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神秘岛
17691600000005

第5章 高空遇难者(4)

“好!那行。”水手说道,“那我们就一步步地进行吧。我们现在又累、又冷、又饿。所以,首先得找到一处安身之所,然后生一堆火,弄点吃的。森林中有木柴,鸟窝里有鸟蛋,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住处了。”

“好吧,”赫伯特回应道,“我能够去找岩洞,放心吧,我肯定能找到一个能够容身的洞穴!”

“行,”水手说道,“出发吧,我的孩子。”

于是,他们俩一起走向巨大的花岗岩壁,沙滩上潮水已经退落,现在这片岩壁已经远离海浪了。但是他们的方向不是北上而是南下。彭克罗夫注意到在离他们着陆处几百英尺的地方,有一个狭窄的海岸切口,他估计那可能就是一条河流或是一条小溪的出口。一方面,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在溪流附近安顿下来;另一方面,水流也可能会将赛勒斯·史密斯冲到这里的岸边来。

我们曾经提到过,海滩上的峭壁高达三百英尺;而且,这是一块陡峭的石壁,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整片岩石完整无缺,甚至岩石底部也未曾遭受海潮的侵蚀。因而在这块石壁上即便是一条能暂时容身的细小裂缝也找不到。在悬崖顶峰,各类海鸟正飞来飞去,其中尤其有几种蹼足类鸟,嘴长,又尖又扁,飞时叽叽喳喳乱叫不停,他们并不怕人,也许这是人类第一次进入它们的领地吧。彭克罗夫认出了其中的几种,有一些是被称为贼鸥的海鸟,还有一些贪吃的小海鸥群栖在花岗岩峭壁的凹处。只要朝这些密密麻麻的鸟群中间开一枪,准能打下很多鸟儿,可以吃上一顿了;可是,他们两个都没有枪。再说,这些小海鸥和贼鸥,都是几乎不能食用的鸟种,就连它们的蛋也有种难闻的气味。不过,赫伯特朝左边走了几步,却发现了一些覆盖着海草的岩石,再过几小时,海浪也许就会把它们淹没。在这些岩石上面的那些滑滑的褐藻类植物中间,到处都是双瓣贝壳类动物,饥不择食的人可不会讨厌这种食物。赫伯特立刻把彭克罗夫叫了过来。

“这是贻贝!”水手叫了起来,“这些东西能够代替那些鸟蛋啦!”

“这不是贻贝。”赫伯特答道。在对这些附着在岩石上的软体动物仔细观察之后说道:“它们是石蛏。”

“那好吃吗?”彭克罗夫问道。

“很好吃。”

“那么,我们就吃吧。”

水手对赫伯特很信赖,因为这个少年很精通博物学,对科学总是显得兴趣盎然。他的父亲鼓励他走上了这条道路,让他去听波士顿一些最优秀的教授的课,而这些教授对这个聪明勤奋的孩子也是喜爱有加。他在博物学领域的知识日后不止一次地发挥了很大作用,而这一次他的判断也是正确的。这种石蛏是一些椭圆形的壳类动物,喜欢挤成一团,紧紧黏附在岩石上面。它们属于那种软体钻孔动物,甚至能在最为坚硬的石块上挖洞。它们有两端浑圆的外壳,这是贻贝所不具有的特征。

彭克罗夫和赫伯特就以这些当时在阳光下半开着壳的石蛏当食物,饱餐了一顿。吃石蛏像吃牡蛎一样,而且由于石蛏有一股浓烈的辛辣气味,使得它们既使没有胡椒或其他佐料也很美味。

饥饿暂时解决了,可他们的干渴问题还得想办法。吃了这些天然辛辣的石蛏后,他们感觉更加口渴了。因此,他们必须找到淡水,而在这样一个地势崎岖多变的地方肯定会有淡水。于是,彭克罗夫和赫伯特,拾了足够的备用石蛏,装满了他们各自的口袋与手帕,然后便回到峭壁下面。

走了二百多步,就到达了一个山口处,根据彭克罗夫的猜测,有一条河流经这个地方,河水是否是淡水还不能确定。此处的峭壁看上去像是由于地壳运动震裂的。在峭壁底部,有一个被河水冲刷而成的小海湾,其尽头是一个尖角。这个地段的水流,宽一百英尺,两侧陡坡高度也不过二十英尺。河流近乎直接进入两块花岗岩壁之间,石壁在河口上游处开始下沉;河流却突然拐弯,消失在半海里外的一片矮树林里。

“这里有水!那边还有我们要的柴!”彭克罗夫说道,“嗬,赫伯特,我们现在只差住的地方了!”

河水很清澈。水手清楚此时正是退潮的时候,海浪够不着这处地方,河流的水就是甜甜的淡水。喝水这个重大问题解决了,赫伯特就开始寻找能够栖身的洞穴,却没有找到,因为石壁全都是平滑、垂直而又陡峭的。

但是,在这条水流河口处海浪够不着的地方,大自然的剧烈震动形成的不是洞穴,却是一堆崩塌的巨石,这在那些多产花岗岩的地区是常见的景象。这些岩石堆挤在一块,被称为“烟囱”。

彭克罗夫和赫伯特从那片岩堆之间钻进去,在沙质地面的通道里走了很长一段路,里面有光线,那是透过岩石之间的空隙照射进来的。这片岩石堆中的有些岩石尽管看上去很危险,却奇迹般地保持着平衡状态。与光线一同进来的还有风——一种很平稳的过堂风——风将外面刺骨的寒气也带了进来。然而,水手却认为,他们只要用沙石混合堵住一些空隙,就可以将“烟囱”变成栖身之地。这个“烟囱”的几何平面就是那个印刷符号“&”,即拉丁文“等等”的缩写形式。因此,把这个符号上面的那个口子分开,西风和南风就不会从这个地方猛吹进来,他们就能够利用下面的部分作为栖身之处。

“就住在这儿了,”彭克罗夫说道,“假如我们还能再见到史密斯船长,怎样利用这座迷宫他更内行。”

“我们一定会再见到他的,彭克罗夫,”赫伯特大声地说道,“当他回来的时候,他一定会觉得这里还算不错。如果我们可以在左边通道生火,再保留一个开口用来出烟,那么这个居所就更像样了。”

“我们肯定能办到的,孩子,”水手答道,“这类烟囱就将是我们的栖身之处了。我们开始干活吧,先去找些燃料来。风从这些开口灌进来时就像鬼嚎,我觉得可以用树枝把开口堵住。”

接着,赫伯特和彭克罗夫便离开了烟囱,转过一个拐角,开始在河流的左岸攀登。水流很急,几根枯木被顺流冲走了。可以想象,潮水必定会将它猛冲向更远的地方。水手由此便在考虑可以利用潮水的涨落来运输重物了。

走了十五分钟之后,水手和少年就来到了水流左转的拐角处。从这里开始,河水就流进了一片美丽的森林。尽管目前不是适时季节,这些树木却依然郁郁葱葱,因为它们属于针叶树种,遍布地球上各个地区,从北方寒冷地带直到热带地区。年轻的博物学家尤其认出了叫作“得奥塔”的一个树种,这种树大量生长在喜马拉雅地带,能散发出一种宜人的香气。在这类漂亮的树木之间耸立着密密匝匝的松树,松树枝叶繁茂,枝干伸展开来,就像撑起一把阳伞。走过那片深草丛的时候,彭克罗夫的脚踩在枯枝上,发出爆裂声响。

“哎,孩子,”他对赫伯特说道,“虽然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可我至少可以把它们叫作‘柴火’,现在我们正需要这东西。”

“那我们就开始收集吧!”赫伯特应道,马上就开始干起来了。

收集树枝非常容易,甚至根本不需要砍树,因为大量的枯树枝就躺在他们的脚下。可是,燃料不缺了,怎样运输还是个问题。这种树枝非常干燥,燃烧起来很快。因此,他们必须往“烟囱”运上大量的树枝,但是靠他们两个人肩背背驮根本就不够。

“哎!孩子,”彭克罗夫应答道,“肯定会有办法运送这些木头的,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办法的。如果我们有一辆卡车或是一艘船,就好办了。”

“但是我们有这条河流呀!”赫伯特说道。

“说得对!”彭克罗夫答着,“河流就是我们的一条能够自行搬运的道路。这就是木排的作用了。”

“不过,”赫伯特提醒道,“这会儿我们的道路行走的方向反了,因为大海正在涨潮呢!”

“那我们可以等退潮的时候再动手,”水手答道,“那时我们就可以依靠水流运送燃料到我们的‘烟囱’去了。开始扎木排吧!”

之后,水手便带着赫伯特朝着那条河走去。他们俩根据各自的力气大小,都扛了一堆捆扎好的树枝。来到河岸边,这里还从未有人涉足过,他们也同样发现了大量的枯树枝。彭克罗夫便直接开始制作木排了。在这个由河岸拦截水流而形成的小海湾上,水手和少年将他们已经用干藤捆扎在一起的那些粗大的树段放了下来。木排就这样造好了,他们把所收集的干柴放在上面,装得满满的,确实很重,起码二十个人才扛得起。一小时之后,活干完了。于是,他们便把那木排系靠在岸边,等待着落潮时刻的到来。

因为还要等上几个钟头,彭克罗夫和赫伯特便商量到高地去,那儿视野更开阔,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四周的环境。

在水流拐角后面正好二百英尺的地方,由于岩石崩塌,那片峭壁便不复存在了,剩下一处通往森林边缘的不太陡的斜坡。这个斜坡简直是一处天然楼梯。赫伯特和水手便开始顺着斜坡攀登起来;两个人都强健有力,不一会儿他们便到达了峰顶,朝着那条河口上方的地点走去。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的目光首先投向了那片不久之前险些葬身其中的海洋。他们颇有感触地注视着曾经发生灾难的海岸北部的整个地区。赛勒斯·史密斯就是在那里失踪的。他们的目光在搜寻着,试图找到一些气球的残留物,或许能发现史密斯先生就攀爬在上面,可是什么都没有,眼前只是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海。海岸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他们也没有看到记者和纳布,可是,也许这个时候他们俩都离得太远,不能进入他们的视线。

“我有一种直觉,”赫伯特大声说道,“像史密斯先生那样精力充沛的人绝对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被淹死的。他一定是到了海岸上某个地方。你认为是这样吗,彭克罗夫?”

水手伤心地摇了摇头。他对再见到赛勒斯·史密斯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是为了不使赫伯特绝望,他说道:“当然,当然。我们的工程师是条硬汉子,没有什么困难能使他屈服,他一定能够绝处逢生的!”

同时,他仔细地观察着海岸。出现在他们下方的是一片沙滩,沙滩展开至河口的右边就被拍岸溅起的巨浪挡住了。礁石好像一群怪物似的躺在波涛里。礁石以外,海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在南面,一处尖突的岬角遮住了地平线,所以看不清陆地是否还在朝那个方向延伸,或者陆地朝着东南方向与西南方向延伸,使得那处海岸成为一个长形半岛。在那小海湾的北端,海岸的轮廓呈弧形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在那里,海岸地势低平,没有耸立的峭壁,只有大片退潮之后裸露出来的宽阔的沙滩。这时,彭克罗夫和赫伯特返身朝西走去。他们的视线首先被六七英里之外的那座顶峰覆盖着积雪的高山所吸引。从山顶上往下倾斜的那些山坡直到距离海岸两海里处,有着大量的树林,大片的绿色点缀其中,那是一些高大的常绿树种。一处宽广的平原从树林的边缘一直延伸到海岸,平原上参差不齐地分布着一些树丛。左边,不时有小溪从林间空隙潺潺流出,水流蜿蜒,流向高山的支脉之间,也许那里就是它的源头吧。就在水手搁置木排的地方,这条小水流的水开始从两处高大的花岗岩峭壁之间流出来。可是,它的左岸岩壁险峻,而右岸的情形恰恰相反,那峭壁渐渐沉陷下去,群壁变成了孤独的岩堆,岩石变成了石头,石头又变成了小圆石,直至海岸岬角尽头。

“我们是在一座岛上吗?”水手喃喃自语道。

“毕竟这座岛看起来够大了啊!”少年答道。

“不管怎么大,岛终归还是岛呀!”彭克罗夫说道。

但是,眼下还是不能解答这个重要的问题,还需要他们再做进一步勘察。就这块陆地本身而言,无论是岛屿还是大陆,这里看上去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也很丰富。

“这个地方不错,”彭克罗夫提醒道,“我们很幸运,真要感谢上苍啊。”

“那真是谢天谢地了!”赫伯特答道,此刻他那颗虔诚的心充满着感激。

虽然彭克罗夫和赫伯特在这块他们落难的地方已经观察了一段时间,但是这种察看毕竟还是仓促的,他们对不可知的未来充满着茫然。

接着,他们就沿着那花岗岩高地南边的山脊往回走,在这个地方,山脊两旁的岩石犬牙交错、奇形怪状。在那里,成千成百的鸟儿就在石洞里筑巢栖息。就在赫伯特从岩石上跳下来时,整群的鸟儿都被惊飞起来了。

“嗬!”他大声喊道,“这些鸟既不是隼鸟,也不是海鸥啊!”

“那它们是什么鸟?”彭克罗夫问道。

“嗯,它们看起来像是鸽子!”

“对!但它们应该是一种野鸽,或者叫岩鸽,”赫伯特回答道,“你看,它们的翅膀上有两道黑纹,尾部是白的,羽毛是青灰色的,我认得出,那就是岩鸽。要是岩鸽肉好吃的话,它的蛋也一定不错的。走,去看看它们的窝里有多少蛋!”

“我们可不会给它们时间孵蛋,除非它们能孵出煎卷蛋来!”彭克罗夫开心地应答道。

“那你用什么家伙来做你的煎卷蛋呀?”赫伯特问道,“用你的帽子吗?”

“好了!”水手答道,“我可不会变戏法,我的孩子,我们得吃那种带壳煮的溏心蛋了,让我来对付那个最硬的鸟蛋好了。”

彭克罗夫和赫伯特认真地在花岗岩石壁的洞穴里搜寻了起来,果然,他们在一些洞穴里发现了鸟蛋!他们捡了很多,都用水手的手帕包裹起来。因为大海快要涨潮了,赫伯特和彭克罗夫开始下山向着那水流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