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淘尽功名
19242300000029

第29章 局中局(1989年底)

事情当然不是秦刚说的那样简单。小美和秦刚的关系也不是那样单纯。

这小美18、9岁的年龄,理发却有三年的历史。年轻漂亮,手艺精湛,在北河一带算是数一数二的发屋了。当时的发廊女不同于现在,她们可是凭手艺赚钱,不做皮肉生意。

小美虽然做了两三年的发廊女,却一直朴素而单纯。模样虽然漂亮,但人严谨正派,一些泼皮无赖到没有找她的麻烦。每天顾客盈门,累倒是很累,积蓄也攒了不少。这等条件的女子,当然早已被媒婆踏平了门槛,但小美却说年龄太小,总是要推脱了事。

这其中缘故也只有小美一人知晓。他心中有了人。他就是秦刚。

那是她开发廊不久,当时她刚刚从发艺培训班回来,手艺还很生疏。

那天正赶上是礼拜天,等着理发的人很多。一青年要理什么波浪式,小美哪见过这种发型,按照顾客的描述,外加自己的想象。结果头发理出来成了条绒发。这小青年大发雷霆,让小美赔他的头发,一开口就要10元钱,那时小美一天也赚不到10块钱。10块钱应该算是很骇人了。

就在这时,旁边一位个子高高的学生站起来,兜头就是一拳。这小青年刚要还手,立时围过来4、5个学生,想必和这个高个子学生都是一伙。小青年作罢,悻悻的要走,高个子学生却掏出两张大团结,啪一声摔到那人脸上。

在满屋子惊诧的目光里,小青年拿了大团结狼狈而逃。这个高个子学生正是秦刚。

从那一刻小美就对这个潇洒倜傥的大男孩心生好感。每次来理发,小美都不要他的钱,而秦刚也不客气。但每次来他都有礼物带给他。而且买的东西总比理一次发要贵重10倍百倍。精致的发卡,漂亮的纱巾,鲜艳的套头衫,别致的梳子等等。他来理发都是黄昏,等顾客都走了的时候,他才来。每一次理完发,他都给她一次惊喜。

以后,小美就经常盼着他来,来了小美就给他改善伙食。

后来秦刚再来,还带来好吃的一堆,有零食,有鱼有肉。

再后来,小美全部心思都用在秦刚身上了,给他织毛衣,给秦刚买衣服。直到有一天晚上,秦刚没有回去,她很顺从的就随了她,那是她的第一次。

秦刚从来没有对小美有过任何承诺,连喜欢都没有说过。只是对小美出手大方,百般体贴。小美也不会去问是不是喜欢她。但秦刚给予的她一概照收,秦刚向他索要的一切,她都百般满足他。

在她头脑里秦刚就是她的一切,不管他怎样对她,小美都会全心以对。

他们的这种关系就这么一直维持着。

每星期秦刚都在星期六晚上去小美那里过夜。即便是在他对方华一见钟情之后,他也没有间断,这一切小美当然蒙在鼓里。

在这次受伤以后,他被廖然着实戳到了痛处。身心疲惫,羞愧难忍,再加上右手受伤,一时无法写字,表面请假回家,却到小美的店里住下了。

而小美正盼着秦刚,两人一时如胶似漆,好不快活,也就把不快暂时抛在了脑后。

这秦刚脑袋可是闲不住的人。在小美这儿住着,时不时偷偷溜出去,到对面刚刚建成的北河商贸城里转游。

一天就见到一种包书的塑料书皮特别漂亮,售价0。15元。暑假他去南方玩的时候,在一个批发市场里她看到过这种书皮,印象里是论斤称的。当时他在那里交了几个一面之缘的朋友还留了地址。当下,秦刚就写了封信到南方去,没几天回信就到了。果然,那里的书皮卖到6元一斤。这可不了得。每个书皮也就是0。02元,这不一本万利吗?如果买的多,运费的成本也就微乎其微了。

但这种书皮靠自己小卖不太实际,他马上想到了岳冬认识的县长小舅子。那次合作,他留下了他办公室的电话。他立即到邮电局要通了电杆厂办公室的电话。

县长小舅子听他介绍说,他能进到一批特便宜的书皮,成本0。07元左右。秦刚让他和教育局后勤处联系,要求全县学生订购这种书皮。县长小舅子满口答应。

没过几天,县长小舅子派人送来争购数量。而且要求立即送货过来。秦刚看那数据是1万个。这和他想象的出入差了很多,但也有五六百元的赚头。这笔钱可是相当于老师们半年多的工资。也算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秦刚过了一个礼拜左右就从南方把货给邮回来了。

秦刚可以说足不出户,眼看就做成了一笔可观收入的买卖。这时,郝放他们却来混搅了一通。但郝放他们却告诉了母亲正着急上火,四处再找他呢。他不得不回家一趟。

秦母见了秦刚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捧了他受伤的手,不住的问。是不是碍事?还疼不疼?听到秦刚说不碍事了,就又从头到脚的把秦刚摩挲了一个遍。疼惜够了,才细问秦刚究竟是怎么了?

秦刚就顺了郝放编过的故事重新说了一遍。秦母也不做怀疑,只是嗔怪秦刚不小心。然后就问秦刚的学习情况。

要说秦刚的学习已经无妨大碍,其实秦母也是知晓的。凭秦刚的体育成绩,在将来的市级运动会那个名次是没问题的,而秦刚的成绩在特长班里最好,即便是耽误个把月,应该也是不成问题。但秦母还是免不了喋喋不休的祝福一番。

秦刚在家呆了不到一天就匆匆忙忙赶回了学校。其实,他是急着把书皮出手,因为当天是县长小舅子张晓生定的最后一天。

赶回去后,他打电话,让张晓生派人过来领货。当天晚上,就过来一两大发面包车。他们清点完货,马上就把钱付了,到很痛快。

面包车走后,秦刚在小美发屋里,算所得利润。除去成本300元,张晓生给的货款是800元。

第二天,秦刚回学校上课。师生们都没有怀疑秦刚出过什么问题,只当他去医院里治手了。

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秦刚静下心来也投入到期末复习之中。在这期间他一直也在暗中注意一个消息。学校什么时候给他们发书皮,结果等来等去,知道期末考试结束的时候,他也没等来书皮。

期末考试结束后,再临散寒假的最后一天,发下学期的课本。班主任这时对大家说,教育局给大家预定了书皮,比市面上便宜一半,每个0。08元。

秦刚纳闷,他给张晓生的书皮和每个就是0。08元,这张晓生有病啊,一分利润也没赚吗?或许在订购的时候出了问题,怪不得隔了这么长时间才见到书皮呢。

其实,秦刚才真正被蒙在了鼓里。

张晓生当初和秦刚一接触,就觉得秦刚这人不可靠。他对岳冬说。“这人外表看挺俊的小伙子,但细看他的眼睛,白眼多黑眼少,这是色眼啊,而且目光里透着一种奸佞,你少和这人来往。”

这次秦刚主动和张晓生联系,张晓生就更觉得自己判断没有错。实际上,他和秦刚只一面之缘,还是通过岳冬找了郝放再找了岳冬才见面的,他们俩的关系隔了三层,有什么事最起码不能越过岳冬啊。

所以张晓生表面痛快的应承下来,背地里却告诉了岳冬。在那1万张书皮到了后,查找地址。虽然书皮上只有浙江苍南文具用品厂字样。在没有什么详细地址。他让岳冬去查。

岳冬先是找苍南的邮电局,再查114查询台。费劲了周折终于从弄到了原厂地址。发了传真过去询价,结果3元一斤。

然后,张晓生和教育局后勤处签了合同,以每个0。08元的价格卖给他们。签了80万张。又通过他姐夫的关系和邻县滦北滦东栾海三县教育局共签了120万张。而每个的而每个成本不到0。02元。这笔买卖,张晓生共赚了12万元。足足赚了三倍。

张晓生对岳冬就是不错,让岳冬出了3000元的本钱。给了岳冬1万元。用岳冬的话讲,“用忠诚回报信任”,岳冬对张晓生确实有种报知遇之恩的想法,张晓生当然也看得出来,越发把岳冬当了铁杆的亲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