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飞驰中的
18923200000006

第6章 (六)在水一方——有关于他和她的那些故事

我认为,故事就应该是故去的事,所讲述的主人公最好已经是故去的人,这就好比中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开篇喜欢用一句:”XX名人曾经说过:‘知识才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只有用一个已故的伟人所说过的话才会更有说服力。还好故事和名言不同,他的主角不一定是伟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或者,一个已经踏入了另外一个人生阶段的人,已经对万事万物有了一个新的审视,那时候他再回头审视过去的那想忘记却早已深入骨髓的回忆,也可以称作是故事。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故事非常的珍贵,非常的稀少,可能一个人一生只能讲述一个故事,不过这也不差。

由此可见,故乡是你想回但已久久未回去过的地方;

故人,是你千万个夜晚相见却只能相隔天涯想念的人。

所以我一直在庆幸,我和木头相识十年,至今还未成为故人。

和她结识源于小学的一次无聊的课后作业,给XX省同龄的孩子们写一封信;

当时我们写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无非是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这边风景如画你那边又是如何呢,而且当时我十分怀疑这封信是否会真的寄出去还是收藏在班主任办公室的废纸篓里,好奇的我在信的结尾附上了我的QQ号。

当几个月后正在打游戏的我突然听到QQ传来系统提示音验证信息说”我是XX市的同学收到了你的来信“的时候我才感动的知道这封信确实没有石沉大海。如今看来,却不知道木头应该算作是我的第一个信友还是网友。应该是算作信友吧,我想,毕竟书信在前,况且,信友听上去会好听一些,人不能“言而无信“不是吗?

在那个互联网才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的时代,似乎充满了各种的不确定因子,也充满了机遇,似乎在当年随便创立一个新奇独特的软件便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不像如今,高速化的信息快速发展,以及传统媒体的衰落;在社交领域,人们早已经不敢去奢求来一段浪漫的网恋,当年是怕一见面不是恐龙,就是大叔。而现如今,女网友们的妆画的就厚如一张面具,而且是同一个生产商生产的,见了面依然不清楚对方长得是什么样子;而对于男方的外貌要求就没那么高了,只要你五官还算是过得去加上有房有车上大街上一喊照样是一呼百应。很庆幸,在还很纯真的当年,我就结识了这么一位”信友“,并且一直保持通信了十年。。

这位老友实在是素未谋面,虽然经常联系,但彼此间说的内容多是些学业上的闲事偶尔也会说些周围的人的不是之类的,我们就像是彼此的树洞一样,毫无怨言的吸收着彼此的秘密。记得初中时因为不合群而一度感到孤独落寞,不过话说回来,谁的青春有没有各种各样的忧伤和彷徨呢,时间是最好的解药,那些你当时觉得过不去的坎,其实过去了回头去看看发现也没什么;我曾问她,为什么身边的人都虚伪至极,努力装作和每个人都是关系良好的样子背地里却那么喜欢捅刀子,最见不得别人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私底下会造谣散布谣言说取得的他人取得成就其实如何如何的虚假,身处其间,我又该抱着怎样的态度?我和身边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合不来,一言不发的自己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想想以后毕业了,估计情况也不会好到哪去。

若是别人,一定会回复我类似于宽慰敷衍的话语,比如多开阔视野啊,心态要乐观啊;不过,她当时并没有对我说这些类似宽慰以显示自己有多么博爱的话语;她对我说的只有,不喜欢的人,不去理会就罢了,只要你觉得自己做得每一件事是正确的,又何必去在乎他人的看法。而她的情况,比起我似乎更糟;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女孩子无论走到哪本来都应该是万人宠爱的,但我知道她和我一样,她太直了,太真了,注定一张嘴就会得罪人,也看不惯身边的各种歪门邪道;至于成绩,在别人的眼里,她的成绩烂到出奇,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我却知道,只有我知道,她写的一手好文章,也写得一手好字,我认为这就足够了,难道还非要强求一个爱好古典文学的女孩子去把数学考到150分吗?她写的东西没有那些不知道从哪本青春小说上摘抄的明媚忧伤华美辞藻,有的,只是一份亲身经历的真切和质朴,她笔下的树,就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但剪短的几十个字,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人的眼前真的出现了一棵树。我曾经为她写作这么好却注定难以被发掘而感到惋惜,但后来也释然了:试想她若是一个全校第一的优等生,也许她一辈子也写不出这些好文章了,我也就少了很多眼福。

我认为她说的很对,我自然也不会为了所谓合群而去改变自己苟合他人。也许是从那一个时候起,她才真正成为了我唯一的一个知心的朋友,我的偶像。

但我一直认为自己只能在她的身后守候仰望;但也愿意一直仰望着我所仰望着的人们,他们似雕像一般个个宏伟而高大。

”giant“

我用当时在英语里刚学的一个蹩脚的词来称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