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189900000016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 (14)

我要说,你们太不了解吴起了,吴起不是不会变通,而是不屑变通,也不能变通,他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人家了,支持他的楚悼王身体也不是很好,慢慢来,说的轻巧,历史可不会给他那么多的时间!

又有人说了,吴起还是傻。既然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为之?既然明知楚国的旧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快刀斩乱麻怕伤及筋骨,文火慢慢炖又怕时不我待,为何不急流勇退,学孙武子那样归隐山林?在中国历史上像吴起这样通晓儒、兵、法、史四大学说的全才、奇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如果他肯抛开一切静下心来继续钻研他的学问,或许会成为超越先秦各派的最牛思想家也说不定。再说纵观古今,一个人只要能将“立德”、“立功”、“立言”其中一项做到极致就能名垂青史,吴起的“立德”已是失败中的失败,“立功”亦是屡屡受挫,如此就该一门心思将“立言”一项做到最好最成功,这才是达人所为嘛!

另外,孔圣人不也教导我们吗?“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楚国的政坛暗无天日,就算换作夫子,也是绝不会来的,你吴起何德何能,竟敢自不量力的去趟那滩浑水?

我要说,中国就是被这样的想法给弄坏了。中国从来就是说话的人多,做事的人少;叽叽喳喳的人多,真行实干的人少;随波逐流的人多,敢挽狂澜的人少!是,“坐而论道”的确很重要,但殊不知论完道后最关键的还是要去实践。路是人走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说了半天头头是道,不挪步子最后不还是停滞不前?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就要找准一条道儿放胆子去走,不能因为道黑就不去,走错了不要紧,至少证明了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后来人可以以此为鉴去找新的路子。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人就是那些“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独善其身的聪明人!”他们经常把一条路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却从来不敢去冒险,只是互相推搡着说:“你去吧,你去吧!”等到别人真去了,成功了,他就在那儿得意洋洋的说:“对吧,我说走这条路没错吧,我可真是个天才!”可是别人真去了,失败了,他却又在那儿幸灾乐祸的说:“唉,我叫他明早再去,他非要趁夜摸黑走,瞧,掉坑里了吧,活该!”

12.短命的变法2

如果鲜血会使你肥沃,明天枝头上成熟的果实,会留下我的颜色

——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

很多人想他死,这一点吴起也明白,然而他不在乎,一点儿也不在乎。作为一个无所畏惧的革命者,他的理想已经实现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他只希望对自己无比信任的楚悼王能够平平安安长命百岁,让他能够将革命进行到底,之后,他的名誉甚或小命都将不值一提,骂就骂吧,死就死吧,千秋之后,世人自有评断。

于是吴起继续以疾进不息的姿态向理想中的终极目标奔进。在政治上,他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外交上,他杜绝一切合纵游说之士,坚定地实施远交近攻政策,即联合齐秦,死命的揍对自己最具威胁的三晋——多么类似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所走的那条路!

吴起在楚国一系列的变法收效快的惊人,不到一年,楚国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大有雄视天下之势。之后,吴起统率楚军,向南征服百越,进而攻占洞庭、苍梧,使楚国的南疆,直拓至今天的广西一带;接着,向西攻秦,深入汉水上游(陕西南部),在於地(今陕西商洛地区)大败秦军,将秦国死死压在了秦岭以北;然后,吴起转而向北,肃清北疆陈蔡的残余势力,兵锋直抵三晋面额,虎视眈眈,就等着冲上去狠咬一口。

恰好这个时候,当年魏文候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三晋联盟突然在一夜之间瓦解了,这让吴起这只猛虎终于有了个破笼而出、一吐心中恶气的机会。

大家或许还记得,当年,魏文侯在赵国的腹心安插了一根钉子中山国,这根钉子插的赵国十分难受,然而当时吴起在魏,赵国不敢异动。如今文侯已死,吴起已逃,中山也摆脱了魏国的控制独立了,如此,赵国不再有何忌惮,而想对魏国下手。

于是,赵国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当然,它还不敢直接进攻魏国,而选魏的小弟卫国下手。

卫国是个小国家,然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齐魏赵争雄的缓冲区,谁得到它等于抢到先手,便宜赚大了。赵国于是先下手为强,迅速抢占刚平(今河南清丰西南),筑城四面包围卫都濮阳。

这样一来魏国当然不干,马上与齐国联手救卫,很快夺回刚平,接着一路向北,直逼赵国南部重镇旧都中牟(今河南鹤壁)。赵国大窘,只得向从前的敌人楚国求救。

俗话说的好,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三晋联盟破裂,正是楚所乐见,于是吴起从南呼应赵国,迅速出兵,攻打魏国。两支用同样方法训练出来的军队,两支在吴起的指挥下都取得过显赫战功的军队,两支在当时最精锐的军队在州西大战一场,结果在吴起的出色指挥下,楚军大胜,并一路攻到魏都大梁城门附近,饮马黄河,方才回转,魏武侯肠子都悔青了。

楚自从南霸天楚庄王问鼎中原以来,数百年未曾兵抵黄河,而这个惊世壮举,竟被吴起如此轻松达成。不知楚庄王和魏文侯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