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好看的正史:春秋霸事笔记
185500000034

“劫”盟前的警告

曹沫的心思

秋后入冬,早晨特别的寒冷,《礼节?月令》上说:水开始结冰,地面开始冻结。

这天,四十多岁的管仲起得很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穿衣服吃早饭,但是在吃早饭之前,他吩咐下人去打听一下鲁庄公带多少兵马前来赴会。这是他睁开眼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马上吩咐下去,免得像周公那样饭嚼在嘴里想起什么事情又吐出来说,那样对身体不好,而且管仲从来也不喜欢这么急,所有的事情都会预先计划好。

打探的人回来告诉他,鲁庄公就带了几百号人,已经快到了。

他心里就嘀咕:“不对!按理说他起码要带多些兵马,难道他不担心会出意外,有些反常!”

管仲又问带兵的主将是谁?

下人回答:“是曹沫。”

“哦!哎!”他倒吸了口气,心里便有了些底,听说这个人对齐国怨气很深,喊得最凶的要和齐国打一场的不就是他嘛?这样投降的盟会,他怎么会有脸自愿来?我得去看看。

盟会预定日期前的几天,鲁庄公带着曹沫,坐着四马大车,轱辘轱辘地到了指定地点柯。其实早就出来了,只是走得比较慢,一个是人的心情的关系,另一个是坐车比骑马要慢得多,但参加这样的会议又非得坐车,体现身份,再一个坐在车里安全性高,骑马的话,很容易就被刺杀。

到柯的时候,离举行盟会也没有几天,但一般来说,没有到预定日期,是不会登台会盟的。鲁庄公先来见过齐桓公,双方都很沉默,什么话也没有多说,也许就说了那么几句“桓公好!我们来了,真是不好意思”,握个手之类的。管仲从旁边观察他们:曹沫直盯着齐桓公,阴沉着脸,眼神不怀好意,武将不大能掩饰心理,鲁庄公则显得很尴尬,胆怯,倒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其实,曹沫要劫盟杀齐桓公这是事实,但当时的确谁也不知道,如果鲁庄公知道他要杀齐桓公,也不会带他来,那等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送进去,曹沫再勇猛,杀完齐桓公后也杀不出齐国几万人的军队。

《公羊传》中有记载曹沫在参加会议之前跟鲁庄公的对话:

曹沫问鲁庄公:“你想要怎么样?”

我不想要怎么样啊,鲁庄公说:“我只想要我的尊严,如果在盟会上受辱了,还不如死了呢。”

曹沫就说:“OK,太简单了,你做你的国君,我做我的臣子,不就行了。”

恩?哦!鲁庄公点点头,不懂。

鲁庄公的意思是希望我别在盟会上受辱就可以了,曹沫卖了一个关子说你做你的国君样子,我自有办法不让你受辱。当然,他的办法就是刺杀齐桓公。

忠臣的警告

鲁庄公君臣见过齐桓公之后,就回去扎营,等待盟会举行的那天。

齐桓公看着鲁庄公胆怯的背影,哈哈大笑说:“你看他害怕成这样!”

面对齐桓公的得意忘形,管仲立刻就警告:“主公!我看他们君臣此次来别有目的,不善!”

齐桓公摆摆手说:“仲父,多虑了。”人都在我们地盘上了,能有什么事情啊!

管仲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没有任何证据,只能说是自己的一种直觉,但愿直觉是错的。不过,任何事情都要安排周密,这几天他一直派人留意鲁庄公那边的动静,包括偷听谈话,依旧没有什么发现。

2600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中国情报部门曾经截获日本要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并且多次通知和告诫美国政府,但美国政府认为自己和日本政府关系还算友好,日本政府不可能那么做,天真地判断了国际形势,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日本鬼子炸平了美国人的珍珠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天,美国政府后悔莫及,最后在日本放了两个原子弹报仇。

话说回来,就在盟会举行前的一天,齐桓公突然下令把盟台上的兵士撤下来,管仲就坐不住了,他立刻跑去询问为什么要这么做,齐桓公的回答是怕自己的这个晚辈鲁庄公害怕,撤下兵士以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友好,这些也都是上次北杏盟会管仲教他的,效果很好,齐桓公见管仲对他这个举动那么紧张的样子很奇怪。

“主公,依我看,鲁庄公君臣有所企图,特别是那个曹沫,您曾经打败过他,还令他受伤,他怎么会愿意来参加这种会议?”

齐桓公看管仲有点坚持,不好意思回绝,只好说:“让寡人思量一下。”但最终还是把兵士撤下来了。

齐桓公又犯毛病不听他的警告,兵一撤,管仲就感到忐忑不安,在第二天登台会盟之前,临时做了个限制:“只许一君一臣上台,而且不准携带武器。”以防止不测,并且特意安排大司行僖朋监督搜身工作,和现在的国际会议一样的程序,只是没有高科技的仪器。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曹沫曹大将军铁了心,誓要劫盟杀齐桓公为鲁国做出贡献,以雪前耻。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且是无法抗拒的,他的坚定最终使僖朋没有能够搜他的身,阻止他,而让曹沫跟着鲁庄公登上了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