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曹操--喋血中原
187600000031

第31章

这一点刘虞就不如后世的蒋委员长了,为防二百里外的日军,人家派张上将一把火就烧光了长沙,太在乎小民百姓的人都成不了大事。公孙瓒也发觉了刘虞的这一弱点,就带人偷绕到上风头,放起了大火。

刘虞的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懵了,公孙瓒趁乱率领自己的这几百精锐直捣刘虞的中军,一路杀去竟然如入无人之境,直追杀到刘虞的中军所在居庸,反而把刘虞给活捉了。

这下全幽州都降服了公孙瓒,不过因为刘虞的名声实在太好了,连朝廷带邻近州郡的要人名士都来替刘虞求情,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公孙将军怎么也要留这个上天都会可怜的人一命。

公孙瓒来了个黑色幽默:时正大旱,天空万里无云,他在一个空地立了根木柱,把刘虞绑在了上面,说:“这刘虞以前与袁绍合谋篡夺帝位,罪在不赦,如果他真的有天子的福份,那老天肯定会下雨救他的。”

结果老天没那么灵验,一个雨点也没掉下来,所以刘虞的脑袋也就自然掉下来了,被送到了京师,还有句话跟着:不能怨别人,是苍天没救他。

公孙瓒在拿刘虞的生命开玩笑,但实际上他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着玩笑,杀掉刘虞,使他在幽州民心尽失,部队也失去了昔日强悍的战力,偏又有邻国的桓峭王素感刘虞恩德,率鲜卑七千余骑南来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为刘虞报仇,袁绍也就及时的放归刘和,并遣兵十万助战,共同攻向幽州。

兴平二年,公孙瓒大败于鲍丘,自此仅困守在易水现筑的新城易京一地,实际上幽州全境已落入袁绍之手。

及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都后,袁绍已实际控制了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手下数十万强兵悍将,已不是曹操所能惹得起的了。

问题是惹不起也要惹,如果就此被袁绍吓住,不但会引起他的得寸进尺,那身边的朝廷重臣谁还会拿曹某当回事?初掌朝政,如果连一个袁绍都对付不了,又如何威服天下呢?

曹操用得手段极简单,就是爹妈对付顽皮孩子的一手:先打一巴掌,然后赶紧的往嘴里塞一块奶糖。

软硬兼施一般是用于平等的对手之间;恩威并举则大多用于官府对小民;上级对下级也常用这个词。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叫法,反正意思都差不多:在武术技巧中称刚柔相济;在中医理论中称阴阳调和;哲学上叫矛盾的统一;政治上叫革命的两手;在军事部署方面叫虚实变幻;在男女风情方面上叫欲推还就;老师对学生是鼓励加批评;城管对商贩是没收加罚款。

老外的叫法最令人搞不懂:前苏联那么穷,外交手段却叫大炮加黄油;美国人那么富,对外政策偏称大棒加萝卜?

曹操对袁绍就先用的大棒,以皇帝的口气给袁绍来了个点名通报批评:

“……据四州之地,敛兆民之财,拥百万之众,营一己之私,只见擅自征伐邻州,不闻秉忠兴师勤王,结党自树,卿欲何为?”

袁绍心知肚明,这是曹操在假皇帝之口骂自己呢,这诏书皇帝就未必见过,可这嘴官司还不得不打,反驳还要称“上表”,还无法同曹操直接对骂,袁绍初次体会到了没把皇帝攥在手中的不便。

所幸手下有个文笔极佳的陈琳,辩得乱理,作得好文,替自己辩护倒不用费自己半点心思,于是,一篇洋洋千言咋说都有理的辩护词送到了许都。可这挨了一大棒却无法还手的滋味太令人不爽了!

还没等到袁绍调兵遣将以刀枪代替语言的时候,曹操的“萝卜”送上来了:曹操自感德寡才疏,当不起大将军之荣称,坚辞不就,并推荐由德高望重的袁绍来接任,曹操愿接任袁绍所遗太尉之职——二人换了换。

这下袁绍没啥说词了,接了这个大将军封号吧。可怎么也觉得味道不对,咋这大将军像是曹操高风亮节让给自己的?不管怎么说吧,最起码是证明你曹操怕了我袁绍,这口气先给你记着,总有一天要喷到你脸上!

曹操现在心里最清楚,什么大将军?什么太尉?纯是个哄着小孩不哭的空塑料**,就如同遍街性用品专卖店热卖的塑料**、阴具,玩弄着自己舒服一会罢了,**这个词就是这样练成的。——哦,现在都流行用YY代替了。

要紧得是抓紧稳定朝局,对皇帝当然要敬而恭之,礼节上万不可废,自己敬皇帝几分,大家就会敬自己几分,自己是榜样,这点上曹操是明白的。再就是生活上对皇帝要格外照顾,吃喝玩乐,都要替他想周全,天子么,只要你不干政,咱就当天敬你,连“子”字省了也没关系。

现在的小皇帝对曹操是满意的,或者说是感激的。七年的傀儡生活早就习惯了,长安及东归一路的九死一生给他留下了永久性的记忆,尤其是近一年的饥寒交迫,令他回想起来就不寒而栗,皇帝也明白:是曹操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生活。

来到许都后,曹操对他关怀备至,经常进献四时瓜果,美酒肥羊则更不必说,连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也及时的送进宫来。其中还有一些曹操的私人物品,包括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

除此之外还有对曹操的佩服:谈笑间粉碎杨奉、韩暹的梁县兵祸;又主动辞去大将军,消除了袁绍的敌视;结果连太尉一职也不争,而改任司空,非清高忠贞之士谁能为之?

曹操通过皇帝封董承、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无具体封地的侯爵)算是祭出了软的一招,借皇帝施了恩;硬的一手跟的也挺及时,短期便立威朝堂: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其余内外,多见诛戮”其结果自然是“百官总己以听”。皇帝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