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前秦猛士
17677700000248

第248章 :伏兵襄邑先乱敌心

孙盖领八千精骑,随那回报的哨骑朝桓温撤军之路追去,而慕容垂则率大军慢行跟在后面,只等孙盖传来消息,再急追而前,与孙盖合军。

孙盖连追几日,终于与桓温大军相距不过二十里,与追踪桓温的哨骑汇合。

孙盖询问道:“晋军一路走来,其状如何?”

一人道:“回将军,桓温自东燕出发,虽不停赶路,但却总是严兵设备,一路凿井而饮,始终防范着我军追来。”

孙盖闻言,不禁对慕容垂的判断十分佩服,桓温所行,尽皆如慕容垂所料。

不过想到桓温一路凿井而饮,孙盖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他也太以恶毒之心来揣度燕军了,竟然会以为燕军会在河里投毒。

要知道,若是燕军在汴水、济水上游投毒,等到桓温大军饮到河水的时候,有毒无毒还是一说,就是为了河岸两旁无数百姓的安全,慕容垂也不会这么做。

孙盖道:“传令下去,大军与晋军同行速,出了哨骑,不准任何人擅自疾行,暴露我军行踪。”

孙盖军令下达,大军便降低了行速,慢慢的跟在桓温军后。

又过几日,桓温突然下令军中,疾行而前,不复设备。

燕军哨骑见桓温大军突然加速疾行,留在后面设备的晋军也不再戒严,他们当即派人回报孙盖得知。

孙盖闻讯,知桓温这是撤退几日之后,见没有追兵杀来,便放松了警惕,倍道兼程,一路直奔晋境。

孙盖召来两名骑兵,对他们说道:“现在桓温急撤,你二人速速回报大都督,请他快率军来追。”

二人道一声:“小的领命。”便骑着快马,沿着来时的路,疾驰而回。

由于慕容垂一直率军跟在后面,而且行速也不比桓温大军慢多少,所以孙盖派回去禀报两人一路加急快行,不到一日,便见到了燕军的前军。

没过多久,二人见到了慕容垂,由于都在马上,两人便拱手为礼道:“小的拜见大都督,我等是奉孙将军之命,前来通知大都督晋军已然开始仓惶撤退,请大都督率军快追。”

慕容垂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好,我知道了。”

然后慕容垂又大声道:“传我军令,大军舍弃辎重,随我快马去追晋军。”

传令兵离开之后,慕容垂又对身旁的侍从道:“你速去石门传令,命征南将军慕容德率兵拦截桓温去路,与我军合击桓温。”

那侍从闻言,道一声是,便快马往石门而去。

第二日傍晚,那侍从便赶到了石门,见到了慕容德。

这是慕容垂的贴身侍从,慕容德自然认得,当慕容德见到他走进营帐的时候,慕容德便笑着问道:“兰侍卫不守在大都督身边,怎么到石门来了。”

兰侍卫道:“回禀殿下,小的乃是奉大都督之命,前来传军令的。”

慕容德闻言,神情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问道:“是什么军令?”

兰侍卫道:“大都督得到消息,桓温撤退大军正仓惶疾行,大都督派军在后紧追,还请殿下率军从后拦堵,与大都督共击晋军。”

慕容德听闻桓温已经撤军,不禁十分惊讶,他在石门与袁真对峙,已有多日,近日兰台侍御史刘当带了五千精兵,前来支援,慕容德正想与袁真一战,现在却听到桓温军败的消息,竟有些不敢相信。

不禁问道:“桓温撤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兰侍卫道:“回殿下,桓温大军已撤了有近十日了。”

十日,竟有十日之久,看来他与袁真交战之后不久,桓温便撤了。

慕容德不禁变得有些兴奋,说道:“好,我明日便率军拦截晋军,但是要想拦截桓温,须得知道桓温的行军路线才行,不知兰侍卫可知道晋军撤退之路线。”

兰侍卫道:“小的并未追踪过晋军,对晋军具体的撤退路线,并不清楚,不过小的有一点可以告诉殿下,也许对殿下分析晋军撤退路线,能有帮助。”

慕容德道:“哦?兰侍卫快讲。”

兰侍卫道:“桓温从东燕沿汴水一路逃回。”

慕容德闻言,不禁开始陷入了沉思,汴水?那桓温必是不会经过石门了,而汴水沿途,什么地方是桓温南撤的必经之路呢?

慕容德脑海里虽然对两军交战所涉及到的地方都有清楚的记忆,但是对于已经被晋军占领的许多地方却不是那么清楚。

只听慕容德道:“来人,取地图来。”

话音一落,帐内一士兵便走到案边,取来了一幅地图。

慕容德接过地图,仔细的看了起来,突然,慕容德发出一声大笑,说道:“兰侍卫,我找到了,就在这里。”

兰侍卫闻言,看着图上慕容德指着的位置,不禁有些疑惑,问道:“襄邑?桓温会从这里走吗?”

只见慕容德十分坚定的说:“只要桓温是沿汴水撤退的,那就一定会经过襄邑,绝不会有错的。”

兰侍卫还是不懂,但却没有再发问,他只是一个侍卫,并没有权利去问慕容德。

慕容德又道:“石门到襄邑,快马疾行,不过一日的路程,我军明日出发,夜间便可赶到,我想那时,晋军必定还未到襄邑。请兰侍卫回去转告大都督,就说慕容德在襄邑等候,请大都督务必与桓温大军在襄邑交手。”

兰侍卫闻言,心知事情紧急,现在又不知道慕容垂的具体位置,若是再迁延一夜,恐怕难以及时将消息送到。

兰侍卫道:“既是如此,那小的这就动身,去禀告大都督。”

慕容德知道兰侍卫一路辛苦,说道:“今夜天色已晚,兰侍卫又一路奔波,不妨先歇息一夜,等明日与我一起动身。”

兰侍卫道:“多谢殿下关心,但军情紧要,半刻也拖延不得,若是贻误了军机,到时恐怕就铸成大错了,小的还是就此告辞了。”

兰侍卫说完,便准备转身离去。

慕容德留道:“兰侍卫请留步。”

兰侍卫停步转身问道:“殿下还有何事吩咐?”

慕容德并没有回答,而是高声道:“来人。”

一士兵从帐外进来,行礼道:“小的在。”

慕容德道:“去选一匹上等的好马给兰侍卫。”

那士兵闻言,道一声是,便连忙转身离去。

兰侍卫得知慕容德这是给他选一匹好的脚力,拱手谢道:“多谢殿下。”

不一会儿,帐外便传来几声骏马的嘶鸣,兰侍卫知道这是他的马到了,再次拱手拜到:“小的就此告辞。”

慕容德点了点头,示意兰侍卫离去。

第二日,慕容德召来刘当,说道:“昨夜接到消息,桓温大军已撤,大都督命我率军拦截桓温,但如今袁真仍对石门虎视眈眈,不可放松警惕,故我欲将防守石门的重任交给刘御史,不知刘御史意下如何?”

刘当听闻桓温撤军,也不禁愕然,但很快便反应过来,说道:“殿下既受大都督之命,尽可放心前去,这防守石门之任,就交给刘某吧,在殿下未归之前,除非袁真来攻,刘某绝不主动出击。”

慕容德道:“好,有刘御史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于是慕容德点齐四千精骑,悄悄离开了石门,朝襄邑而去。

另一面,兰侍卫经过一夜半日的赶路,终于回到了之前离开的地方,顺着大军沿途的踪迹,又紧追一夜半日,到了第二日正午,这才终于看到了慕容垂的后军。

兰侍卫策马而前,见到了慕容垂。

慕容垂见兰侍卫回来得如此之快,不禁感到惊奇,问道:“你怎么这么快便回来了,可曾见到了范阳王?”

兰侍卫道:“回大都督的话,小的已将军令传给了范阳王,范阳王说襄邑乃是桓温的毕竟之路,已率军赶往襄邑设伏,请大都督务必在襄邑与桓温交手。”

慕容垂闻言,也不禁陷入了沉思,襄邑?那里离此处还有多远,为什么慕容德会说桓温一定会从那里经过。

慕容垂突然大声道:“来人,拿地图来。”

其语气与神情与慕容德几乎无异。

不一会儿,便有一人将地图送来,慕容垂拿着地图,仔细的看了几遍,突然笑出了声。

自言自语道:“玄明真是长进了,竟然能分析出桓温的必经之路,襄邑,便是桓温的败军之地。”

慕容垂暗暗思量了一番,突然道:“派人去问一下,现在桓温到什么地方了?”

慕容垂话音一落,便有一个飞骑疾驰而出,直往孙盖大军所在之处奔去。

现在孙盖一直与桓温保持着十里的距离,但慕容垂却不知道他离孙盖到底还有多远,现在既然已知桓温必过襄邑,那他自然要计划好行程,要将一切做得刚刚好,就如同巧遇一般。

直到第二日傍晚,他派出去的士兵才回来,那士兵刚要禀报,慕容垂却先问道:“你这次从孙盖处回来,用了多久?”

那士兵也不知慕容垂为何这么问,当即回道:“约有四个时辰。”

慕容垂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慕容垂这么一说,那士兵便更糊涂了,自己还没有禀报,怎么就叫自己下去。

那士兵问道:“可是大都督,小的还……”

慕容垂道:“没事,你下去吧。”

那士兵闻言,只好转身离去。

其实也不是慕容垂不想听这士兵回禀,只是他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他已经找到答案。

他回来四个时辰,必是快马加鞭,行速至少是大军的两倍,也就是说大军现在至少需要十个时辰,才能走到孙盖现如今的位置。

而慕容垂现在所在之处,从地图上估算,要想赶到襄邑,至少需要四五日。

按照现在的速度,慕容垂赶到襄邑之时,桓温却还没到。

慕容垂心中既有了答案,自然不需要那士兵再禀了。

传令下去,今夜就地停宿,等明日天亮再动身。

前几日的这个时候,大军还是全速前进,至少要走一个时辰,才会停下来,但今日,慕容垂却让大军停了下来,不禁让将士们十分疑惑,纷纷心想:难道不用紧追桓温了?

不过四日过后,众将士的疑虑便消失了,因为他们已经与孙盖汇合。

两军既合,孙盖自然就将那八千精骑交还给了慕容垂。

慕容垂问道:“孙将军可知前面还有多远便到襄邑?”

孙盖道:“若是按照大都督行进的速度,明日正午便可赶到。”

慕容垂道:“若是按照桓温的速度呢?”

孙盖道:“恐怕要后日清晨。”

慕容垂不禁笑道:“这样就好。”

孙盖不明白慕容垂这样说的意思,问道:“大都督说什么?”

慕容垂笑道:“没什么。”

然后慕容垂又转身对身旁士兵道:“传令下去,今日入夜之前便就地停宿,等明日天亮之后,再行动身。”

现在已是九月,入夜之前便停宿,第二日天亮之后再动身,那这一夜的时间便显得十分的长了,差不多酉时歇息,卯时动身,这期间差不多足足六个时辰。

孙盖道:“大都督突然放慢速度,却是为何?”

慕容垂道:“我意明日在襄邑与桓温交战,交战之前,自然要让众将士好好歇息一下,养足精神,才能与敌军好好拼杀一番。”

孙盖道:“原来如此,末将明白了。”

慕容垂道:“孙将军今夜也要好好歇息一下,明日可有一场恶战。”

这一夜,虽然显得十分漫长,但却过得很快,舒适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黎明来得也比想像中要快得多。

慕容垂待众将士用过饭后,当即率大军疾驰而前,当日正午刚过不久,燕军便已追上了晋军。

慕容垂来势汹汹,而桓温却早已放松了防备,不到半个时辰,晋军的后军便被击溃。

桓温听闻燕军追来,而后军又败,心中不禁焦急万分,问道:“前面最近的城邑是哪?”

郗超道:“前面不远便是襄邑,襄邑城高,可做防守。”

桓温问道:“此处到襄邑,还要多久?”

郗超道:“快马半日可到。”

可是晋军有很多的步兵,并没有马,现在又与燕军相遇,要想赶到襄邑,至少也要等到明日了。

桓温道:“传令下去,命邓遐率部殿后,阻拦燕军,明日在襄邑汇合。”

邓遐领命,带了数千人马,前去与慕容垂交战,虽尽显其勇,但却最终难敌燕军,战至傍晚,带着残军撤出战场,直奔襄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