绝的跑了过来,哽咽的开口道:“军师……祭酒……郭……奉孝……殁!”

他的脑袋一轰,再也顾不得什么袁尚什么袁熙,他只想见到他,他心里不停的念叨:“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

直到他看见床榻上哪个静静得一动不动的身影,再也忍不住,颓然倒地。

泪水划过脸庞,划过薄唇,滴进嘴里,苦的。

“怎么可能?!”他猛地扑上去,冰凉的躯体,依旧苍白的容颜,他恍然惊觉,他才发现,这个人,狡黠的他,淡然的他,懒懒的他,嗜酒的他,都不见了!通通都不在了!

……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主公英明。”

……

赤壁烽火连天,周瑜以东风之便,发以火攻,烧曹营千里。曹操被属下搀扶着,突然问起:“郭奉孝呢?”

“啊?”那属下一愣。

他猛然惊觉,那一抹青色早已消失,再也不会出现了。

那个时时出现,懒懒看着他的他,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死了。

划过了他的心房,带走了他的从容,打翻了他的酒坛,就这么离开了!

他咬牙切齿,泪眼朦胧:“郭奉孝!”

……

建安二十五年。

“魏王头风又发作了。”

“唉,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丞相大人又问起祭酒大人了。”

“是赤壁之战的缘故吗?”

“不是。”

“不好了!魏王不行了!”

那熟悉的青色缓缓走来,眉目如画,笑容狡黠。

“够了,足够了……”他笑道。

“带我走……”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