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非常使命
17637000000013

第13章 离家出走,他到“山那边”去当了一名游击队员

“走,到农村去,到‘山那边’去!去参加云南‘边纵’游击队,迎接主力部队到来,迎接大西南解放!”

1945年,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此前,宋文骢在昆明读完小学后,为躲避日本人飞机轰炸,他和弟弟到大理读完了初中。到抗战胜利这一年,他又从大理回到昆明,考进昆明天南中学读高中。在天南中学读书期间,他接受了进步思想,并秘密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全国解放已经指日可待了。滇桂黔地区的地下党不断在城市和农村发动武装斗争,准备迎接主力部队到来,迎接全国解放。

这年6月,宋文骢高中毕业了。

毕业以后干什么,向何处去呢?这是当时学生面临的一件很现实的事情,也是同学们议论最多的问题,同时还是“民青”组织内讨论最多的问题。

“对,到农村去,到‘山那边’参军去,迎接大西南解放。”宋文骢和申业荣、王壁满等同学简单商议后,决定响应地下党组织的号召,到解放区去参加游击队。

马上就要走了,给不给家里的人打个招呼,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呢?不行。而今到处兵荒马乱的,宋文骢知道如果给家里的人讲要到解放区去参军,他是家中长子,父母肯定不会同意。那样一来,不但暴露了自己意图,除了让父母担心,自己反而还脱不了身。

宋文骢知道,此时正处于战争时期,参军就意味着要打仗,打仗就意味着有流血牺牲。他不知道这一去凶吉如何,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昆明,何时才能回到昆明。临行前,他回了一趟家,看了看父母和弟妹。离家时,他写了个条子,塞进了父亲的茶叶筒,尔后就悄悄离家走了。回到学校,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他简单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连自己的被包也扔了,用一条毛巾被把必要的物品一裹,就和要到解放区参军的同学们一起,义无反顾地走了。

几天后,他父亲拿茶叶泡茶时,才发现宋文骢留在茶叶筒里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大概就是他和同学们走了,到“山那边”去了,一时半时回不来;孩儿不孝,没给父母商量,就自己作了主张,父母要多加保重,不要担心;我走了,弟妹们要听父母的话云云。文骢的妹妹一边给父母念信,一边流着眼泪;父母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忧虑、焦急、担心、生气,但又无可奈何——文骢已经走了几天了,到哪里去找他呀!何况他的翅膀已经长硬了,他是想往哪里飞就往哪里飞了呀!

宋文骢和同学们上了火车,离开了昆明,一路颠簸到了云南泸西县板桥镇,来到滇桂黔纵队政治部。到了解放区,这里又是一番全新的景象,处处是欢歌笑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官兵平等,军民和气。生活虽然艰苦,但一切对宋文骢他们来说,感到既新鲜又稀奇。来后第二天,边区纵队的司令员庄田、副司令员朱家璧接见了他们。首长们待人很和气,没有一点官架子。他们给大家讲全国的形势,讲延安的情况,讲边区和部队的历史,讲由城市斗争转为农村斗争的特点,勉励青年们在解放区好好工作,为解放大西南和迎接全国解放而战斗。

1949年7月,宋文骢在解放区集训期间,正式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现在的共产主义青年团。

集训结束后,宋文骢被分配到滇桂黔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二科当了一名侦察员——至此,宋文骢正式成为了人民解放军中一员,为全国的解放而工作和战斗。

宋文骢在边纵司令部参谋处工作了半年。在这期间,他工作十分紧张,经常单独执行任务。按照部队首长的指示,他今天跑情报,明天搞侦察,后天去送鸡毛信。刚开始时,上级还没给他配备武器,一接到任务,他二话不说,拿把镰刀作防身武器就走了。这年秋天,他还和另一位同志胆大包天地到一个国民党保安团去了几次,企图策反一个保安团长,动员这个保安团起义,结果这个团长嫌共产党军队太苦,策反未能成功。

云南解放虽然在即,但,黎明前是最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