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二次元时光叫我别回头
18859800000001

第1章 :“初入”

J市国中在整个省城高中是排行第一的就是在国内高中相比也可以毫不逊色的名利前茅,小川一个从小在山沟沟里玩河水长大的孩子竟然也优异的成绩被J市国中给录取了。对于他所在的初中来说那可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J市国中每届只在该市录取100名学生而且本市初中就有100多所,不夸张的说每届入学J市国中的学生那都是县城里面的重点高中所包揽了的,小川所在的初中呢..是一个老师离岗率最高的中学,县城里面的老师如果谁要是被调到这所学校,他们首先想到就是“我肯定得罪了那个领导要不然怎么会被发配到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教学”话说鸟不拉屎是有原因的,该地地处海拔1500多米的巴蜀山村,是典型的分困地区,在此读书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从小就跟爷爷奶奶长大,虽说地处Y省和S省的必经地可是现在Y省沟通S省的省级公路还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罢了,话说到这里有人会说按照国家对省级道路的划分此路应该是省道才对理应弄得像模像样才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听村长讲那条路早在2005年国家就拨款5000万之多为的就是将此路扩建为省道规制当时已有高官到此视察当地记着还做了专访,后来联通Y省和S省的主干道从茅草路变为了现如今的石子路。农民门不满政府官员就说此路本属省道,但是横款的地方只因为是偏远之地而且路况十分的艰难险峻,这个嘛有跟着修路的农民就知道地,造价实在太吓人啦5000万只能修成这个样子了。后来每年有拨款数百万维护此路,但是此路就想路旁奢侈的瓦房一样随着时间的冲刷变得残存变得割眼,石子路依然是石子路小瓦房却变成了废墟。而县城里的记着却把焦点转向了别处时间谈忘了此路谈忘了在这里需要改善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留下的只有当地人的记忆和留守儿童。话题转向学校,西部大开发首抓教学条件时间奔走每一个中学,从草房变为小瓦房再着就是由钢精混泥土构造的楼房,教室呢又以前的破桌子烂板凳变为正儿八经的叫课桌,黑板呢又木质黑板到水泥黑板再到跟得上国际化的电子黑板。一派正规军的配置。我说的都是别的学校,而小川他们学校呢从他入学入学那天起水泥黑板就稳扎稳打地镶嵌在唯一打上白灰的那面墙上再也没有进化过,变的只有课桌和教师里的师生,而桌子正面总是能看到XXX学校赠的字样,我知道学生们口水没有什么波澜但是在心里那一个没被屈辱打下的烙印,这些事当地政府和教育部肯定是不知道才会成这样。我清楚地记得刚进初中的时候全班有53人报到,第二天领书的时候就有两个辍学了原因好像是随父母外出打工,老师姓狄,是该校学历最高的也是唯一一个从县城掉来我校把我们教毕业的老师,他师范毕业随他来有五六个可他们都不谈重负中途'辍学'了。而学生呢有中途外出打工的,有回家抓搞农业的,有去县城做混混的,还有回家结婚的。你别觉得奇怪在农村未成年结婚生子那都是人之常情。小编要不是觉悟高现在搞不好都是孩子他爸了,哈哈玩笑玩笑。到后来53名学生走到毕业的也只有不到20人,这样的班级在这所学校境况还算极好的了。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那些县城的教师有这样的行为理应受到理解但是那些不畏艰难依然来此教书的教师必须受到敬仰和爱戴。美丽的香台山下古老的丝绸道边,校园的金桂等待的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