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前秦猛士
17677700000300

第300章 穷追余烬 分巡郡县

苻坚与王猛帅大军前来,邺城里不论是秦军将士,还是燕国降臣,现在都在城门处战列两排,迎接苻坚入城。

这秦军将士现在自然是以郭庆、杨安为首,燕国降臣则以皇甫真为首。

苻坚与王猛一起骑着马进入邺城,城门处百官皆拜,皇甫真也不例外。

苻坚对王猛道:“不想朕未至邺,燕人已降,但何以不见慕容暐及慕容评?”

王猛道:“臣也不知,等入城之后,问问诸位将军以及燕之朝臣,便可得知。”

苻坚也就不再多问,进入了城中。

苻坚、王猛走过没多久,慕容垂便骑着马来到邺城城门,见到当年陷害他的群臣,以及出卖他的旧吏,脸上不禁显露怒色,使得拜迎之燕臣胆战心惊。

苻坚入邺宫,坐上昔日属于慕容暐的皇位,问道:“今日何以不见燕主慕容暐及上庸王慕容评?”

这时馀蔚上前道:“禀陛下,慕容暐与慕容评早于五日前便逃出城去,现今不知去向!”

苻坚道:“杨安!”

杨安出列道:“臣在。”

苻坚道:“我大军岂非已围城十余日,燕人逃出,何以不知?”

杨安被问,心中正是不解,不知该如何回话,这时郭庆出列道:“当夜燕人从末将所守之北门逃出,臣发觉后便带兵追赶,杀得燕军大散,便收兵回营了。”

苻坚道:“那可曾见慕容暐及慕容评?”

郭庆道:“臣未见!”

苻坚道:“想那燕人定是掩藏他二人逃走了,现在他们既无大军护送,走的肯定不快,将军可速带精兵前往追赶,一定要将他二人带来见朕。”

郭庆道:“臣领命。”

郭庆走后,苻坚道:“今燕之众臣虽降,但元恶在逃,朕意等郭将军凯旋之后,再行受降。”

众人闻言,齐声道:“陛下圣明。”

众人因此也就退出了邺宫,只留苻坚、王猛两人及众卫士在宫中。

苻坚道:“依景略看来,郭将军能将慕容暐他们带回来吗?”

王猛道:“以臣愚见,慕容暐与慕容评投奔龙城,路途艰远,又无护送,郭将军不日便可凯旋。”

苻坚道:“若果真如此,那朕就放心了。”

而在宫外,慕容垂见到了等候在外的高弼,走上前去,说道:“走吧,随我回营。”

高弼道:“大王似有不喜?”

慕容垂道:“我又见到那些阴险小人,如何能喜得起来?”

高弼道:“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慕容垂道:“你我共经患难,有什么不当讲的,请讲。”

高弼道:“大王凭祖宗积累之资,负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栖集外邦。今虽家国倾覆,安知其不为兴运之始邪!愚谓国之旧人,宜恢弘江海之量,有以慰结其心,以立覆篑之基,成九仞之功,奈何以一怒捐之?愚窃为大王不取也!”

慕容垂闻言,心想高弼所言十分有利,自己虽然投奔秦国,但终究不是秦人,如今大燕虽遭覆灭,但国基尚存,若能得这些旧人相助,他日起事,自可一呼百应,以成大功!

慕容垂笑道:“此言甚善,慕容垂日后当摒弃旧怨,与他们重修于好。”

高弼道:“大王若能如此,则恢复有望!”

他二人的谈话,自然没有第三人知道,慕容垂心中所想,更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话说慕容暐与慕容评只带着十余人赶路,还要管一个手臂残缺的慕容臧,走的并不快,走了数日,来到一个叫做福禄的地方,走的累了,便歇了下来。

但谁也没有想到,此地虽然名为福禄,但于他们来说,却是恶地,他们刚刚歇下,便有二十余人将他们团团围住,欲要抢劫。

护卫慕容暐的孟高见状,当即让慕容暐上马,然后他提刀杀敌,让慕容暐先走。

孟高杀出一条血路,但自己也深受重伤,慕容暐策马冲出之后,孟高大呼一声:“男儿穷矣!”力战而死。

艾朗见孟高就义,也转身与贼寇相斗,终究寡难敌众,死在当场。

孟高和艾朗为慕容暐等人争取到了逃走的时间,慕容暐策马狂奔,走了没多久,便被不知从哪里来的飞箭射中马身,马倒人落。

慕容暐无马可骑,只得步走,拼命逃离。

没有了马,慕容暐走的自然就更慢了,没几日,便被郭庆帅军追到,其部将巨武正要上前绑缚慕容暐。

便听慕容暐怒道:“你是何人,敢缚天子!”

巨武道:“我受诏追贼,何谓天子!”

说完,便将慕容暐绑了起来,郭庆道:“派人将慕容暐押送邺城,其余人等,随我去追慕容评。”

在福禄遇袭之时,慕容评与慕容臧分路而逃,他二人虽说不是武艺高强,但却是善于骑射,骑起马来,自然比慕容暐要熟练得多。

而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早已没有再顾慕容暐的想法,各自逃命去了。

不过两日,慕容暐便送到了邺城,见到了苻坚。

他与苻坚本都是南面称王,现在他却是阶下之囚。

苻坚质问道:“尔既无力治国,何以不降而走!”

慕容暐道:“狐死首丘,欲归死于先人坟墓耳!”

苻坚闻言,不禁有些感伤,心想他本是一国之君,现在却落得如此地步,着实有些可怜,苻坚道:“来人,将他身上绳缚解开。”

绳缚解开之后,慕容暐的确好受了许多,稍稍活动了一下筋骨。

苻坚又道:“今朕释汝之缚,使汝还宫,明日当帅汝文武群臣来降。”

慕容暐叹道:“亡国之人,岂有他路!”

苻坚叹道:“来人,带他下去。”

第二日,慕容暐在邺宫帅燕国文武群臣向苻坚请降,苻坚受降之后,在邺宫召见群臣,问道:“昔日燕使梁琛至长安,尽言燕国之美,今日何不见之?”

慕容暐闻言,心中不禁大为惭愧,原来他误会了梁琛,误将他关在了牢里。

慕容暐道:“臣误听人言,将梁侍郎关进了天牢。”

苻坚道:“哦?来人,传旨,将梁琛带来见朕。”

说完,苻坚问道:“君何以关押梁琛?”

慕容暐道:“昔日苟纯言于臣,说梁侍郎在长安与王猛甚为亲密,疑有异谋。梁侍郎回邺之后,又数度言王猛之美,臣新苟纯之言,故将其关押!”

苻坚道:“由此可见,君任人不善,固当亡国!”

苻坚此言一出,慕容暐面色羞愧,站在一旁羞红了脸,不再说话!

苻坚也不想让他们太过尴尬,就让慕容暐带着燕臣先行退下了。

没过多久,梁琛便被带到了苻坚面前,苻坚道:“卿昔言上庸王、吴王皆将相奇才,何为不能谋画,自使亡国?”

梁琛道:“天命废兴,岂二人所能移也!”

苻坚道:“卿不能见几而作,虚称燕美,忠不自防,返为身祸,可谓智乎?”

梁琛道:“臣闻‘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如臣愚暗,实所不及。然为臣莫如忠,为子莫如孝,自非有一至之心者,莫能保忠孝之始终。是以古之烈士,临危不改,见死不避,以徇君亲。彼知几这,心达安危,身择去就,不顾家国,臣就使知之,尚不忍为,况非所及邪!”

梁琛说完,苻坚不禁一阵感叹,心想当年王猛劝他留住梁琛,的确是有道理的。

苻坚道:“朕素问卿博学,卿可愿为朕之中书著作郎?”

梁琛道:“亡国之臣,陛下尚肯启用,臣岂敢辞让!”

于是梁琛便被苻坚任命为中书著作郎。

另一面,郭庆追到龙城,没有发现慕容评的踪迹,继续向东追去,追到了辽东,却发现了慕容桓残部在辽东城下。

辽东太守韩稠在邓羌帅兵进攻龙城的时候,便已经派人向邓羌请降,慕容桓逃到辽东,得知韩稠已降,帅军攻城,却久攻不下。

现在郭庆来了,命手下部将朱嶷帅军击之,慕容桓本是数战不胜,军心动摇,朱嶷帅军从后突袭,慕容桓反应不及,竟弃众而走。

朱嶷得胜之后,更是乘胜追击,将慕容桓斩落马下。

慕容桓死后,郭庆便进入了辽东城,继续向东追击,追到高句丽边境。

高句丽在得知秦国大军攻下邺城之后,便已与辽东郡县一起向邓羌递了降表,慕容评刚进高句丽境内,便被高句丽人抓住,交给郭庆,送到了邺城。

郭庆回邺之时,邓羌也已帅军赶往邺城,而这个时候,整个燕国的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也都归降于大秦,大秦已完全掌控了昔日燕国控制的地方。

据统计,此次征战,共得郡一百五十七,户口二百四十六万,人口九百九十九万。

战事既已结束,便到了奖赏军功的时候,对于三军有功之将士,苻坚这一次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吝啬,他将燕国宫中之宝物、宫人全部不留,分赐众将士。

并对三军将领进行封赏,其中功劳最大的,当然是谋划以及亲自帅兵讨伐燕国的王猛,王猛因功封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进爵清河郡侯。”镇守邺城!而且苻坚特加赏赐,将慕容评府邸中所珍藏之物,尽皆赐给了王猛。

又以邓羌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安定太守,赐爵真定郡侯。”苻坚给邓羌的赏赐,虽不算低,但是相对于当初邓羌的要求,却是差距有些远,就连王猛最初答应的都比这要好得多。因为邓羌的真定郡侯,食邑只有三千户!

杨安此次出征,表现并不是很出色,镇南将军不变,赐爵博平县侯。

吕光赐爵都亭侯。

而这一次表现出色的郭庆特受蒙赏,获封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赐爵襄城侯。”镇守蓟城。

其余将士,各封赏有差!

军功封赏完毕之后,苻坚下诏:“朕以寡薄,猥承休命,不能怀远以德,柔服四维,至使戎车屡驾,有害斯民,虽百姓之过,然亦朕之罪也。其大赦天下,与之更始。”

大战之后,燕国之土,到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现在急需的,便是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缓过劲来,然后再选任贤臣,好好治理一番。

对于燕国各处的郡守长官,除了魏郡与阳平郡苻坚分别任命韦钟和彭豹担任,其余州、郡、县牧、守、令、长,皆因旧而授之。

苻坚并没有急着撤换燕国原有的官员,而是就地任命,那是因为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关东六州恢复生机,各级府衙能够运转起来。

这是当务之急,苻坚自然不会犹豫,但他对于燕国的旧臣能不能做好大秦的新臣,心里却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若是他们以前能治理还地方,燕国又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大秦攻灭!

所以紧接着,苻坚便开始实施第二个措施,派人周巡郡县,察民疾苦!

而这件事,最重要的便是选人,若是选人不当,便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苻坚还是要咨询王猛。

苻坚问道:“朕欲派绣衣使者周巡郡县,寻访民情,察官吏之能否,何人可使?”

王猛道:“原燕常山太守申绍可。”

苻坚道:“哦?朕怎么没听说过此人?”

王猛道:“昔日申绍为燕尚书左丞,曾上书言政之得失,其中颇多善语,见地颇深,但燕主愚昧,不知采用,卒用倾败,陛下若能使申绍为使者,则不复忧也!”

对于王猛的话,苻坚向来是十分信任的,王猛既然说申绍可以,那他就一定能做到。

苻坚又道:“然申绍曾为燕臣,初来归附,不知能否尽力,朕欲再派一人与其同往,何人可用?”

这一次苻坚来邺,身边带了不少文武百官,其意便在于此处,要接手燕国,他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可用之人。

王猛道:“以臣之见,此次随陛下同来的散骑侍郎韦儒便可当此任。”

韦儒清廉爱民,又知大秦所行之法,派他与申绍一起去,相互补益,正是最好不过。

苻坚笑道:“有景略在朕之侧,天下事何愁不理!”

当日,苻坚便派人下旨:“命燕常山太守申绍为散骑侍郎,与散骑侍郎韦儒俱为绣衣使者,循行关东州郡,观省风俗,劝课农桑,振恤穷困,收敛死亡,旌显节行,燕政有不便于民者,皆可变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