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当前的稳增长和长期的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转型。中国经济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型。
一个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是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我国现在还没有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三高两低”的粗放方式。即以能耗为例,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德国的4倍,美国的3倍。粗略统计,我国消耗的钢铁是世界的1/4,煤炭是世界的1/3,水泥是世界的1/2,但GDP不到世界的1/10。
另一个方面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改变目前的“两外模式”。所谓“两外模式”,一个“外”是过分靠外延扩张发展。我国的速度主要不是靠内涵提升,而是靠不断铺摊子的外延扩张。一个“外”是过分靠外贸拉动。外贸的相关度达到70%。
“两外模式”带来三大问题:一、资源、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中国制造的产品,有将近二百种占据世界第一位,成了“世界工厂”,这似乎是个荣誉,但实际问题是,大量产品为他国所用,能源和资源消耗却留在中国,污染留在中国,长此下去,是承受不住的。二、难以改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贵买贱卖”的局面。我们花很高的价格买进石油,买进铁矿石,却用较低的价格卖出自己的产品。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又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外贸拉动力。三、大量外汇无法有效利用。买高技术,人家不卖,买优良资产和我们所需的矿产,人家不批。只好存在外国银行或买人家的国债,利息不高,风险很大。
实现两个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靠树立科学发展观,靠扩大内需,靠自主创新,靠各种配套措施。核心问题是一个“软”字,即充分利用“软资源”,提升“软实力”。软资源指的是信息、知识、科技、文化、管理、创意等非物质性资源。软资源在使用中不被消耗,不产生任何污染,数量是无限的。而且,物质性的“硬资源”的利用水平,取决于和软资源的结合程度。
打造活力宜居新北湖
——北湖区住建局全面统筹城镇发展
【背景】
自2003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多次下发有关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央文件,给住房和城乡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北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住建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两型”社会建设,注重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走经济高效、功能完善、“两城”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紧紧围绕“一区三中心”、“五个新北湖”的城镇建设宏伟目标,围绕“壮大工业富区、发展第三产业活区、经营城市强区、关注民生稳区、保护生态立区”开展城镇建设,用“雕塑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理念全面统筹城镇发展,全区城镇建设事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探索与实践】
坚持规划先行 筑牢发展支撑
开展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两城”建设、“一区三中心”及“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的要求及区划调整,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半小时经济圈或市区、近郊、远郊三个经济圈”的构架和“市区—重点镇—中心村”的发展格局,科学编制郴州大道(北湖段)沿线重点镇、园区以及郴城西区二期总体规划。全面完成了鲁塘镇、石盖塘镇、万华岩镇和华塘镇的规划修编、调规等工作,预计两年内全面完成北湖区城乡体系规划及村庄布局规划,并由区财政足额安排规划编制经费。
加快详细规划编制进程。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特产等自身特点明确定位,按照“兼顾其他”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以达到“以点带面、以线带片”的发展功能。主要完成了鲁塘镇的详细调整规划,调整了石盖塘富民新村的总规及详规,完成了华塘镇的详规修编,鲁塘镇环西路、镇北路的两厢用地规划,完善郴州大道华塘段两厢用地规划设计。协助完成宇腾有色、宏生纺织、云南锡业、华明锰业、油山机电小区等产业的详规以及石盖塘裕湘面业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规划实施。
加强对全区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工作的指导。全面完成了郴江镇下湄桥村、市郊乡海泉村、石盖塘小溪村、万华岩镇下风村、华塘镇南岸村等30多个村的指导性详细规划。区政府出台了《北湖区加强乡镇村规划管理工作方案》,规定乡镇总规范围内、重要交通干线两厢内村民建房必须实行“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屋顶样式、统一外墙色彩),并按《北湖区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图集》中的建筑设计进行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北湖”。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村民建房(市中心城区,即市规划区105平方公里之内区域除外),区政府对坡屋顶建房户每户奖励2万元,平屋顶建房户每户奖励5000元;未按规划实施的要依法查处。同时,理顺规划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乡镇规划管理职能,将乡镇、街道规划管理情况纳入全区年终综合考评。
强化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品味
推进“绿城攻坚”,生态景观品位提升。2010年开始,北湖区在市政府统一安排下深入开展了“绿城攻坚”活动,北湖区根据实际,仅2011年就完成通乡(村)公路沿线和乡村周围等地绿化任务11.67万株。全区共投入8066.5万元,在城区种植樟树、银杏、桂花树等各类大规格乔木7.78万株,边坡种植桉树5.4万株,乡村绿化种植桉树、柳树、樟树等苗木41万株。其中20公分以上大规格树木成活率达100%,整棵苗木成活率达98%以上,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城区“绿城攻坚”活动突出贡献单位,全区11个单位被评为先进集体,10个庭院(小区)评为先进庭院(小区)。
创新机制建设,管理手段日益科学。一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截至2011年12月底,北湖区投资1300万元的城区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实现从“小城管”到“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另一方面成立了全市首家“城市管理巡回法庭”。由区法院3名法官和区城管局、城管执法支队5名执法人员组成区城市管理巡回法庭,专门负责审理辖区内城市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和涉及城市管理的刑事案件,审查执行城市管理的非诉讼执行案件,依法对处罚决定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保障群众的各项诉讼权利,及时、便捷、有效、公正地裁决纠纷,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构建三级网络,“查违”工作成效明显。成立了北湖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北湖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具体责任,构建了区、乡镇(街道)、相关部门查违工作网络,加强国土、规划等政策法规宣传,组建了一支50人的查违队伍,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三级巡查和拆违处置体系,实行每天24小时无缝巡查,确保违法建设“零增加”。
推动产业发展 优化城镇布局
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北湖区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加速发展与城市化相适应的产业,提供充分的城市就业岗位。重点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了生活服务业、现代物流、城市公共事业、医疗、教育、电信、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为银行、保险、信息、社会服务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围绕“卫星”城镇建设,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产业经济。石盖塘镇主要发展以食品加工、电子、化工产品生产、金属冶炼为支撑的新型工业;鲁塘镇主要以发展煤炭石墨生产加工为支撑的高科技工业;华塘、保和两个镇主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商贸物流和休闲度假为主的现代产业。
实施带动战略 统筹城乡并进
以示范带动为重点,大力推进“三区”建设,即中心城区提质改造、武广新区和郴城西区建设;全力打造“三城”品牌,即在中心城区、下湄桥片区、华塘保和片区着力建设好北湖商贸城、龙女温泉城和南岭生态城三个大型城市综合体。通过“三区”和“三城”工程的实施,完善城市功能、做大城市规模,更重要的是增强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以城带乡发展。
同时,注重农村基层设施的配套,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使其具有城乡统筹发展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加强了农村水、电、路等设施建设,实施农网改造和电视、电话、邮政村村通工程,实现资源城乡共享。加强了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基础教育向农村倾斜,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巩固和发展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网络,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推进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提升农村商贸流通设施水平。
加强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政策、法律服务“五下乡”活动。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重点、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城市低保优惠政策向农村覆盖。
加强制度创新 消除体制障碍
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推进城市综合改革,适度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实现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把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多渠道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居住条件。推进了土地政策创新,建立了有利于城市化发展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土地政策,既加强土地管理,又保证必需的城市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解决好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抓好各类开发区的节约、集约用地。对示范镇和重点镇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安排,逐步实行以“土地换社保”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全省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与分析】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要主动对接好《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郴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规划》等规划,着手完成镇域总体规划、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镇区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尽快完成镇区景观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别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镇区实现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二、坚持产业强镇,以产业化、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要找准切入点,抓住优势产品和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之成为主导产业。同时,强力推动产业集聚。通过提升城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聚集约用地,提高集中区投入、产出密度,以多元化投入强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等举措,做精做优做强工业集中区。特别是鲁塘、石盖塘、保和镇要布局好镇区集中区,结合各自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好农副产品、原材料加工、石墨、煤矿、烟草加工等产业,并积极发展旅游、文化、餐饮、商品贸易等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和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周边永春、月峰、大塘、芙蓉乡。
三、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中心城区要不遗余力的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步伐,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品位,加强中心城区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力。在整个区域性基础设施方面,各乡镇要开展主次干道提质改造工程,对主次干道的绿化景观、环卫设施、人行道、排水系统等进行提质改造,大力开展示范镇集中供水系统建设,全面加快城镇垃圾处理和运转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镇域“三清六改四化(即清理垃圾、清路障、清旧房屋、改水、改电、改路、改厨、改厕、改栏和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继续实施“点亮北湖”行动,注重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化、节点绿化等景观绿化建设,形成“道路相通、绿树相连、路灯相接、美景相映”的小城镇新形象,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
四、坚持特色活镇,以独特的景观风貌、鲜明的地域风情提升小城镇建设。一是稳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营造自然景观特色。将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保护好山岭、河流、湖泊等大自然赐予的天然美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二是稳妥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营造历史文化特色。保持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并深入发掘、整理、弘扬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继承传统,延续文脉,建设古韵犹存的小城镇,全面加快保和镇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三是稳妥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营造建筑风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