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文刀何广文传
18708300000017

第17章 爱与金钱

第十六章

孩儿

这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很明白这一点。

父亲和他的关系渐渐的被金钱和他的关系所替代了,父亲就等于金钱,至少他是这样认为。母亲一样忙碌,虽然说整天陪在孩子的身边,可是永远也不懂他的孩子。父母和自己是不是只是一种义务关系,他经常这样想,这种不确定的关系总使他感到不安。

他不敢轻易的说话,他害怕那一句就可能葬送掉他的一切,那样他将无法生活,他害怕死亡。他在家总是沉默寡言,总是用心去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因为只有听话,才有免费的食物,他不太相信父母与儿女之间的那份感情,他看到过很多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事,但他不会,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渐渐的他长大了,他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偿还这债,不然他过的不会快乐。父亲总是忙碌,母亲总是和蔼可亲。他总是沉默,不敢说话。

他到了成人的年龄,他对任何事情都丧失了信心,遇难难题时,他总是用“最坏的结果就是死了”来安慰自己。虽然他害怕,于是他开始信佛,他相信有一种力量超脱了自然界,能给人解难。他的行为很不正常,可是没有人察觉。

没有人知道他的想法,就他一个人知道,还有菩萨,因为他曾祈求菩萨。

父亲还是很忙,儿子在读书,他想读书报恩,可是父母知道孩子不是那块料,他们让孩子帮自己的忙。他姐不上学了,因为她真的不喜欢书,他还在读书,因为他知道书中有黄金。

他很优秀,但只有同学知道,父母认为孩子谁都不如。

父母让男孩帮自己看店,男孩不喜欢这个差事,可是他要接受,因为他还没有自立,他忍受不了饿肚子,他还没能力养活自己。但他经常会帮倒忙,有时会吃骂,所以他什么也不做,母亲以为他很快乐,母亲是爱孩子的。

他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除了他躺的那张床。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分钟,他把时间都给了父母,他需要自由,可是那让他睡不着。

没有生意,应该说,他不可能做成一笔生意,因为他看到有人走进店里,他就感到害怕,他憎恨每一个进店的人,因为他们打断了他的事情,他不愿意被打断。只要他在,就不可能有生意,可是父母还是让孩子呆在那里,他们认为可以锻炼孩子,让他变的开朗。他认为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他在那里只会变的更加的气愤,越是没有自由,越是想得到自由。

可他不会去做,他认为这也是一种报恩的方法,自己以后可以心安理得。他有时也不清楚,到底自己能有多大的价值,在这个小店里。他认为这是一种心里安慰,因为这个店面是租人家的,如果不开门,父母会感到不安,白白的给人家出了钱。

父母会经常说,挣钱是为了让男孩不受苦,不受累,都是为了他。可是他很累,很苦,父母不知道。也许这只是欺世之词,真正的目的,他猜不出来,他也不能猜,因为他是靠他们过活的,如果有一天自己被抛弃了,他也能够接受,父母没有责任照顾他。

都说孩子在外会想父母,可是他没有,他想的仅仅是那所房子,那张床,只有那些东西才给他一点安慰,所以当他说想回家的时候,他只是没有了安全感,他害怕孤单。他应该面对这关系,他知道一个空洞的亲人的关系,只是一张纸,很容易破碎。

他害怕见到父母,父母会经常生气,而他不想看到这切,况且使自己也不开心。他喜欢都开开心心,但他知道这不可能,永远不能想那些朋友关系的家庭一样,这是命,但他不信命,他只有逃离出去,才能闯出自己的天空。

父母在挣钱,每日每夜,都是打着为了他的名义。他害怕,这个口号,会让他无法逃离。

可是他心思没人知道。他们认为他过的很好。

都在吃无谓的苦,他想还不如早点死掉,可能父母不会那么累,不用为了那句口号,总是疲劳。那样也是一种对父母的报答,以他仅有的方式。

男孩小的时候会经常梦见父亲,他希望自己在学校受欺负的时候,父亲能站出来替自己出气,但是他父亲不在家。男孩渐渐长大了,他知道没有人能帮助自己,除了自己外。这时他不再会梦见自己的父亲,他不再那么强烈的渴望父亲的回来,因为他长大了。

父亲这时回来了,还是每天忙着挣钱,没有时间去管他们,因为没有钱,就什么也没有。父亲和他的关系很冷淡,当他看到别人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他很羡慕,但羡慕永远是羡慕。

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都很懒,不知道努力。他们认为努力挣钱,孩子会过的很好。

他们以为孩子很好。但他明白,这不会发生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