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红楼之绛珠本是仙
18909900000183

第183章 筹集善款赈灾

送二人离开后,黛玉就找来了林翔和平安喜乐几人商议赈灾事项。

各个灾区黛玉的庄子和铺子早就都收到了东家给的救济粮和草药,并加强灾期警戒的情况下,都没有太窘迫。

黛玉其他省份的庄子出产的粮食也都囤积了起来,依旧折合银两交税,而各个学堂和书院都也补贴了些米粮给学子,以周济其家中。苏扬两地也是重灾区,黛玉以林家的名义开了善堂,也帮助当地官府组织赈灾和义诊。

所有受灾地区的良药斋也都开了善堂,为灾民提供义诊。

同时,传奇拍卖行大力宣传赈灾义拍活动,每五天一次一直持续到新年,义拍品不收取任何佣金,所拍善款也全部捐赠朝廷用于赈灾,所有拍卖将按照成交金额高低排名,张贴在拍卖行公告栏内十天,更设立了累计捐赠排名的榜单,在拍卖行及京城各处张贴。

这种义拍得到了皇帝的嘉许,并在官府的现场公证下,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京城附近的十家门店共筹集善款六百万两,由现场的官员签收,场面十分火爆。

外面为着天灾多少有些不安或者担忧,但贾府上下里仍是一片和乐,这不?贾母还张罗着要攒金为凤姐庆寿,黛玉的那份是贾母出了,黛玉倒也没多话,她自然是知道凤姐生辰之日的闹剧,但她也没多操心。

红楼梦的原著早被她合上扔到了一边,每个人的命运和经历都有必定的意义,她不是圣母,也不是救世主,她没有任何立场过多干预别人的人生。所以,即便是黛玉很欣赏的王熙凤,也打定主意只在她大难之际,伸把手拉她一把便是。

果然,凤姐生辰当天,发现贾琏在房中和混账女人偷情,打成一团,闹的不可开交。一边是凤姐在贾母房中,和贾母、邢王二夫人、薛姨妈等人的哭诉,贾琏衣冠不整的拿着长剑追赶到贾母房中;另一边是袭人宝玉等在怡红院劝慰受了委屈的平儿。黛玉没有搀和,只是冷着脸带着自己的人回了潇湘馆。

第二天,听闻贾琏给贾母磕头认错,然后给凤姐和平儿道歉,三人被送了回去,再然后是鲍二家的女人自尽。

黛玉听着这些消息,心下微微叹息,这个扭曲的时代啊,男人偷吃是风流,女人出墙便是天地不容。凤姐明明也是受害人,却被贾琏理直气壮的赶着追杀,还要被贾母教导“什么要紧的事儿!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

男子从小屋里的贴身服饰的大丫头、女孩子出嫁的陪嫁大丫头就是未来丈夫的准姨娘或者准通房,袭人平儿就是最好的例子。贾母的也是这样的观念,她对黛玉十分疼爱,一心想撮合宝玉和黛玉的婚事,但一面又不断的把身边的漂亮丫头塞到宝玉的房里,做为准姨娘。

至于贾蓉就更可笑,他得知秦可卿和贾珍贾蔷有染,对秦可卿便是倍加冷落,但在贾珍面前仍然是孝顺儿子,在贾蔷面前仍然是好兄弟。

再就是看起来最怜香惜玉的宝玉,其实骨子里也是一样,他一面能对黛玉一往情深,一面却几乎和房里大丫头个个有染,甚至对王夫人和贾母房里的丫头也一样的暧昧不清,更曾对莺儿说过:“不知道以后谁有福气能消受了你们主仆二人呢。”

可见宝玉虽然心里珍惜和黛玉从小的情分,但婚姻观上仍是和这个时代没有丝毫不同。唯一不同的便是,这些他自己宁可受委屈也要哄着的姐姐妹妹们,在他心中加起来却也没有黛玉的一根头发丝儿重罢了,所以黛玉对他这种诡异的三观实在是接受无能!

这些扭曲却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深深的扎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男女心中,男女关系的不平等不仅男人认同,连女人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便有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黛玉只能像一个局外人一样摇头叹息。

凤姐儿的事过了没半个月,邢夫人便又算计着,为贾赦求娶鸳鸯,鸳鸯跪在贾母面前剪发誓不嫁,贾母这么一个经世的通透之人,如何不明白贾赦夫妻这为的是哪出呢?遂大发雷霆,连带王夫人也吃了排挂。

所谓的看上了鸳鸯一说,绝对只是借口,鸳鸯只是长得周正了些并不算出彩,不然以贾母这么疼爱宝玉的架势,早就塞到宝玉房里了。而贾赦院子里莺莺燕燕成群,从来就不是个有节制的人,若是看上了鸳鸯,早几年便就动手了,如今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事,不过为了贾母的私房才做得算计。

最近便有消息传,说贾琏和凤姐商量着,找鸳鸯拿贾母查不到的东西来典当的话。估计是贾赦听到了风声,惦记着贾母年事已高,分家是早晚的事,以贾母的偏心程度,他和邢夫人都怕贾母会藏私,所以便想着求了鸳鸯过来,至少能摸清楚了贾母的私房到底有多少,以防吃亏。

只是错算了鸳鸯的性子,如今此事没成,还被贾母给了个没脸,贾赦夫妻避着贾母将近半月,凤姐使尽浑身解数的逗着贾母开心,才渐渐平息了这个风波。

而王夫人这边,有宝玉在倒是不担心贾母的私房,她的算盘也打得噼啪响,想谋了黛玉的身家,再让宝玉娶了宝钗,得了薛家的家业。原著中的黛玉身体总是不见好,也和她们是脱不了关系的。

那日宝钗从潇湘馆离开后,仍然遣人送来了燕窝和银耳,只是都是下了若樱草的,那是一种让人吃了会日渐虚弱的药。而王夫人送来的人参养荣丸用的也是没了药性的人参配的,都是毒的。

黛玉自然也给二人一人一个回敬,只有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才消停!顺便对薛家下了封杀令,半年内拿下全部薛家产业,林翔林正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