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黄梁三国
18873900000295

第295章 统一亚欧(十)

金旋在巴伦王城停留几日,统领身边亲卫返回长安,命令水师返回夷州,赵云、张合两路大军驻防巴伦北境,甘宁、马超两路兵马驻防西域西郡,休养兵马数月。

征讨欧洲联盟的重任,金旋意外地压在长子金鸿肩上。金鸿虽为金旋长子,但从小跟随师父学文习武,等到年纪略长,又入长沙学校、军校读书。他谨遵父亲嘱咐,就学时一点也不张扬,金旋又严命知情人员严禁泄露其身份,因此许多同学在毕业之时,尚不知金鸿真正身份。

金鸿在学校、军校毕业以后,金旋先让其跟随关羽在军中历练一段时间,要求关羽严格要求,因此金鸿在关羽部下只是一名普通亲兵,关羽等因为金旋将令,不敢泄露其身份。金鸿在关羽麾下年余,吃尽苦头,但是由此亦深刻了解到军队的实质。

后来关羽部救援云南,金鸿因为军功升为偏将,后来大军出征天竺之时,金旋将金鸿调到赵云麾下,担任一名普通偏将,因为战场凶险,赵云担心其发生意外,调其担任自己的亲兵将领。

赵云接管天竺降兵以后,身边将领一一得以重用,金鸿因为文武全才,反而升迁不快,金鸿部下纷纷为其鸣屈。金鸿明白金旋的苦心,欲让自己“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等等,然后予以大任,因此心安理得,对部下道:“官职升迁,一为军功,二为资历,三为能力。赵云将军一向公正严明,所以如此必有原因,诸位好心,我已心领,为了避免惹人非议,请诸位稍安勿躁。”

金旋其实非常关注诸子的教育工作,他安插在各军中的情报员及时将金鸿情况反馈上来,一切情报让金旋对这位长子甚为满意。金旋确定金鸿已经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之时,此时决定为金鸿立威。

金旋此时共十四子,长子鸿,次子图皆皇后大乔所出。三子远为祝融夫人所生,四子志为蔡文姬所生,五子扬为孙尚香生所出。六子威为貂婵所出,七子中为小乔所生,八子华为乌静儿所生,沉香所生之子金义为十四子。

金旋回返长安以后,封金鸿为欧洲王,抽调赵云部李严、张合部程普、甘宁部姜维、马超部贾诩四将,从四路兵马中分兵一半,大军共九十万,组立西征军,由金鸿为主将,贾诩兼任军师,姜维兼任副将。

金鸿以前在军中为将,只有极少数高级将领知道金鸿真实身份,军令下达以后,众兵将不由目瞪口呆,谁也未曾想到贵为皇长子的金鸿,会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做起,凭借军功升职至今方才重用。

金鸿此时跟随赵云部驻守巴伦诸郡,赵云、张合、李严、程普等将闻讯一同为金鸿贺喜,金鸿对众将道:“我为皇子,借得父皇余威,今日得掌重权,非军功而至,甚为惭愧。诸位跟随父皇多年,战功显赫,居功不傲,都可为金鸿之师。今日父皇委以重任,自觉压力极大,希望各位鼎立相助。”

金鸿处事与父风相似,不做好大喜功之事,也并非低调保守,而是低调处事,高调做人。职务低时,并未因身份特殊而与上司、同事发生过争执,诸事依理而行。如今身份尊贵,仍能泰然处之,丝毫没有不可一世,反则更加小心谨慎。

赵云私对张合道:“皇长子不骄不狂,丝毫不以职务高低而有所变化,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委实为大家风度,由此可见主公教子,虽然有些不合俗理,结果却是效果显著。”

李严、程普欲随从金鸿远征,赵云、张合私谓两将道:“主公对皇子教育独树一帜,皇长子在部队历练,不是主公不通情理,而是欲让诸子真正成为人杰。主公用心良苦,你等要尽力辅佐,万万劝阻其不要行险。主公表面对诸子严厉,其实内心深爱之。倘若皇长子有失,你等万死莫赎。”两将跟随金旋征战多年,自然明白此事关联重大,唯喏而退。

欧洲联盟自从上次大败以后,元气大伤,听闻巴伦亡国,十一国国王聚会商议,研究应对策略。德捷国国王布壮托年轻力壮,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属于诸王中最为通达之人,说道:“我军主力一战尽失,各国兵力之和只有三十余万,中国一路兵马足以灭得我等。依我之意,可以火速征召各国壮丁,粗训成军,以为急用。另外,我提议军事管理统一,将联盟军队管理真正合为一体,所有军费由各国按兵力多寡分摊。”

布壮托第一点提议征丁入伍,各国国王纷纷赞同,但是第二个提议,将各国军权合并,牵连却是甚大,各王不由议论纷纷,意见不能统一。

布壮托道:“我们联盟尽管众志成城,但是仍然不能协调一致。如果出现紧急军务,如方才这般迟迟不能决断,我军定然大败。盟军战斗力明显不如中国,指挥系统又不顺畅,国必亡也。此项提议,丝毫没有一点私心,只想当前情况之下,如何让各国得以自保。中国大军休养数月,重兵必会前来进攻,我等若是不能及早下定决心,恐怕只能做亡国之奴了。”

欧洲联盟各国国王以前彼此间也有矛盾,面对中国这样过于强大的对手,不得不放弃争执走在一起,大家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也是暗流汹涌。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政权保证,就是军队的实际控制权,让国王将权力下放到国内将帅,尚且要费尽思量,如今布壮托提出交出手中兵权,合为一支军队,自然如天方夜谭一般,说得简单,做起来恐怕那个国家也不会贸然同意。

布壮托提出这条建议,并非出于私利,因为面对中国这样的强敌,只有在将诸国力量有效聚集在一起,才可能抵挡一段时间。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恐怕事到紧急之时,各国为了各自私利,出现一些不能控制的变数,想要守住疆土,恐怕比登天还难。

布壮托反复讲述自己的观点和面临的形势,但是各国国王都是含糊其词,遮遮掩掩,所以会议开了一上午,除了第一条统一意见,第二条整合军队的建议搁浅。

下午,布壮托又提出一条折衷方案,大军在对付中国军队时,由联盟共同推举一名元帅,全面负责此次军事行动,各国统领兵马的将军各率部下,听从元帅调遣。等到中国士兵退兵以后,然后恢复原状。

这条建议提出,各国国王盘算一下,实际控制权还是自己的领兵将军,战后又能恢复常规体制,这样与初次成立联军时差不了很多,因此这条折衷方案迅速得到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