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国梦,从我做起
19378400000076

第76章 食品厂(五)

加工鲜脆莲藕糖的时候,陆师傅有时候也和质量监督员一样,亲自监督员工,严格按加工工序,认认真真完成,绝对不能偷工减料。否则的话,应该扣的钱,还是得扣。如果不是这样严格,品牌树立不起来,更不可能成为名牌。这样等于把食品厂所有人的饭碗都弄砸了,不扣款大家会同意吗?

把吃饭的行当都弄砸,大家当然不同意了。没有严格的管理,就没有好的品牌,也就没有大家的铁饭碗,高工资。这个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特别是在杨勇八抬大轿请来的同学——张洋总经理的反复教导下,所有的员工都很清楚质量的重要性。

所以,师傅叫员工向东,他们就不敢向西,否则的话,轻则批评,重则罚款,再不听话,就要由美女主管当面耐心教育。如果这样都没有回心转意,一般来说,如果老板有空,还会请他喝茶聊天,要不就只能另谋高就了。

站在这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要懂得,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品牌,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大家坐在一条船上,本来就应该同舟共济,都一条心,事情就好办了。

所以,陆师傅把每天需要加工多少莲藕,怎样加工,各种料的分量是多少,只要分别交代给十几个质量监督员,她们就会安排普通员工去加工,严格按规定的流程工作。

第一批鲜脆莲藕糖,在张洋总经理兼厂长的亲自过问下,工厂的质量管理非常严格。为了树立名牌,鲜脆莲藕糖,不求数量,只求质量。生产的食品,质量优良,就是工厂的首要目标。

杨勇也不时到工厂监督员工,严格保证质量。食品厂的员工,大部分是从羽绒厂转过来的。大家对杨勇老板的精明,严格和对好员工的大方,那是深有体会的,谁看到老板来了,不认真干,谁就是傻帽。所以,员工们都是一丝不苟的工作,大热天的戴着口罩,穿着白色工作服,谁也没有在工作时间说话。这么大的工厂,听到的就是机器和工作发出的声音。

切片车间,许多白衣员工穿着一次性的薄手套,在认真把莲藕清洗干净,再把莲藕的花皮刮去,一些莲藕不小心弄破了,也要把破的地方切掉。然后,把清洗干净的莲藕切成均匀的两分薄片。车间里,那是刀声不断,咋一听,犹如有规律的乐器声。风力充足的吊扇,到处都安装有,加上有水的降温,这里的员工倒没有感觉天气有多热。

飞水车间的员工,就没有那么舒坦了,一人一台吊扇,但是吹下来的风,都是带着水蒸气的,又热又湿的感觉。这还不算,为了卫生,每一位员工还要带着一双长胶手套,免得汗水跌到沸水锅里。员工们都是工作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出来休息十分钟,就像是读书下课休息一下。这么做,就能够避免员工汗流浃背,员工没有那么辛苦,食品卫生也得到了保证。

制作车间的员工,因为是机械煮糖,不用人工拌,所以也不是很热。一人一台吊扇,风扇也实在够威猛,员工再怎么样工作,也不至于有汗滴下来。机器把温度合适的莲藕和糖拌均匀,保持在固定的温度一天,让糖充分渗透到莲藕里面。第二天放入不锈钢制作的食品仓里面,然后根据需求,包装成各种重量的产品。有十斤一包的,五斤一包的,主要是批发给零食店散卖;有一斤一包精美包装的,有半斤一包精美包装的,主要是面对个人消费者或者送人;还有切得更小更薄的小包装莲藕糖,主要是面对年轻人销售,当零食吃。

这个机械制作和原来手工制作的,有一点区别,为了适应机械化生产,陆师傅通过研究改进,把莲藕糖的制作改进了一些,以前手工制作要三天才能做出食品。现在用机械制作,只用一天,也做出了原来的味道。把机械制作的莲藕糖和手工制作的莲藕糖放在一起,让大家品尝,没有人发现有什么不同,口味和品质基本上一模一样。

产品做出来,把它销售出去,才是见真本事的时刻,要怎样销售这些鲜脆莲藕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