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国人情殇黑非洲
18463200000033

第33章 胖子厨师、

队部的门被慢慢推开了一半,探进来一张胖嘟嘟的脸。

“进来。”沈长厚一见就乐了,“郝啰唆,你探头探脑的干啥?”

来人嘻嘻一笑走了进来。他近五十岁,人很矮,却努力往横向发展,更显得圆圆的胖了。圆圆的脸胖嘟嘟的,是三层下巴,厚墩墩的嘴唇上还留着稀稀拉拉的几根没有剃干净的胡子。他生有一付笑眼,像两弯月牙,眼角的几道鱼尾纹总是向上挑。鼻子圆鼓而短小,两个鼻翼总像时刻用力外鼓着。看五官慈眉善目,喜笑颜开,像一位慈祥的老婆婆。他就是本队厨师、国内特快列车餐车厨师郝子明。外号“郝啰唆”。

提起郝子明全队没有不喜欢他的。除了他做饭的手艺好,难能可贵的是,就是给普通工人做饭也一样认真,一丝不苟。另外他的心肠也和他的相貌一样的善良,对谁都关心,对谁都体贴。就有一样,他说话啰嗦,一件事让他来说,就会严重跑题,东拉西扯,广证博引,没有个十分、二十分的别想进入正题。但他的啰嗦却没人烦,反而受欢迎,因为他幽默,讲话故事性强。再加上他性格开朗,虽然马上就五十岁了,却有一颗童心,爱和同事们逗逗闹闹,所以他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人。

郝子明进了屋就在沈长厚旁边拉个凳子坐下了,还没等他开口,几个组长就逗开了。

“老郝,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们可是讨论大事呢。”说话的人却挤眉弄眼。

“啰嗦,你先定个时间,要是时间长,我们先回国休假去。”

郝子明嘻嘻一笑说:“闭上你们的鸟嘴。咱老郝可不是你们这帮眼里不出气的呆鸟,我知道今天的会重要,也不和你们费口舌,等一会开饭时再和你们算账,该吃两碗的咱就给一碗,该仨菜的,就给你一个菜。而这汤啊,我给你来个朱元璋喝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叫你们也??????”

郝子明说话的神态逗得大家笑个不停,沈长厚也摩搓着胡子拉碴的下巴跟着笑。

谭天皱着眉打断郝子明:“老郝,你来是不是有急事?有的话快说,这会很重要。”

“啊、啊。对,我找沈队长就一件事。”他抱歉的一笑,转脸对沈长厚说,“队长,你知道明天是啥日子?”

沈长厚歪头想想,没想起来,疑惑的说:“明天,明天是啥日子?我想不起来。

见沈长厚疑惑地看着自己,郝子明得意的晃晃头,笑嘻嘻的说:“你猜,好好猜猜。”

谭天一拍桌子,厉声叫:“老郝!”

郝子明一愣,明白了,赶紧说:“喔喔。沈队长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明天是礼拜六,会餐啊!”

沈长厚一拍脑袋:“嗨!我真忘了。你是要帮厨的?看你这弯绕的。”他想了一下,对郝子明说,“就叫刚来的小许、小胡帮你行吧?”

“得令!”郝子明乐颠颠的走了。

许靖思和胡革正躺在床上背《斯语》,郝子明笑吟吟的走进来:“小许,奉沈队长之命,交给你和小胡俩人一个艰巨、光荣而重大的任务。”

许靖思和胡革一见郝子明进来,便起身笑着说:“郝师傅,快坐。”说完把郝子明拉坐在床上。许靖思笑着说,“叫我们帮厨,是吧!”

“嗬!一猜就中。”郝子明虽然和许靖思他俩相处才一个来月,但他对这两个小伙子特别喜爱,尤其是许靖思给他的印象尤其好。他说许靖思少年老成,聪明,有眼力见,待人知老知少。本来今天许靖思能猜让他们帮厨,就是因为郝子明是厨师,任谁都会这么猜的。可郝子明因为对许靖思印象好,情不自禁的要夸上两句。他亲热地凑近许靖思,故作神秘的小声说,“这回啊,叫你和小胡当回‘侩子手’来个大屠杀。”说完,拿手作刀状比划了一下。“四十五只。”

许靖思抿嘴一笑说:“周末会餐!”

“要不说你聪明?就是聪明,连‘法定会餐日’都猜出来了。”郝子明笑眯了眼。其实,这也是许靖思听老战友说的。

所谓“法定会餐日”是援外单位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辛苦一个礼拜了,周六晚餐就搞个会餐,大吃大喝一顿,喝多了也没关系,反正周日休息。

当时出国援外,国内工资照发。当然那时工资很低,像许靖思这有六年工龄的人,大革命期间又十年没涨工资,一直是每月三十六块九毛八。但那时物价便宜啊,他这份工资可以养活五口之家,虽然生活拮据点,但大家都一样,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差距,所以大家都安心,也都顺气,“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乐在其中。

他们国内工资都由单位按时寄到家里,他们在国外还有折合人民币九十元的生活费,这可是高薪那!在国内一个月才三十块出头,这儿一拿就是九十块,顶仨月工资哪!为了防止节俭惯了的中国人舍不得吃,把钱攒着而影响健康,中国大使馆下了一道死命令:这工资中的五十元由单位掌握,专做伙食费,一分钱也不许挪作他用,必须都吃了。余下的四十元发给个人作为零花钱,平时买些日常用品之类,或者攒起来买“奢侈品”回国带回去。啊!五十元吃饭?当然那时候没有人会担心被贪官层层贪污,那是连想都没人想的事,谁都相信会足额给大家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