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189900000019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17)

14.论吴起

接着上面的话头,一个伟大的人物,往往拥有伟大的死亡。这句话在吴起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你想想,有七十余家大贵族给他陪葬,又被万箭穿身五马分尸,这样的死亡,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中国历史上超过吴起的名将肯定是有的,然而在这一方面,恐怕谁也比不过他。

归结吴起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与抗争的一生。与强权抗争,与世俗抗争,与常规抗争,与旧法抗争,他天生就是一个叛逆者与破坏者,他叛逆于一切看似合理的常规,破坏于一切陈腐不堪的旧法,在他的眼里,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宁愿放弃那张高尚的通行证,去选择一篇卑鄙的墓志铭。

对此,他无怨无悔。

因为,他表面上是个儒家,内心却是彻彻底底的一个法家,法家注定孤独。

因为,虽然天下人都明白中国的法家的确有益世道,但是它却选择在天下礼崩乐坏整个社会需要团结与凝固的时候展开,因此不免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而吴起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于是,吴起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丑恶小人,用儒家的说法就是,不仁。

然而吴起真的不仁吗?

中国人常言“志士仁人”,真正的仁人,必要有“志”,如若无“志”,其“仁”不过是“小仁”,或言“匹夫之仁”。

所以,我说吴起伟大,就在于他的“仁”,乃是有“志”之“仁”。吴起拥有的,乃是“天下之志”、“天下之仁”,而非“匹夫之仁”。

换句话说,吴起拥有的乃是“天下之爱”,而非“匹夫之爱”。他的爱乃是对天下之爱,而非对某个人的爱,他或许不爱妻子,甚或不爱自己,但他爱天下,爱苍生,他用事实证明,儒家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是错误的,为了“治国平天下”,“齐家”有时不得不被放弃。

这,就是**所谓的“大爱”。

再换句话说,吴起发为天下谋新路的大愿,虽千夫所指,却我行我素,独往独行,终以无我相却救众生而家破名裂,而万箭穿身,而五马分尸,而万劫不复。他用事实证明,“消极出世坐而论道”根本无补于世道,只有“积极入世身体力行”才能有益天下有益苍生,即使为之流尽男儿之血,那也是值得的。

这就是佛所谓的“乘本愿而出舍身证道”。

中国的名将之殇有好几种:一种是为君所赐死,这是下下之死;一种是马革裹尸战死疆场,这是上上之死;然而还有一种死,死的最伟大,那就是类似于吴起的死。

吴起明明可以不死,可以逃,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死,以感召后人。所以他虽死犹生,他虽失败犹成功。这就叫做殉道,这就叫做血荐,血荐轩辕!

总之,吴起的确是中国历史无法磨灭的一个天才人物,他不但仗打的好,学问做的好,治国也是一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一往无前敢于挑战一切固有樊篱的独特气质,这在古今名将里面也算得上是绝无仅有。他以自己的鲜血献祭对政治信念的追求,永不停息地努力去探索并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以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旧的东西是可以丢弃的,新的活法是存在的、可以获得的;他更以自己的一死为商鞅、秦始皇、王安石、张居正等后世变法者开了路,给他们的了好些好经验好教训好起点好凭借,让他们可以少走弯道。这,就是名将吴起对中国历史最伟大的贡献。

有人或许会反驳我,吴起并没有那么伟大,他所做的一切,其实只是为了名利。那我要问你,吴起的名在哪里?利在哪里?

如果他爱名,为何他最终获得的确是“恶名”,我想任何人都不想要这样的“名”吧!

如果他爱名,他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掌握兵权,又战无不胜,又极得士心,他大可以“黄袍加身”,起兵造反,如此“国君”之名,岂非比“卿相”之名要大的多?

如果他爱利,他为何要和士兵们一起吃苦,这样的“利”未免也太得不偿失了吧!

如果他爱利,他大可以在变法过程中大捞一笔,接受旧贵族们的贿赂,而不去剥夺他们的既得利益,如此之“利”,岂非比他那点“死工资”要多的多?

我有的时候真不明白,怎么在儒家的眼里,孔圣人周游列国四处求官就是兼济天下,而吴起浪迹诸侯急于从政就是追求名利呢?儒家的理论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抛却了吴起的“爱名利”说,最后他们能说的,无非也只有一句吴起“杀妻求将”了,孔子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夫子也认为君子爱名利没错,关键是要用正道,不能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但是“杀妻求将”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儒家对法家的诬蔑,可信度实在有限,大家想想,如果“杀妻求将”这件事果真证据确凿,吴起在魏国与楚国的政敌怎么可能不抓住他这个小辫子死命打击他呢?他们又何必费劲心思去想别的招儿呢?可见其中必有蹊跷。

所以那些穷追着吴起道德品质问题不放的人,思想其实非常肤浅,他们属于纯粹的腐儒,最喜欢用道德二字居高临下来看人,却不知自己比别人矮上不知多少。

这样的人,居然也包括太史公司马迁在内,这真是中国史家的悲哀。(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可能有相当的一部分并不是太史公的原文,事实上历来对司马迁《史记》可靠性的评价,就有很多,在《后汉书杨终传》中就记载,《史记》已被后人大量篡改,认为《史记》每句话都对的观点,显然是有问题的。)

最后,用一首诗带着一缕希望来结束本章吧!

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每一个不屈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乌鸦,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