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梦之三国
18947700000077

第77章 关于古代与近代战争的一点浅见,请给予发表

本来这点东西想在作者有话说中提一提的,但由于更新的缘故,以前写的很多东西都没有保留,所以发在章节之中,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很想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感受一些大家喜欢的东西。

提到战争,很多人都会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这里,作者不谈政治,只谈战争。

作者曾经看过很多穿越战争小说,初始的时候感觉很有趣,因为感兴趣自己经常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关于古人是如何作战的,战争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好体现,不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总体动员,后勤保障,技术水平能力,也是杰出人才发挥自身才能最好的场所。

纵观历史上那些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发起的灭国之战,都是强国胜弱国的吞并之战,有人可能会不服气的说,宋朝的综合国力强于西夏和契丹为什么总是被西夏和契丹打败,实则宋朝是同时面对两个敌人,而且宋朝的综合国力并不比西夏和契丹加起来强大,可能很多人误以为综合国家就是指一个国家的财富越多,综合国力越强,实则财富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宋朝的军事动员体制是不如西夏和契丹,而且在重要的战略物资战马上,宋朝也是缺乏的,这就导致在战场上最终能够决定胜负的战略力量缺乏。

决定战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完善及时的后勤保障,很多朋友会说后勤保障,没有粮食在敌国抢就行了,只要将领和士兵优秀就能纵横天下,这些印象可能都来自于演绎小说,若是一小队人马,深入敌国时间不长,还有可能就粮于敌,但在大规模战争中这种模式根本不行,而且后勤不仅仅是指粮草,还包括士兵的衣甲,战斗兵器,药品、帐篷等等这些东西,难道敌国也会将这些东西给你准备好,让你抢么?为什么大家在历史书上看到,每一次对外大规模征伐之后,就算是胜利方,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国力衰退,就是因为消耗太大。

官渡之战中曹操焚毁了袁绍的粮草,导致袁绍失败,二战时期,美军断绝了日军的后勤保障,使得日军困死太平洋诸岛,可见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作战必然会导致失败。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当年日军侵华时就是在中国抢掠维持作战,这是影视作品看多了,想当然的认为,实则日军有三个极为完善的后勤保障基地,一个是本土,一个是朝鲜,还有一个是东三省,其作战物资大部分出自这三个地区,在其他地区的劫掠只是解决了其中一小部分粮食问题,而且当时日军在其占领区内的统治还是相比稳固,因为日军大量使用了汉奸这一有效统治工具,其征集粮草牲畜医药人力等问题全都交予汉奸解决,只有在遇到反抗和需要武力威慑时,日军才会亲自动手,当然大部分日军对抢掠很感兴趣。

国1军在正面战场为什么前期和二战最后时期能同日军日军展开大规模的会战,并且取得一定胜绩,因为前期国1军地盘失去的还没那么多,而且在战前积攒起了一些家底,能同实力强大的日军展开一定对抗,后期则在美国的援助之下,在缅甸战场取得了后勤保障的绝对优势,才能战胜日军,而中期,地盘越打越少的国1军,自然是越战越弱。有的人会问国1军为什不自己造武器,可能有的人会回答,因为国民政府太腐败了,有人才也不会利用,否则一定能造出比日本人更好的武器,有这样想法的人是不了解制造武器的困难,其中涉及到的学科极多,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努力学习西方技术,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可研发出得轻重陆军武器同西方一比还是较为落后,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炮弹中所放的火药就是一个大学问,炮弹不是爆竹工匠就能做出来,炮弹中的火药是经过极为科学的实验,逐渐摸索出来的,生产一种炮弹,其弹药的研制可能就要耗费很多部门几年的时间。

在一般小说中,主角随便找几个人才就能造出先进火炮是根本不可能的。还有一些人穿越回到过去,带着战机去打日军,不说战机其他的保障,就是燃油就没办法解决,现代战机使用的航空燃油可是高科技的产物,以二战时期的技术水平,根本就造不出来,这需要大规模现代化的工厂,以及成百具有极高专业素质的技术工人才能生产出来,仅仅靠着几个所谓的高技术人才就能支撑起一条完整的武器生产线,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是建国后,继承了从满清时期起就积累下来的各种工厂,还有很多相应的产业工人,和很多回归中国的海外外人才,加上国内政治环境稳定,以及苏联倾囊相赠般的手把手传教,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自己较为完备的军工体系,但同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也是相对落后的。

日军虽然比华军拥有更好的后勤保障,但这种后勤保障也仅仅是相对的,在二战时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的军队,也只有美军,英军是仅次于美军的。

很多人认为日军不重视后勤保障,实则大错,可能他们的下级军官对后勤保障认识不深,想要依靠狂热的武士道精神去征服世界,但日军的最高层却有着清醒认识,之所以出现很多看似荒唐,不顾后勤发起的战役,完全是政治因素作怪,如英帕尔之战,与其说是不顾后勤的愚蠢作战,不如说是日本陆军内部派系斗争的牺牲品。日军高层重视后勤保障,从其给守卫太平洋诸座岛屿上军队你不予余力的运送各种战略物资上就能看出端倪。

而日军作战确实顽强,大家看到一些影视剧中日军发起的自杀式冲锋,只是在日军弹尽粮绝,人员所剩无几之下的无奈选择,因为日军不肯投降,日本人头脑简单,要是他们像现在某些国人所说的,只要为国家战斗过就可投降,没什么可耻的,那日军活下来的人可能就会很多。

再说国1军,就是后勤保障极差的国1军,在抗战时期也没有组织过专门的大刀队同日军进行肉搏,二战时期,战争打得是火力,国1军将领虽然限于自身国力,认识不够深刻,却也知道训练冷兵器去打热兵器的士兵是愚蠢的,训练好一个大刀手所要耗费的物资,可要比训练一个步枪兵花费太多,而且上了战场举着大刀基本就是送死,冲锋冲不上去,防守不是被敌人炮弹拍死,就是被敌方冲上来的士兵打死,日军更不会组织什么表现大和魂的刀手部队同华军较量,日军在作战中极为讲究火力发挥,有一整套适合自己的攻防战法,在二战前期其步兵战法是较为先进的,美军和苏军对日军的评价都是其下级军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日本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对于枪弹都极为珍惜,想尽办法发挥枪弹威力,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杀伤敌军。

提到大刀队有人会提到29军大刀队,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29军原本属于西北军,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接受了苏联赞助的很多火炮和炮弹,中原大战爆发之后,西北军缺少子弹,在一些关键战役中,西北军集中使用火炮为前导,再用精锐士兵手提盒子炮冲锋,并且这些士兵都带有很多手榴弹,为了弥补盒子炮火力间隙的不足才配上大刀,当时一些不动热兵器作战的作者,极力宣扬29军大刀的勇猛,因为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刀对刀的贴身肉搏,可比隔着百米用枪对射刺激的多,这样的宣传使当时的国民出现了很大的错觉,觉得国1军只要敢拼敢杀,就能打败日军,甚至一些****的中下级军官也这样认为,他们有的甚至说,日军没有作战经验,我军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当时国**战),军队人数众多,日军只有30万常备军,就是用人队也能将日军压死,可真的全面战争开始之后,我国差点就被日军灭了,这就好比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天天吹牛说自己军队经过抗法,抗美战争,拥有极强丰富的作战经验,背后还有苏联支持,而华军十年****,武备松懈,根本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结果一开战,仅仅一个星期就被打到首府河内,这就是国力差距的体现,血淋淋的教训。

综合国力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当然一个国家要是内部不和,政治集团四分五裂,将精力消耗在内斗上,也有可能会输掉战争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希望诸位书友指正,大家可以在书评中给我留言,以后我会定期陆续上传一些话外的东西,以丰富本书,很高兴同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