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剑虚
17735500000081

第81章 补诗

李悔不着痕迹的点点头,然后脸上带着一抹笑意,快速的跑了唐王背后,拿出一张扇子给唐王扇着风。

唐王瞪了他一眼,却也没有多说,身体反而往他的方向靠了靠,享受着这和风雪比起来微乎其微的小风。

坐于柳墨对面的太子李羽和晋王李祺脸色不自然的阴沉了一下,但随后就释然了,燕王也就只有这点本事了,反正对他们两个也没有什么威胁里,也就随他去了。

“文试结束。”

时辰到了,陛下身旁的一个公公站起来喊道,然后迈着小碎步走了下去,将他们回答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收了上来,在收取的过程中,这名太监不着痕迹的将几个人的问题放在了上面,这几个人都是太子的人。

皇帝可不会打乱随意挑,保持绝对的公平,他只会从上面一个接一个的拿着,一般都会看完十个人的回答,然后才会把剩下的就是个交给吏部尚书还有徐庶。

那些人看到这位太监的小动作,只能恨的牙痒痒,却无能为力,总不能走上前去将自己的卷子明目张胆的摆在最上面吧?

他们可不是剑炉的那位小师叔,没有这份胆量。

一百份试卷很快就摆在了唐王的面前,只不过唐王还没有开口说话,也还没有伸手去拿试卷,一旁不停扇风的李悔则是跳了出来,从桌子上拿起那一百份试卷,然后在手中打乱,对着唐王道:“父皇,今日虽是上元节,但是风雪奇大,若只是拿上面十个未免不公平,所以儿臣斗胆请父皇随意拿,不要按照规矩来。”

说着李悔还对唐王眨了眨眼睛,偷偷的瞄了一下那一百份试卷中略微冒头的四张试卷。

“这么大了还毛手毛脚的,滚到一边去!”

唐王冷哼一声,一句臭骂把李悔骂到了一旁,李悔低着头苦着脸,心中却是暗自松了一口气,然后继续站到皇帝的身边,拿起拿把扇子,扇着那不算大的风。

唐王虽然骂了李悔一句,但是依然听从了他的建议,不着痕迹的从里面拿出了那被李悔暗示的四张试卷,他既然已经告诉李悔这天下迟早是他的,那么就要给他一些机会,在这上面放一放水。

看到这四人的名字,皇上的眉毛轻轻挑了挑,心底有些意外,又有些欣慰,这四个人他知道,为人正直,心系百姓,只是太过年轻一些,他打算磨砺一些年头等怀玉关彻底稳下来之后在提拔这四人让他们发挥最大的能力为国为民效一份真正的力,没想到现在被李悔给挑了出来,眼光倒还算得上毒辣。

拿出这四张之后唐王又象征性地拿出了六张,然后一一读了一遍,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半个时辰,但是场中却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不耐烦,拿一百个人都是一脸激动的看着皇上,希望一会皇上可以提到他们的姓名。

皇帝陛下放下了最后一张试卷,然后轻轻地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刑部郎中周通,吏部郎中钱三两,吏部司封员外郎孙晓,户部员外郎卫争,你们四个的文章回答的很是新颖,解题也很巧妙,书法也非常工整,还望你们四人日后多为大唐尽心尽力。”

这四个人闻言都是一脸的激动,身体甚至微微有些颤抖,急忙走出人群跪在地上,对着皇上行了一个大礼。

“谢皇上,我等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四个人地位并不算很低,但是却也得不到太好的发展,说的正常一些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现在唐王在上元节上当中夸赞了他们,那么日后他们少说也会官升一级,而且还会被各自的顶头上司关照,可以说只要不犯下滔天大罪,这四个人日后的官途可谓是一片平坦。

太子和晋王的脸色虽然不好,但也不至于说十分难看,哪怕他们选的人因为李悔的打扰没有被皇帝看见,但是也无妨,毕竟他们手上有着不小的权力,想要培养一些新鲜血液还是很轻松的,只是他们培养的这些人在日后遇到周通,孙晓,钱三两和卫争四人之时要避让一些罢了。

“父皇,文试已过,那么接下来就是为上元节题诗词了,儿臣有幸请到了诗词大家东方俊宇专门为上元节题诗一首,他老人家身子骨弱,今天不便前来,所以就让儿臣代为读出,有这首诗在,一定会为咱们上元节诗会增色不少。”

“哦?可是那早已封笔的东方俊宇?念来听听!”

太子李羽脸色一喜,看来父皇知道此人,继续道:“正是此人,只是他知道是为上元节所作,所以就破了一次例。”

下方的百官和商贾们脸上都是出现一丝羡慕,那可是名满京都的东方俊宇,据说此人还曾经在唐书院教过两年书呢!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太子一句一顿的慢慢说出这四句诗,然后站在原地,面带微笑的听着周围无数人的议论声。

“柳墨你是大唐第一才子,点评一下这首诗如何?”

太子见半晌无人开口,于是便冲着对面的柳墨询问道。

你柳墨琴棋二道无人能敌,就连画道造诣也是不低,但终究不是圣人,也有不懂的东西,我就不信你连诗句都好的没边了。

其他人听到李羽的话,纷纷看向了柳墨,希望听一听这位名满天下的第一才子有何见解。

柳墨微微一笑,既然太子想踩着他出气,那么他就借着太子再扬名。

柳墨站起身子,冲着唐王行了一礼,然后转过身子面对着文武百官,轻声道:“东方前辈的诗词境界已入化境,这四句虽短,看似平淡却格外吸引人,道尽了老人家想要归隐山林做一个闲散居士的心理,今天正是元宵节,东方前辈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这便是这四句的解释。”

说打这里,柳墨偏头冲着太子李羽轻轻一笑,道:“太子殿下,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东方前辈一定没有将这首诗写完吧?”

李羽面色僵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敢否认,强自欢笑道:“正是,东方前辈曾说这只是他偶感而发,但却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了。”

柳墨接着道:“自然是写不下去了,因为他并不是真的想要彻底归隐山林,东方前辈只是太寂寞了,据我所知前辈早已经没有了亲人,现如今只有自己住在一个村落之中,过着悠闲却又备受煎熬的生活,我说的对不对?”

“柳公子说的是!”

李羽咽了一口唾沫,深吸了一口气,脸色恢复正常,道。

“一想到东方前辈那样的人物竟然落得如此晚年,小子便痛心疾首,所以陛下,柳墨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可以将东方前辈这首诗填完,还望恩准!”

唐王面带微笑,也不阻拦,道:“你是大唐的第一才子,如果有你来补全这首诗,想必东方俊宇也不会反对。”

“多谢陛下!”

柳墨瞥了一眼李羽,心中冷哼一声,脸上却是挂满微笑,看着文武百官,皱着眉头苦思片刻,然后双眸一亮,道:“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尚忆初唐多乐事,冥皇曾为两宫开。”

“好”

柳墨话音落下,即便是唐王都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赞叹,群臣百官纷纷拍手叫好,即便是六部尚书还有唐风都是双眸一亮,暗自点头。

花婉容更是满意的看着柳墨,愈发觉得这个小子不错。

这次唐书院只来了花婉容一个人,其他人都没有来。

“好小子,明日我便让人将这首诗给东方老头送去,保准他驾着马车飞奔着朝你走来。”

唐风喝了一口酒,冲着柳墨哈哈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