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第二十四封情书
18462200000038

第38章 第二十四封情书

纪念6.28

应该说,我不是刻意要在今天进行这本新书,在花了大半年时间进行完上本书后,内心的情结似乎变得更复杂。就像把所有颜料丢进同一盆水中,到最后五颜六色,杂乱揉合。而且,故事所及更加复杂多变,难以谋划,早早结束也算是解脱。

这本书起初定名为《在谁的世界里地老天荒》,后来改成现名,看名字似乎是关于爱情,其实不然,或者说不尽然。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产生一段段形式各异的故事。它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甚或仅仅是一个事件,纯正的感受不到一丝情感,它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不经意间被你发现而且铭记,成为人生道路上的一抹景色。

之前写过太多祭奠性的文章,特别是几段不完美的感情经历,让我单薄的人生徒增几许伤感和无奈。曾接触、纵容、放弃,到最后,全都演变成时间长河涤荡下的一段段文字和偶尔的感时伤怀。

这篇《纪念6.28》代表了写作本书最重要的一个目的——纪念小亭。连带上面所有的文章,发表出来的唯一目的是纪念她,寄托我最她最诚挚的祝福、所有的遗憾和悔恨。只愿哪天她能在网上不经意看到这些文字,不需猜出是谁,只要稍稍体会作者的心情就好。

其实最先打的这篇,但发表在最后。

之前的一百多万文字,几乎都是在这种情绪中写就。也正因如此,我想逃脱这个漩涡。太阳,总在固定的时间升起,光芒万丈或者被乌云遮挡,但最终会普照大地。成长的阴影,尽管使我经受打击,但也阻挡了炽烈的阳光,得到些许清凉。

于是今天还没下班,便躲进宿舍,思索片刻写下这行文字“谁给生命以永恒”。我想,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人,造就许多故事,从而定格一段人生。假如能用文字的方式再现,何尝不是一件快事?但不巧的是,这个念头付诸实践的时间如此特别,以至于当思绪沉淀,与今天有关的往事便如泻下的洪水般泛滥,瞬间淹没理智,霎时间思绪飘荡回去年。

一年前的今天,梦亭送走最后一位舍友,站在南门昏黄的灯光下等我,手边立着粉红色大行李箱,上面放着塑料袋,里面装着给我准备的从旧货市场淘的东西。

下班后,我搭顺风车到市里,车行使在坑洼的土路上,如坐针毡。几经转车,终于在黄昏最后一抹余晖中见到她。碎花短衫,米黄色短裤,马尾辫倔强地摆来摆去。

忘了对话的内容,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仍像往常一年说说笑笑,找旅店放下行李,然后沿着泉韵路一路溜达到海边。

路灯下,我费力地调焦,想用手机留住眼前美丽的街景,她笑道:“这么暗能拍好吗?”如她所言,费尽周折最后只留下两张还算凑合的照片。

她第一次兴致勃勃玩了所有的健身器材。事实上,在一起的一年零四个月里,似乎只在初识时有过类似的经历。恋爱的生活虽不失乐趣,却也没有许多花样。我写论文,她考试;我工作,她考研。现在,终于马上可以统一步伐,为工作忙碌。

我在一旁看她玩动感单车,玩一字马向我炫耀,忧伤突然涌上心头,心想这是最后一次看她玩了吧?我不动声色地吸吸鼻子,风干湿润的眼睛。在她面前,我始终是个严肃、脾气暴躁的冷血动物,即使到最后,我也不想轻易改变。

晚上,我紧紧搂着她。盯着黑漆漆的天花板,闻她头发的香味,感受她身体的轮廓,在困意中陷入沉睡。

第二天中午,为了那让人无比厌恶却又职责所系的工作,我终于没能陪她到最后,提前返回单位。我不知道应该事业为重还是应该感情用事,但主动权仍然留给自己——我把背影给了她,而不是她给了我。

我说:“我得走了,不能送你了。东西收拾好,别落下了,一个人注意安全。”

她只轻声说:“柕同,这是第一次这么叫你吧,我们分手吧,以后找个比我更好的。”

她要不叫我崔柕同,要不像太监似的叫我小崔子。

她哭,我也哭。如果用程度来形容,我们之间无数次的争吵比这更撕心裂肺,但都安然度过;这一次,我们相拥而泣,这一刹那,我才真正意识到,我要失去她了。

我颤抖着说:“以后有时间回来看看我。”我怕她没听见,啜喏说了好几遍。

晶莹的视线里看到她泪眼婆娑。第一次,让她看到这么脆弱的我。

没有原因的,我们没有挽留住彼此。也许在我们的意识里,本就是各走各路,遇见牵手,错过作别。

她走以后,我们依然每天电话、QQ,好像只是她放假回家。

2013年8月28日,她说以后不要再联系了。

2013年10月15日,发现她不再是QQ好友,电话忙音,消失无踪。

放下电话,坦然一笑,这才算是真正的分手吧。我像往常一样看新闻,打字。直到不久以后,当我陷入哀思,才发现想不起那是哪天,就像想不起第一次遇见她的时间。

人就是这么贱,轻易得到的东西永远没有失去的东西珍贵。

不知名的那天,我们正式变成了我和她。我也正式开始认识与她有关的人生对我而言的真正价值、分量,以及我要如何带着这段经历迎接未来。

常常在酒后或寂静的夜里想起她。手机桌面上放上她的照片,给大家讲她的故事,在熟悉的街道徘徊,仿佛她就在身边。但是我知道,我不过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缅怀她,让思念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延续和排解。

我曾以为不爱她,曾以为会难以自拔,但事实上,我高估了自己的判断力。我的怀念、悲伤,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绵长深邃。像一遍遍重复播放的老旧胶片,慢慢变得索然无味,直至不屑一顾。只不过这时间无法预估。毕竟,下定一个“别放弃”的决心,远比做一个“我爱你”的决定艰难。

触及所有与她有关的一切的时候,终会一笑而过,不留痕迹。

此时此刻,她或许也想起我。毕竟这一天,对我们而言都太过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