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18591800000104

第104章 以牙还牙

萧燕燕没有在凯旋献俘仪式上露面,因为那只是一个形式,御座上的皇帝用不着说话也不用思维,摆出个样子就够了。可是今次的朝会不同,要讨论和决策的是朝廷的军国大事,而皇帝的病还没有彻底康复,思考问题和表达意志都有些迟钝,燕燕必须亲临会议才能把握局面。经过南京之战,皇后的威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对于两宫同时临朝,王公大臣们都没有反感,反而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感到更加踏实和安心。

“诸位爱卿,请大家说说,现在的形势,朝廷应该怎么办?”皇帝耶律贤慢悠悠地细声说道。

这显然不是气定神闲,而是气力虚弱。众人都安静地竖起耳朵才能听清他的话。

“现在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南伐。宋贼已经向大辽宣战,咱们必须应战。”燕王韩匡嗣第一个说道。

事实证明他从前的主和态度大错特错,如果还想要站稳北枢密的宝座,他知道这一次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

“不是宣战,而是不宣而战。宋贼龟孙乘我无防突然袭击,这叫禽兽不如,骑在咱们的脖子上拉屎。这个仇一定要报!”吴王耶律稍油光光的脸涨得通红,大声说道。

这一仗打得这位王爷有了很大变化,朝堂上不再装聋作哑,也有了几分朝廷主人的样子。养尊处优的好日子差点被毁掉,使他记起自己的地位和责任。

“对,死去的人不能白死,毁掉的城镇村庄不能白毁,花的银子也不能白扔,最重要的是,咱们契丹人不能白白让人欺侮。一定要让宋贼加倍还回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道。

“南京是将士流血保住的。还有太原,冀王父子都是为了保住这个大辽属国被宋贼杀死的,这个仇不能不报。”耶律沙眼含泪水大声附和。他想起了白马岭战役的耻辱,想起了儿子德里年纪轻轻就死在异乡的土地上。

“皇上为了这次的入侵发病,皇后都准备上阵。这个仇不共戴天。”刚被撤了职的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羞愧在胸,他想到的还有自己的一世英名也毁在贼寇手里。

“对,没有准备都能打得宋贼屁滚尿流,咱们现在有二十万精兵,揍死他驴日的,让它知道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乙室王撒合大声喊。

“差一点捉住狗皇帝,这一次放不过他!”

“姓赵的逆臣贼子不是好东西,捣了它的贼窝!”

“打到开封去,姓赵的只知道灭别人国家,抢别人土地,这次也让他尝尝!”

帐中乱哄哄响成一片,不像商议,而像是一场声讨。没有人再说息战爱民睦邻相处,也没有再提宋军兵强马壮。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喊打喊杀。一场差点被宰割的经历好像一下唤醒了这些契丹人心里沉睡了三十多年的战斗精神。

耶律贤听着众人义愤填膺地发泄愤怒也受到感染,缺乏血色的面孔泛上一片红润。他扭头看看皇后,萧燕燕不动声色地含笑端坐。

忽然,乱哄哄的大帐安静下来,一个身材瘦高,穿着一身天青色葛纱袍,腰系玉带的中年人跨步走到中间朗声说道:

“陛下,皇后,本王两年来一直在大同守土御敌,不敢擅离职守。听到南京有难匆匆赶来支援,还是来晚了一步。但是本王心里却很高兴,因为这一仗这么快就打赢了。现在,朝廷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发大兵南伐,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迟疑的。本王上一次没有能为皇上效力沙场,这一次希望不再错过。如蒙皇上不弃,本王请求统兵出征。”

众人微微一愣,这才想到已经到发泄完了,应该是请战的时候了。吴王最先回过神来,看了眼靠在龙榻上连坐都坐不直的皇帝,附和道:

“宋王说得对。宋贼的可恶也不必多说了,还是应该说说怎么揍它。出动如此大军,按照契丹兵制,如果不是御驾亲征,就应由皇帝亲选勋戚大臣,充当行营都统,并点将做各军统领。皇上的病还没有康复,咱们大辽目前最有资格做这个行营都统的非宋王莫属。”

萧燕燕的眉毛不易察觉地挑了挑。此人正是她的二姐夫,久违了的宋王耶律喜隐。早在南京战事正酣的时候,她就接到禀报,说西南招讨使耶律喜隐带了五千兵马正往鸳鸯泊赶来。一般情况下,一方封疆大员没有朝廷的诏旨不能离开驻地。这个宋王不但离开还带了五千精锐骑兵,这本是大犯忌讳的事。皇帝完全可以下诏命他立即返回,甚至出兵拦截问罪。可是当时朝廷有难,他事急从权,这样做不但没错,还得领他的情,表彰他的忠心。燕燕觉得他不是扶危济困而是想要趁火打劫。要是朝廷打败了,皇帝病得像个活死人,自己临产,他能做出什么事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好在他到达大营时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他带着人马在湖边扎营,觐见了皇帝和皇后。燕燕代皇帝抚慰他几句就让他返回职守,他却说:

“天下危难匹夫有责,何况太祖子孙乎。本王来都来了,难道皇上连军国大事的商议都不想让我参加?”

以他的地位对朝廷大事当然有发言权,他的要求无法拒绝。现在看来,参加讨论是假,想要借机抢夺军权是真。

“老将还能战,带兵打仗算我一个。”耶律沙带头喊道。

“末将愿为先锋。”这是耶律斜轸的声音。

“末将愿为朝廷效命沙场。”立下赫赫战功的耶律休哥也上前请命道。

他和耶律沙一起从南京押送俘虏回到大营。朝廷论功行赏他应该是第一功。可是他为麾下将校士兵一个不落地请功,对自己的战功却一字不提。在皇后问他想要什么奖赏的时候,他说:只求不做文官做武将。现在,打仗时临时统帅的御林军和五院部兵都归了队,他的手下只剩下本族的几百亲兵选锋。要是没有别的任务,他就应该回到大惕隐司继续做那个清高闲职。而手下兄弟们也应该编入朝廷大军了。他的心底只有一个愿望,北院大王出缺,要是能接管这两万五院部兵马,继续统兵打仗,此生别无所求。

萧燕燕道:“诸位爱卿忠勇可嘉,用人的事随后再定。还是先说说这一仗应该怎么打吧。”

耶律喜隐前些日子不在,没有见到皇后早就代行君权,对皇后今天堂而皇之地坐在御座上很有些看不惯,这时硬邦邦地顶了一句道:

“作战部署应该等点帅命将之后在帐中秘议。事关军事机密,似乎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吧。所以本王才说应该先将都统人选定下来,那时才该在帅帐之中商议这样的军机大事。”

萧燕燕被噎了一下,但随即就恢复了从容,微微一笑说道:“当然不是要讨论军事机密,而是应当明确一个基本的战争目标。都说出师有名才能鼓舞士气顺天应人,虽然报复侵略就是最好的开战理由,但总不能只是为了出一口气劫掠一通就算了啊。这次南伐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宋王胸有韬略,不知对此是怎么想的呢?”

喜隐光想着要掌兵权,只要带兵去打仗,管它打什么,哪里细想过这些。顺口说道:

“这个嘛,现在可不好说,谁能知道仗打起来是个什么情景。要是宋贼不堪一击,咱们就打他娘的到开封,捉住赵光义。到时候人口土地钱财,或是称臣纳贡都由咱们说了算。可要是宋贼没有伤到元气,仍是兵强马壮,那就抢个够本,权作对它的教训和对咱们的补偿。”

燕燕嘴角一扬,冷笑道:“打下开封可没那么容易。要是照宋王说的第二种打法岂不是连宋贼都不如,让大辽军队变成为了复仇烧杀抢掠的强盗吗。”

耶律喜隐刚才的得意洋洋不见了,沉着脸语带揶揄地反问道:“本王鲁钝,请皇后明示,那什么是南伐的目标呢?打不下开封打到哪里?还是炫耀一下军威秋毫无犯地撤军?”

燕燕也不理他,问众臣道:“诸位爱卿有什么高见?”

帐中沉寂。对契丹将帅们来说,打仗容易,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过了片刻才有人出班奏道:

“皇后所言极是,师出不可无名,有堂堂正正的名义便可先声夺人。就是报复,也要有个说法。赵贼侵略南京打的旗号是说南京是中原领土,所以要夺回去。咱们就应该和他好好算算这笔账,幽云十六州是石晋献给大辽的,来得堂堂正正,而且归辽已经四十多年。而三州三关十七县是柴贼抢走的,被夺走才二十年。要说收复领土,应该是大辽收复三州十七县。这应该成为我们战争的目标。”

众人一看,侃侃而谈的是燕王韩匡嗣。

“是啊,打到开封不现实,太宗皇帝打下开封也没有守住,不如拿回本来属于我们的地方。”耶律斜轸首先表示赞成。

“对啊,叫他偷鸡不成丢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然要算就好好算算这笔账。把三州地盘夺回来,让姓赵的知道什么叫收复失地!”耶律抹只道。

耶律贤频频点头,眼睛望向皇后。萧燕燕挺直了身子,声音清脆地说道:

“这话说得好。皇上爱惜百姓,不想打仗,一直都在为和平努力。甚至宋贼吞并大辽的属国北汉,向咱们救援的军队开战,杀了率军的亲王,皇上都还希望他们能知足停战。可是这些强盗的野心永远都不满足,现在只能以武力教训它。柴贼夺走三州土地的帐咱们本来不想翻,可是既然赵光义要翻,咱们只能算清这笔账。他说长城是中原屏障,应该属于中原。我们认为三关是南京屏障,应该属于大辽。这场战争的目标就是夺回三州三关。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宋王,贼寇想要的不止是南京,还有云中代北之地。你身为西南招讨使,有护卫云中的责任,一旦朝廷有命就要出兵支援,忠于你的职守就是为战争出力立功了。还是尽快返回驻地,不要让宋贼钻了空子。”

******

“宋王,我和你同路,这大太阳晒得凶,上来坐坐吧。”

集议散会后,喜隐骑着马怏怏朝驻地走去。吴王的马车路过他的身边时探出头说道。喜隐二话没说,下了马钻进吴王的豪华车厢里。

“宋王老弟,其实我还是觉得你来统兵是最佳人选。要不要老哥我再去替你说说?”吴王摸着胖下巴笑嘻嘻道。

“你说这皇后不想让我去,她想让谁去呢?皇上病成这样还能御驾亲征?难道是那个姓韩的?”喜隐道。

“呸,他一个汉宠,想统契丹二十万大军,那是做梦!”

“吴王兄,你不是为我,是恨这个人,对不对?”喜隐的三角眼阴阴地笑。

“也对也不对。宋贼新败,元气大伤,这个时候二十万契丹大军压上去,打胜仗是稳稳的。凭什么让他一个汉宠把功劳捡了去。那样一来,他的北枢密可就坐得更稳了。再说了,什么时候契丹武士轮到汉人来指挥,还是这样一个小丑!不过我知道你的心思,也是真心实意想帮你。”

“你知道我什么心思?”

“你在大同呆得憋屈,想要回到朝廷,是不是惦记着北枢密使的位置?那真的也是非你莫属。现在让姓韩的占着大辽首相之位,真是朝廷羞耻。”

喜隐笑了笑,拍了拍堂兄的肩膀,道:“你要是能去说说最好。虽然那个婆娘不好对付。”

“老弟,你对皇后的态度可不大妥,我是担心你才这样说。这次要不是皇后坐阵,换了皇上,南京早都丢了。朝廷上下都对她服气。你那么不给她面子,我怕将来吃亏的是你。”

“放心,我还不了解她。别忘了那可是我的小姨子呢。到了,我下去了。王兄走好。”

“你也走好。唉,还忘了谢你,你送的那两个河东妞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