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189900000004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 (2)

于是他四处给人送礼,大花血本,求人推荐他当官。

吴起错了,在春秋战国这个注重家世门楣的时代,你花再多的钱也当不上官儿。

结果,吴起送出的钱,全都如泥牛入海,只听到一个响,半点用处没有。

卫国的官儿也够缺德的,收了钱不办事儿。

吴起心里那个郁闷哪,偏偏这时老娘也来骂他:“你个小王八蛋,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是一事无成,老娘白养你了!”

老娘骂他也就算了,偏偏跟他一起混的小流氓们也来嘲笑他,见面就叫他“冤大头”。

吴起火了,拔出剑,将嘲笑他的三十个小流氓,杀了个干干净净,然后回家收拾包袱,准备跑路。

老娘问他:“你个小王八蛋,还想离家出走啊!”

吴起一瞪眼,张开大嘴往自己手上一咬,淌着满嘴鲜血发誓说:“起今辞母,不为卿相,拥节旄,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

吴起走了,从此一骑红尘,扬起漫天黄沙,天下英雄,将闻其风而丧胆。

2. 吴起原来是孟子的师叔

吴起离开卫国,开始思索前程。

他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建功立业,当上一国卿相了。可是布衣为相,谈何容易,当时又没有科举,没点儿名气谁会用他。

这时候,鲁国一位大夫子曾参,进入了吴起的视野。

曾参这位夫子,乃是大圣人孔子的高徒,位居儒家五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之列。因“孔子之学,曾子独得其宗”,而被后人尊为“宗圣”,那可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

而当时,孔子及其多位高徒均已去世,天下间以曾子名气最大,如若能当上他的弟子,那可是真是麻雀变凤凰了,要是再能得到他的垂青,在诸侯之间说道说道,那混个官来当还不是个小菜一碟!所以,吴起打定主意,要投身儒家这座大靠山,以求取功名富贵。

于是吴起来到鲁国,交足学费,在曾子开办的私立学校当上一名儒生,日夜苦读。

不过,史书上记载的这件事儿,其真实性恐怕有些问题。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吴起仕鲁是公元前415年,此时曾参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又是吴起的师傅。而刘向《别录》言及《左传》源流时云:“左邱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这样看来,吴起所师,恐怕是曾参之子曾申。

反正不管是曾参还是曾申,我们叫他曾子就没错了。

说句题外话,我们所熟知的孟子正是孔子嫡孙子思的徒孙,而子思又是曾参的徒弟、吴起的师叔。如此算来,吴起按辈份竟是孟子的师叔了,有意思。

3.不孝之子

就这样,吴起在鲁国安心读起书来,或许是学习成绩不错,曾老师对这位徒弟很是欣赏,不但传授给他集兵家史家之大成之作《左氏春秋》,还介绍了一门亲事给他,老婆是齐国的一名贵族女子,温柔贤惠,很是不错。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有个好老师,有个好妻子,还攀上了贵族亲戚,摆脱了布衣身份,吴起似乎没有啥好抱怨的,只要等到学成之日当官发财,那就算是修成正果了。

可是好事多磨,偏偏在这时候,吴起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与名节。

原来,就在吴起在鲁国留学的第二个年头,他那位爱骂人的老娘,还没等到吴起成为卿相后衣锦还乡,就因思念爱子而一病不起,而一命呜呼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吴起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数十年,未成卿相报亲恩,老母已撒手而去,世界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此。然而吴起听到这个噩耗后,只是仰天大哭三声,然后擦干眼泪,继续读书,好似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

吴起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异类,在他的眼里,父母亲情固然重要,但人生理想更加重要。母亲已经舍他而去,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深陷悲痛无法自拔,不如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至亲的离去,反而让他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虚无与功名的不朽。总有一天,某个至阳至刚的国家将在他的手中奋然崛起,战无必胜、攻无必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这一个离经叛道的逆徒可把咱们的曾老师给气坏啦,他指着吴起的鼻子开骂道:“孺子,汝母卒,何不归奔母丧!”

吴起低头不说活。

“儒家规矩,父母过世,其子须归家守孝三年,清心寡欲,素服斋戒,且不准为官!孺子知否!?”

吴起扬起孤傲的头颅,咬牙道:“起曾有誓言在前,不为卿相,不入卫城,虽有母丧,亦不可奔也!”

曾老师鼻子都气歪了:“劣徒忘本也!夫水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若无本,何为人类!自今日起,你再不是我曾参之徒了!滚!”

可怜的吴起,就这样被逐出师门了,从此他的不孝之名,传遍天下,为万代所不齿。千年之后,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慈乌夜啼》中还写道:“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看来在诗佛白文公的眼中,吴起竟连禽兽都不如。

我们最后解释一下,曾子为何不顾师徒情份,定要赶走吴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