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黑燕侠
18321600000027

第27章 大通镇——02

正在上课的这间学馆就位于一个徽派风格的大院子里,宽敞的房间里一位身材清瘦,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在讲课。学堂满满的坐着五十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在听先生讲解。

学馆的教书先生姓常,老家就在大通镇乡下。他自幼刻苦读书,考取过举人,在朝廷做过官员,现在退休在家。常先生这人颇有些正义感,人又有些固执,对官场的一些现象看不惯,当官这些年过的并不如意,认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回到家乡后想为家乡人办一些实事,正好镇上学堂需要一个先生,他就自愿来学堂教书了。

常先生正在讲解的文章是《孟子。公孙丑(上)篇》。常先生学识渊博,学堂授课很受欢迎,他本人也非常投入,时常选择一些有深度的文章给学生讲授,这两天他就选择了孟子的这篇文章让学生们学习。

刚才常先生正领孩子们朗读文章,等学生们把文章全部朗读完了,常先生就开始提问。

“在这篇文章中,‘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这段话有什么含义?林耀祖,你来回答一下,——林耀祖,——林耀祖。”

先生叫了两遍,一个孩子才磨磨蹭蹭地从课堂的最后一排站起来。

这个孩子看上去明显比其他孩子强壮,这不光因为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孩子——他今年已经年满十六岁——还因为他是富人家的孩子,良好的生活条件加上从小就练习武术,所以身体非常强壮。

这个孩子——其实他已经不算是孩子了——虽然年龄最大,但他的学习成绩却很差,因为他的心思完全不在读书上。他喜欢武枪弄棒,平时就领着一帮富家孩子四处闲逛,谁要招惹了他就会麻烦不断,所以镇上人们背地里送他一个“小太保”的绰号,连大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当然,能得到这个绰号,绝不仅仅因为他比别的孩子强壮,会几套拳法,最大的原因是他生在大通镇林家。

在大通镇姓林的有好几个,比较知名的如“香十里”烧酒坊的老板林老六,四海客店的老板林四喜,百福祥绸缎庄的老板也姓林,但在大通镇说起林家,没有人会想起这几个人,因为大家说的一定是林振堂家。

林振堂家有如此大的影响,至少有四个原因。首先,林家是大通镇最大的大户。他家在乡下有千亩良田,有几百户佃农,还不断有活不下去的农户带着田地投献过来,使林家名下的田地越来越多。其次,林家是镇上最大的商户,他家在镇上有粮行、盐行、当铺等商行,涉及官盐、茶叶、粮食、布匹等生意,虽不敢说富可敌国,但也是富甲一方。第三,林振堂的大儿子在京城做官,南京的官员也要巴结他,更别提小小的铜陵县了,所以林家在大通镇一言九鼎,说出话来没人敢不听。第四,池州府有‘双木不敌一林’的俗语,说的是在池州府有“林家拳”、“木家拳”和“穆家拳”三个大武术门派,但势力最大的是大通镇林家的“林家拳”,林振堂是‘林家拳’的掌门人,武术修为相当高,林家门下有徒弟百十号人,在江湖上有很大势力。

如果哪一家具备上述任何一条,都足以成为人人敬仰的大家。但是林家出名还有另一个原因,林振堂是个性格豪爽,广结好友仗义疏财的人,多年来他家在镇上修道路,建学堂,赈济贫困百姓,组织乡兵帮官府维持周围治安等,做了许多善事,很受大通镇百姓的拥戴,得到了一个“林大善人”的美名。

林耀祖是林振堂的儿子。

林振堂今年年近六十,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林耀文在京城做官,二儿子林耀武和三儿子林耀宗在家里帮林振堂管理田地和生意。他们都年过三十,为人像他们的父亲一样谦虚,唯有林耀祖是林振堂年近五十时的老来得子,因为极受家人溺爱,养成任性蛮横的性格,让林振堂没少操心。

林耀祖来学堂读书有三个原因。一是林耀祖的奶奶希望老孙子能和他几个哥哥一样有出息,所以林家先后聘请过两位先生在家里教他读书识字。但是林耀祖经常想出各种办法作弄先生,搞的两个先生都先后借故辞职了,这以后就没有先生愿意到他家教书了。二是这间学堂是林家出资修建的,把老儿子送来读书也是给镇上人做表率。还有最后一个原因,林耀祖自小就跟父亲和几个哥哥习练武艺,年龄不大但已经很有功底了,因此经常和一帮有钱人家的孩子在一起,舞刀弄棒打打杀杀的惹是生非,在镇子里影响不好,林家人就希望有个地方让他呆着少惹祸,就送他来学堂了。所以他每天上午来这里就是遭罪。

平时常先生提问也不会叫林耀祖和其他几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因为他们八成回答不出来。只是林耀祖今天有些兴奋,别的孩子都在认真听他讲课,林耀祖却不停地跟旁边的几个孩子悄悄说话,他几次走过来提醒他,可是他就是忍不住,还影响其他孩子上课,常先生有些气恼,就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

林耀祖没有想到常先生会提问他,磨磨蹭蹭的站起来后,一边挠头一边向旁边要好的几个伙伴使眼色,想让他们提示一下,因为他刚才光顾得说话,没听见常先生问什么。可是旁边的几个孩子见常先生站在旁边都不敢出声,所以林耀祖站着干着急。

常先生见林耀祖的样子知道他不没注意听,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可林耀祖还是回答不上。

常先生问其他学生。“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学堂里的孩子都不吭声。并不是别的孩子都不知道答案,而是他们怕回答问题惹林耀祖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