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霾的天空
18745600000061

第61章 初恋出嫁

我想起了室长,想起了“初恋”,想起了那一帮狐朋狗友现在的样子,然后我知道若干年后,我和我身边的人也会慢慢地变成这样。

我并没有摆正心态重视收澡票的工作,所以遭到了领导——也就是带我收澡票的大妈的多次警告。每次警告后,我爸妈就会提着礼物去行贿大妈,然后回来看着我叹气。

我跟爸妈探讨了一下生活,爸妈把他们去年一年忙碌的事情说给了我听,然后我就保持沉默了,因为他们去年一年除了到处找我以外,其余的事情就是:连续一个月处理卫生间天花板的漏水问题,换了个热水器,劝说我那神经脆弱总嚷嚷着要自杀的堂妹回归社会,摩托车发动机大修,参加红白喜事二十余次,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用水泥把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墓重新装修了一次。忙完这些事情后,一年也就忙完了,妈妈说:“这就是我和你爸的生活。”

我的生活重点绕来绕去还是绕到了喵喵身上,我盼着和喵喵见面,可是当我们真的见面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因为我和喵喵原本属于不会在一起谈恋爱的两个人,所以当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见面时,我们竟然互相没什么吸引力了,比普通朋友更加没有吸引力。

喵喵仍然喜欢动画片和足球,但我对这两样东西彻底没兴趣,我们见面的时候,喵喵总是滔滔不绝地跟我聊动画片和足球,听得我整个人都晕了。我不太想喵喵和我聊这些事情,我想喵喵和我聊聊我们的感情,可是只要聊到我们的感情,也许是我有所求,因此时间就会像卡带一样卡在我们中间。

和喵喵见面前,我无比渴望和她见面,见了面之后我们彼此之间的感觉比没有见面之前更糟糕了,所以我又期待下一次见面时能有所改善。不知不觉中,我和喵喵竟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想我爱的并不是眼前的这个喵喵,我爱的是过去的那个喵喵,那个名叫“喵喵”的、跟着我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的喵喵。可是那个喵喵依附在这个喵喵身上,所以我努力维持着和这个喵喵的关系。

9月份,我突然发现自己和喵喵有十多天没有联系,所以打了个电话给她:“如果我不打电话给你,你是不是不打算再联系我了?”喵喵还是那么诚实,诚实得让我无法躲避:“是。”我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喵喵说:“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离开你,我……”我说:“你怎么了?”喵喵说:“我好像已经不喜欢你了。”

喵喵是我若干女朋友中最特殊的一个,也是第一个说不喜欢我的人,我不知要怎样才能让她重新喜欢上我,像以前那些女朋友挽留我一样去挽留喵喵。

我提到了我和喵喵都不愿提起的话题:“喵喵,你还记得小树吗?”提到小树之后,喵喵的精神防线崩溃了,而我也立即后悔自己刚才说的话。喵喵一直试图忘记的事情始终还是存在着的,而且一旦被提起则仍然会让她刻骨铭心,如果她和我分开了,那么小树将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喵喵答应不再试能不能离开我。尽管喵喵这么答应了我,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而且似乎变得更糟了。见面时,我望着已经无话可说的喵喵,很怀疑去年在相敬如宾的到底是不是我们。我说:“我们以后还是要多见面。”喵喵说:“那当然,我们是恋人,我们当然要多见面。”

说是这么说,但我们很久也没再见过面,我也不着急和喵喵见面了,因为我天天和“初恋”见面,“初恋”对我的厚颜无耻早就习惯了,所以她一点都不拒绝我。非常奇怪的是,每次我想和“初恋”见面时,都能见到她,似乎她时刻准备着要陪我无聊。

我和“初恋”见面的内容很老套,打桌球,吃宵夜,然后睡觉。吃宵夜时,“初恋”还是以前一样,喜欢给我夹菜喜欢给我倒酒,然后双手撑在椅子上,笑眯眯地看着我大吃大喝。

年初冬的一个中午,当我和“初恋”一起在旅社的床上醒来一起看见温暖的阳光时,我哭了,哭得还很伤心。“初恋”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也不太清楚,也许是很感激你肯陪着我。”“初恋”看着我,像告别一样看着我,然后她要我送她回工厂,我答应了她。

“初恋”对我和喵喵的事情很好奇,所以她说:“这次你应该可以跟我说说了吧。”我冲动之下差点就说给她听了,但是我不想“初恋”以后死在我手里,所以我说:“你还是不知道比较好。”“初恋”说:“哼,看来你还是没把我当回事。”我说:“不是你想的那样。”“初恋”说:“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告诉我呢?”我说:“等我死了你就可以猜出来了。”“初恋”说:“快别说不吉利的话,算了,我不为难你了。”

当我们走在在这里最繁华的平均每分钟可以碰到三十个熟人的地方时,“初恋”突然告诉我:“我快要嫁人了。”我说:“谁啊?”“初恋”说:“一个做尸体防腐生意的家伙。”我说:“哦。”

“初恋”说:“你知道尸体怎么防腐吗?”我说:“我不知道。”“初恋”说:“很简单,就是把水银注射进人体,然后就防腐了。”我说:“听上去怪怪的。”“初恋”说:“你再不牵我的手就没机会了。”我笑了笑:“那就让我没机会吧。”“初恋”很不满地摇了摇脖子:“宝宝,你将来会后悔的。”我说:“你就不怕影响不好呀?”“初恋”说:“只要你无所谓我也就无所谓,要不要比一下谁更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