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189900000007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 (5)

以上这些开明举措,不仅是以往从没有的,就是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也是走在最前面的,魏文侯,这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超越时代的政治早熟,着实让人佩服的紧。

不过,中国人喜欢中庸,并不会接受完全的改革。所以,中国的封建制从来没有被郡县制完全消灭过,世家大族永远占据社会主流地位,他们生而就有特殊的待遇,到现在也是如此,不过就是换了一个方式罢了。

李悝变法,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改革而已,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在它的影响下,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大家族联合执政的贵族**制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君权至上的**制度逐步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官体系形成了——这在当时来讲,其实是非常先进的政治运作模式。

唉,中国其实很多事情都走在世界的前面,可为何到后来却被世界远远的抛在后面了呢?真是可惜啊。

第三,在军事上,采用近交远攻的战略。这一个战略,似乎与后来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大相径庭,但却是魏国最明智的选择。这是因为魏国与秦国的地理位置不同,魏处于四战之地,周边环境相当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所以它必须紧紧联合韩赵二国,共同对付齐秦,否则,三国都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也无法向外发展。

基本上,魏文侯这三件大事都干的非常漂亮,因为这个缘故,得以让魏国在战国前期引领群雄,风光无限。

综上所述,魏国的确是像吴起这样的天才施展抱负的绝好舞台,魏文侯也的确是一名值得效力的雄主。

吴起犀利的眼光终于在表里山河的魏国大地上定格,带着他的求职简历,去找魏文侯面试。

魏文侯拿着吴起的简历,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召来李悝征求意见:“子尝在卫,当闻吴起,此何如人哉?”

李悝说:“吴起贪而好色,然兵法超群,虽司马穰苴在世,亦不能过也。”

看来李悝虽是吴起的同乡,对吴起却并不怎么了解。吴起虽是个“官迷”,但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是个贪财鬼,相反,说吴起此人“廉平,尽能得士心”倒是史有明文所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好色一说则更是空穴来风了,吴起后来连魏国的公主都不要,显然是个不爱女色的痴汉。像他这么一个为了成功什么都可以牺牲的大男人,绝不可能被些小女子绊住手脚。

所以,李悝对吴起的这个评价,显然是被那些鲁国“君子们”的谤言所影响了——事实证明,天下间最不能惹的人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读书人,人言可畏,文人之言更可畏呀!

然而魏文侯对李悝的前半句话并不怎么在乎,他看重的后面半句话。

因为现在的魏国,并不缺乏相才,他手下的大贤一大堆,随便挑一个,都能独当一面。

他缺的是将才,最好是天下无敌的那种。

而当下,魏国有两个军事重地,一为防备赵国的邺城(漳水南岸,位于今河北临漳县,曾是我国北朝时期的“六朝故都”),一为防备秦国的西河(今陕西洛河、黄河与渭河间的大片三角地);第一个邺都,已经有了小帅哥西门大官人西门豹坐镇,文侯放心;可是西河这块更重要的战略的要地,却是无人可堪此大任,而今好不容易来了个兵家吴起,那还不赶快跟他签劳动合同!

至于世人盛传吴起人品不行,魏文侯倒觉得没什么,魏国身为法家的发源地,打从三晋合一时候儿起就重视外王之学,亦即用权与法术之学,主张以法治国而不是以礼治国,所以不像鲁国那样深刻儒家烙印,非要强求所用之人的品行必须恪守礼教。实际上,魏文侯虽然名列司马迁的《儒林列传》,却并非一个纯粹的儒者,他骨子里其实是个“外儒内法”来的。

既然魏文侯与吴起实际上是同一类人,两人一见面,自然一拍即合,当下文侯就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去守西河。

折腾了好几年,吴起总算是找到组织了。

7.战神的成长

西河这个地方,确实很重要,此地与秦国一河之隔,又控崤函之险,魏有了这块地方,秦欲出关争利,归路则尽在魏监控之下。所以,秦国不欲东进还则罢了,想要进取关中,就必须搬开西河这块大石头。

所以,在吴起没来西河之前,魏秦两国在黄河边上的态势,基本上处于拉锯状态,今天你抢我一块地,明天我抢你一块地,搞的这里的老百姓无所适从,经常处于国籍不断变换状态。

一句话,这鸟地方,打晋国还在的时候,就压根没太平过。吴起挂的西河守,其实是个半空衔,若要坐实,得靠他一刀一枪打下来。

所以,摆在吴起面前的,其实是个烂摊子,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于是,在公元前409年,吴起这条猛虎又出笼了,他的目标,是河西五城,当年晋惠公与秦穆公打得头破血流的地方,秦国的**子。

这一战,史称“泾水之战”。

这一战,也注定是吴起彪炳史册的一战,吴起率领魏军,一路势如破竹,突破秦军西河防线,进入陕西,闪电般夺占了陕西东部的韩城、大荔、澄城、合阳、华县等五座城池,随后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今陕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