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黄梁三国
18873900000028

第28章 诸葛亮喜得佳徒马孟起败归金旋

诸葛亮退回汉中,马岱此时病情已愈,至帅府泣求诸葛亮出兵下弁,援救马超。诸葛亮为马岱感动,命朱恒、文聘、周泰三将随马岱率六万大军赴下弁援救,自率余将防守汉中。诸葛亮知曹操下弁兵多将广,命令三将不得入城,在城东立寨,不与曹操军正面冲突,若见马超势危,即往救之。

金旋见曹操大军集于西北,令全琮、丁奉、陈泰率六万赴汉中,增诸葛亮军势。金旋忽触起姜维一事,授诸葛亮私书。

史书记载,姜维,天水冀县人,事母至孝,机智多谋,率军曾败诸葛亮,诸葛亮见其年少才高,设计招降,以为弟子,欲将全部技艺均授之,然彼时诸葛亮身兼西蜀军政要务,诸事缠身,故一身技业,姜维所得仅十之二三。后诸葛亮去世,姜维倚诸葛亮所传之兵法,与魏兵相战十余年,后为钟会率部下走小路,绕过姜维大军,始灭西川。金旋往年阅书之时,常因为诸葛亮一身技艺,去世后后继无人,深以为憾。

金旋书中言明,冀县姜维,可为诸葛亮弟子。诸葛亮阅书大喜,信服金旋知人之能,天下无有及者。原来世间之人,明师难求,佳徒亦难求,尤其大贤大才之人,莫不以得衣钵传人为荣。诸葛亮自出山以来,观察诸将子弟,皆不如意,如今金旋荐人,料定必非凡器,潜使人往冀县打探。

时天水郡正历战乱,满目凄凉。姜维年方十五,原学于天水,见时局混乱,回家侍奉寡母。诸葛亮使者访之,出孔明手书。书中言天水战乱不止,让姜维携老母至汉中避祸,军**以家用。姜维大奇,持书与母徐氏议,徐氏贤,曰:“传闻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今来书使归,必无恶意。天水战祸不断,百姓流离,无以为计,今汉中属平南王疆界,诸侯皆不敢犯,可与诸叔商议,举家迁去。”姜维与诸叔商议,皆无异言,举家随使迁到汉中。

姜维到达汉中,即到帅府拜见。诸葛亮见姜维谈吐大方,举止得体,机智多谋,深以为得人,收为弟子,授以兵法。姜维又好武艺,略有根基,随军向黄忠诸将请教,黄忠诸将因其为元帅弟子,又谦恭有礼,闲时悉心教授。

诸葛亮收了姜维,大喜过望,上书谢金旋,姜维甚奇诸葛亮何以知其名,孔明言为平南王所教,姜维更奇之,求孔明使其赴长沙晋见。孔明以汉中为边郡,使姜维迁其家中至长沙,顺路晋见金旋。

金旋见姜维其人,年少有才,谦逊多礼,封其为行军参谋,命随孔明军征战。姜维家小,让长沙郡供养。姜维问金旋何以知其名,金旋含糊应之。后金旋问起战事,姜维一一答之,金旋知马超虽然神勇,然非曹操之敌,使姜维归汉中告以孔明,使孔明设计招降。

朱恒等统兵来到下弁城外,见两军交锋,厮杀正激。曹操见金旋援军到来,知金旋部久经沙场,为大敌也。又见金旋大军并不入城,于城东下寨,不知其为何意。曹操多疑,惧孔明多谋,分军防之,攻城之势略缓。马超见金旋援军到来,士气复振,整兵与曹操交战,互有胜负。朱恒奉诸葛亮将令,只是观战,并不相帮。马超士兵虽少,然而曹操分身势弱,马超因此不至有失。

姜维回到汉中,传下金旋之令。孔明以欲攻长安之名,命文聘、周泰率兵返回,命令朱恒一军屯于半路,接应马超。又手书一封使人入下弁送于马超,书中言:“孔明今聚兵攻长安,迫曹操回军,曹操攻城若急,可速引军退入汉中,吾留朱恒一军于路接应。”马超见书大喜,心思曹操必会退兵。

曹操见孔明退兵,攻势更猛。时有细作报诸葛亮欲起大军攻击长安,曹操见长安兵众,又有司马懿出谋划策,暂时不致有失。命诸将拼力攻打,连攻三日,城破。张鲁见势危,投降曹操。马超率庞德、马岱、杨秋退往汉中,中途为王双伏兵击败,亏得朱恒率军接应,马超诸将得保无事,退回汉中。马超到达汉中,所部兵将只剩万余。马超心知凭借自身之力,血海深仇无从报得,遂降金旋。诸葛亮佯攻长安,本为降得马超,见马超已降,未及交兵,遂以长安已做好准备为由,退兵还屯汉中。

金旋闻讯大喜,命马超为威候,马岱、庞德为大将,拨兵五万,命马超统之,使马岱、庞德两将为其副将,驻守梓潼,任命程武为马超军师,伺机攻取下弁。又命马超部将杨秋为上将,率兵两万屯筑阳,替下凌统、沙摩诃两将回驻长沙。

曹操攻占西凉四郡,灭了马腾,又闻诸葛亮退兵,暂驻下弁整顿四郡军政。使夏侯渊为主将、王双副之,以贾诩为军师,率十万精兵驻守下弁;曹仁为大将、徐晃副之,司马懿为军师,率十万精兵驻守长安;韩遂率两万精兵驻守西凉,乐进率领二万精兵守天水,吕虏率领二万精兵守安定。诸事安排完毕,曹操率领余军返回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