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沙恩霍斯特,全名格尔哈德·约翰·达维德·冯·沙恩霍斯特(1755年11月12日一1813年6月28日),普鲁士将军,伯爵,军事改革家。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奠基人。生于德意志汉诺威的博德瑙一农民家庭。
生平介绍
沙恩霍斯特毕业于桑堡利堡军事学院。1786年起在军校教授炮兵学。1801年加入普鲁士陆军、1802年任柏林军事学校校长。1806年任普军总司令的参谋长,参加对法作战,曾被俘。1808年任陆军大臣,和格奈泽瑙一起实行军事改革,重建普鲁士军队,是普鲁士一德国总参谋部的奠基人。1812年任布吕歇尔元帅的参谋长,参加吕岑会战负伤。同年6月8日因伤重去世。著有《军官手册》、《军事回忆录》、《炮兵研究指南》等。德国海军曾经数次以沙恩霍斯特之名命名军舰。一战时,德国海军在公海舰队之外的游击舰队旗舰名叫沙恩霍斯特号,与同级舰格奈森诺号一起游弋在太平洋,是1907年下水的新锐装甲巡洋舰,由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指挥,在科罗内尔角海战轻易击败了英国克拉多克率领的舰队,击沉了好望角号和蒙莫斯号装甲巡洋舰,后被英国斯图第率领的战列巡洋舰击沉于福克兰群岛海战中。二战时,德国海军将大西洋舰队中的一艘战列巡洋舰定名为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诺号齐名,曾击沉英国光荣号舰队航母,最终战沉北海战角。
战争经历
沙恩霍斯特和一般普鲁士名将不同,因为大多数普军将帅都出身贵族,而沙恩霍斯特却出身农民。好多普军将帅一看就是威风凛凛、煞气腾腾,特有军人气质,而沙恩霍斯特怎么看也不像军人,更像一个著书立说的文人学者。其实这也难怪,因为沙恩霍斯特早年当过军事杂志的编辑,写过军事方面的论文,在军校教过书,就是当没当过战场指挥。
沙恩霍斯特1777年从桑堡一利珀军校毕业后在汉诺威军队服役。1786年起在军校教授炮兵学。当过军事杂志的编辑,写过军事方面的论文。1793年任炮兵连长,赴比利时参与镇压法国革命。
1800年,年已45岁的库尔——汉诺威炮兵团中校格哈德·约翰·达维德·沙恩霍斯特,在经过长时间思考之后,上书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恳请加入普鲁士军队。沙恩霍斯特的许多普鲁士朋友,特别是军需总监部少尉卡尔·路德维希·冯·勒科克(一位富于革新思想的年轻军官)早就建议他走这一步。沙恩霍斯特也在一封给勒科克的信中,表达了他的这一决定。
在当时的德意志,普鲁士军队是最强大的军队,它为服役者实现个人抱负和晋升所提供的机会,要远远大于汉诺威军队和丹麦军队。沙恩霍斯特在其申请中,还附带提出两个请求:做一名参谋部军官,赐予贵族头衔。第二个请求并非难事。因为,他一直生活在贵族气派十足的汉诺威人中间,而汉诺威人,尤其是军官,不管是否有贵族头衔,都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从这样一份申请书上,很自然可以看出申请人非同凡俗的人品,还有隐藏其后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然而,他却不具备在普鲁士军队任参谋军官的任何条件,因为他不是贵族。1755年当他出世时,他的祖父还是一个农民,父亲是汉诺威军队的一名轻骑兵哨长,退役后靠继承其岳父的田庄为生。在阅兵式上,他给人的印象不佳。他的外表和举止不大像一名英姿飒爽的军官,倒像一个老成持重、略带几分忧郁的学者。然而,他却因为很早就在有名的《军事杂志》当编辑而为众人所知。该杂志在柏林也十分畅销,甚至连克里斯托夫·冯·迪里克中将这样的弗里德里希二世思想的辩护者也都赞赏这一杂志。沙恩霍斯特被认为是一位极富教养的军官,在普鲁士有许多挚友。在他的朋友中,除了有像军需总监部冯·勒科克这样的人,也有许多性格迥异的人,如骠骑兵将军冯·布吕歇尔和普鲁士贵族的典型代表恩斯特·菲利普·冯·吕歇尔将军。
正当沙恩霍斯特的申请得到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恩准,他的要求顺利得到满足之时,拿破仑的阴影已自1801年笼罩了欧洲。这个科西嘉人开始了他的胜利征程,同时革命也在一个巨人的专制下走到了尽头。世纪之交的普鲁士已不再是过去的普鲁士。当初,在耽于享乐、饱食终日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统治下,普鲁士虽已是西下夕阳,日暮途穷,但他们仍花天酒地,陶醉于其辉煌的外表。自1797年开始执政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已深深地认识到,在法国发生的事不可能不对普鲁士的社会和军事体制产生影响。不过,他是一个极不实际、缺乏自信和过分虔诚的人。
在沙恩霍斯特参加普鲁士军队第3炮兵团不久,即按他的愿望被赐予贵族头衔,分配到军需总监部任职。自1796年,军需总监由臃肿和迟钝的莱文·冯·戈伊绍少将担任。戈伊绍是巴登贵族和布雷斯高地方长官的儿子,他自然不是一个富于朝气的人,而是一个旧式学校培养出来的方法论者。戈伊绍少将让沙恩霍斯特负责冬训班的工作。冬训班是专为训练各省分配到柏林任职的军官开设的,是后来柏林军事学校的前身。为便于在一起交流有关先进军队和作战方法的观点,沙恩霍斯特于1801年7月在柏林成立了“军事协会”。在他的领导下,协会聚集了许多具有改革思想的军官,如:冯·克劳塞维茨少尉、在军需总监部任职的冯·博因上尉参谋、柏林步兵监察部副官卡尔·威廉·冯·格罗尔曼;此外还有一些旧体制的辩护者,如:冯·吕歇尔将军,他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像“冯·波拿巴先生”这样的将军在普鲁士俯拾皆是。
协会的目标是对军队进行改革。沙恩霍斯特想通过组建一支作为常备军后备军的民军,使军队向类似于法国的民众武装过渡。如果是处在另一种条件下,沙恩霍斯特无疑会在国家危难之时成为普鲁士的卡诺。当然,他不是一个革命者,他只想在保留旧日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完成体制的新旧过渡和转化。与沙恩霍斯特在军事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贸易和财政大臣施泰因男爵也打算在国家行政机构进行历史性的体制改革。沙恩霍斯特十分清楚,创建民军和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必须以改革早已无法为经济创利的农业法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制度和农奴制为前提。
1806年任普军总司令的参谋长,参加耶拿一奥尔施泰特会战,沙恩霍斯特作为普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的参谋长参加了与拿破仑法军的作战。这位总司令身边有沙恩霍斯特这样的军事奇才当参谋长,但他却不把他当参谋长使,而是把他当副官去干跑腿活。结果沙恩霍斯特也在战斗中光荣负伤。败逃的时候,沙恩霍斯特遇到布吕歇尔元帅,别看布吕歇尔是一个粗暴野蛮、毫无教养的彪悍家伙,但他独具慧眼、爱才惜才,他一见沙恩霍斯特就喜欢上他了,觉得这个参谋长特有才,从此他们就成了亲密伙伴,被后世誉为“普鲁士军队历史上一个能力超凡的高级指挥官与一个具有科学知识和高度文化修养的参谋长成功合作的第一个范例。”不过当时的战场形势还是很糟,沙恩霍斯特和布伦瑞克还没来得及共商大计呢,就一起做了拿破仑的战俘,不久在战俘交换中又被放了回来。
普鲁士被拿破仑打翻了,不过沙恩霍斯特倒挺高兴,因为普军的战败使普鲁士的头头们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军事体制确实很差,必须立刻改革了。
获释后任军事局长兼军队改革委员会主席,与其弟子格奈瑟瑙一起进行军事改革,组建总参谋部,实行义务兵役制,更新武器装备,加强部队训练。1811年,普鲁士政府迫于法国的压力将其解职。不过改革还没完全成功呢,这位“改革先驱”沙恩霍斯特就撒手归天了。1812年普鲁士与拿破仑重新开战,沙恩霍斯特又担任了布吕歇尔元帅的参谋长,为元帅精心制定了对付拿破仑的作战计划,然而计划刚出台没多久,沙恩霍斯特就在吕岑之战中负了伤。即便如此,他还是为打败拿破仑而到处奔走。他认为仅靠普鲁士和俄国联军是抵不过拿破仑的,应该把奥地利也拉进来。于是他不顾伤痛,奔赴维也纳去和奥地利缔盟,结果于1813年6月在布拉格因血液感染去世,沙恩霍斯特为了普军改革绝对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沙恩霍斯特没能亲眼看到他一手缔造的成果,但格奈泽瑙等普军改革精英继承了他的事业,使总参军事体制日趋完善。到了老毛奇时代,普鲁士总参谋部在统一德意志的战争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大作用,不但威震天下,而且逐渐被欧美亚许多国家仿效。沙恩霍斯特若在天有灵,肯定大为欣慰。二战德国名将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把“德国总参”称作是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的“嫡系子孙”,赞扬沙恩霍斯特这位“农民的儿子”是一个“勇敢、聪明、谨慎、严肃、绝不自私、绝不腐化”的伟大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