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17705700000015

第15章 放下架子,厚脸求人(1)

求人办事,一定要先把脸皮变厚。有求于别人,自然要好言相求好话说尽,即便对方冷落你,也不要往心里去,靠着软磨硬泡的功夫把事情办成才算本事。

放下架子,用眼泪打动对方

流泪能打动对方的心肠。有人说女人求人比男人有优势,因为女人说着说着眼圈儿就红了,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淌下来,听者即便是铁石心肠也免不了会动心的。

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动物,只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目的就可达到。在日本的一次国会议员选举中,有一位田中派的候选人,由于田中形象的阴影使他处于不利的形势,但他最后仍当选了。他就采取“我被沉重的田中事件的十字架压得透不过气来”等低姿态,以流泪的神情来争取民众的同情,而他的夫人也立于街头,向来往的行人哭诉,因此获得了多数民众的同情票。这就是厚黑求人术的妙用,不信,你也试一试,只要放下架子,厚起脸面就行。

宋太宗年间,曹翰因罪被罚到汝州。曹翰苦思返京之策。一天,宫里派了个使者到汝州办事,曹翰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想办法见到了使者,流着泪对他说:“我的罪恶深重,就是死也赎不清,真不知怎样才能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现在我只有在这里认真悔过,来日有机会一定誓死报效朝廷。只是我在这里服罪,家里人口太多,缺少食物活不下去了,我这里有几件衣服,请你帮我抵押一万文钱,交给我家里换点粮食,好使家里大小暂且糊口。”曹翰说到伤心之处泪流不止。使者回宫如实向宋太宗作了汇报。太宗拿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幅画,画题为《下江南图》,画的是当年曹翰奉宋太祖旨意,任先锋攻打南唐的情景。太宗看到此图想起曹翰当年的功勋,心里很难过,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决定把曹翰召回京城。曹翰的打动人心战法奏了效。

你有没有与人谈话时,对方突然哭起来的经历?这是你的不幸。想想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事?当你和先生、太太、子女为某件事争论不休时,你占据了情、理、法,各项事实完全偏向于你,而让对方毫无辩解余地,对方突然泪流满面求你饶恕时,你怎么办?你会想:“这会儿你无话可说,任凭我处置了吧!”得了吧,大多数的人会说:“噢,对不起,别哭嘛,我不是故意的,或许我火气大了些。”甚至更进一步道:“别哭了,我答应你就是了,你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钱在桌子上,自己拿去买点东西吧!”

不仅仅是女人的眼泪,男人的眼泪有时比女人的更有用。这是因为一般人都相信“男儿有泪不轻弹”。一旦哭起鼻子来,那一定会使在场的人丢盔弃甲而逃。

一家公司曾用一年的时间来解雇一位高大魁梧的领班。想要解雇一位努力工作的人并不是说句“你被解雇了”那么简单。通常公司会经由人事部门的经理,安排职员会晤,然后解释公司的立场并介绍一些其他工作的可能选择。员工在接到暗示后,通常会自行另谋发展,甚至替公司省下一笔遣散费。经过是这样:在过去的12个月当中,人事经理与这位领班会晤了4次。而每次都在尚未进入主题时,领班已经泣不成声了。也许他有演戏的天赋,但是对这位人事经理已达到了绝佳的效果。每次经理都对公司说道:“如果必须开除他,你们自己去说吧,我办不到。”就这样,领班一直在那家公司做下去。

有些政治家也常常用眼泪来求人。日本国会有一次在讨论政治伦理问题时,中曾根首相为了征询田中角荣的意见而与他会晤。在谈话中,田中前首相感叹地说:“我听孙子说,在学校同学们都讥笑他,所以不想上学了。我心想很难过,爷爷的错误竟要孙子来承担。”说罢,已是泪流满面。中曾根首相看了也不禁热泪盈眶,并立刻告诉田中:“我们必须在政治与伦理之间订立规范。”从厚黑学的角度来讲,中曾根首相被田中的眼泪蒙骗了。

哭或哀怨的战术,能够很轻易地动摇他人的感情。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无法忍气吞声时,就需要诉请有关部门或请求上级领导处理。这也是求人的情形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一张状纸或几封书信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求人者有时还得一次又一次地登门、上访,进行口头告状,因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起到书状所无法起到的作用。然而,许多求人者尽管屡次告状,但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告状缺乏策略,恐怕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求人办事不妨脸皮厚一点

求人办事,脸皮薄了不行,不能忍受屈辱也不行。我们说脸皮薄了不行,是为了在求人办事时,洗掉身上的迂腐与矜持,肯于屈尊,不怕受辱,才能锲而不舍,以柔克刚,取得求人、办事的成功。

有一位作家去广州出差,在广州汽车站候车室等车,一个脸上皱纹满布、浑身臭气、穿着几件破烂衣服的老头,向他伸出颤抖抖的手,口中像念经似的细语:“您行行好,赏几个钱。”

原来是个讨饭的。看到他那副可怜的模样,这位作家便摸出两元钱给他。他咧嘴一笑说:“多谢!多谢!”收下了,又转到身旁的另一个人,这个人讨厌地赶他走,但他却死死地乞求……突然间,他跑了几步到一边去了,目光注视着门口。原来门口走进了两名治安民警,作家感到奇怪:“既然是没饭吃,怎么见到警察就一溜烟跑了呢?”作家仔细琢磨,直到他从乞丐眼前再次经过时,认真地观察一番,才知道他讨饭是假,骗钱为真。因为他背上的那个麻包袋里,讨来的钱已有半袋多,讨饭的人有碗饭吃就心满意足了,他好像总是不能满足。想起他那咧嘴一笑,确实是由于欺骗得手而发出的窃笑。拿乞丐来作例证,或许有点儿过分,乞讨与求人不能相提并论,像那些专干坑蒙拐骗勾当的假乞丐,其卑劣手段更不值得效仿。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取法借鉴的。那就是:脸皮薄,托人办事就难上加难。

有个朋友为办一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何,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

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愤然骂上两句,自己苦恼不堪。一位朋友了解此事后,指点他去直接找某主任。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赏”了几句话的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人求人了。那位朋友知晓后,哈哈大笑,说:“你呀,就这么不济事!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但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这位朋友。第二天,他又“厚”了脸皮去找某主任。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烟都未抽一支。

人生一世,存活下去,需要办数不清的事,需要请无数人帮忙。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要求人,脸皮薄了是不行的。求人时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朋友就心浮气躁,殊不知此时正是考验你的心理功夫是否到家的时候了,“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

放下面子,别把冷遇当回事

求人时,受到冷遇是很常见的。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未必不可。但如一概而论,有时就会因小失大,影响求人效果;因此,了解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照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乎3种情况: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同,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待,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首先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然后再采取如下合适的对策。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进行心理调节,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和嫉恨于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之前,自以为对方会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感是自己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应该说,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遇到这种情况,应自己检点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稳,心安理得,除去烦恼。

有位青年到多年不见面的一同事家去探望。这位同事如今已是商界的知名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劳。因此,对来家的客人,只要是一般关系的,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青年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一贯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一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对于无意性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以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例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却把司机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哄闹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还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到影响,反而更密切了。

由此可见,对于无意性的冷遇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有意性冷遇,也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给予恰当处理。一般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要直接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比如讥讽性幽默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时,没有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

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的这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主人的脸刷地红了。他巧妙地把窘迫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脱。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意愿和选择。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从而迫使对方改变态度。比如,一个老太太看不上女儿的男朋友,每次来她都不爱答理,还给点难听的话。

对此,男青年并不计较,照样以笑脸相迎,彬彬有礼,该帮助干活照样去干,最后终于以自己的言行使未来的岳母转变了态度。

求人办事是难以启口的事,要想办成功,只有放下架子,才能成功。看来脸皮薄了是办不成事的,求同事办事,脸皮薄了更不行!因为,屈尊事小,办事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