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镇灵箓
17557400000058

第58章 克里雅河

众人在于田县做了最后的修整之后,又从于田县出发,行驶了将近220公里没有公路的沙漠故河道,终于到达了克里雅河尾闾。

这里是克里雅人最后的聚居地---达里雅布依,也是克里雅河明显可见的最后河流所在。

达里雅布依是维吾尔语“在河边上”的意思,这里的克里雅人也确实是沿河而居。

克里雅人的家简陋却整洁。墙是用胡杨树枝围成,上面抹着薄薄的泥巴,屋顶覆着一层苇草,四处都透着光亮。

克里雅人以游牧为主。骆驼和毛驴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他们以放牧牛羊维持生计。

苏青青介绍说:“我从那位考古学家朋友处得知,虽然克里雅人被划归为维吾尔族的一支,但其实并没有依据。对于他们的族源,有几种最可靠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着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还有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古丁零人的后裔。

克里雅人的历史的确让人难以捉摸。而克里雅河,又名于田河,它的维吾尔语意思是“漂移不定”,克里雅河源于昆仑山深处的远古冰川,河水主要由昆仑山雪水融汇而成,经常因季节性洪水改道而得名。克里雅河纵贯于田县,沿河生态系统依河而生,伴河而存,两岸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荒漠植被,形成了一条东西宽十公里,南北长三百多公里的绿色走廊,并在河流的尾部发育成了达里雅布依绿洲。克里雅河,这条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克里雅山,经于田县向北流进塔克拉玛干沙漠二百多公里的河流,不仅养育了位于沙漠深处的一片绿洲和生活在这里与世隔绝的克里雅人,而且孕育了独特的克里雅文化。沿着克里雅河北上,重要的遗址依次有唐代的丹丹乌里克、汉晋时期的喀拉墩、西汉时期的园沙古城,以及目前发现的时代可能更早的新遗址,越深入沙漠,遗址的年代越为久远,深藏的历史也更为古老。”

顿了顿,她又道:“但是我那位朋友说,如果那张地图是真的,那么我们的目的地,将比目前已知的所有文明还要深入大漠,由于风沙的侵袭和覆盖,我们找到那地方的概率极低,几乎不可能。”

沈道寻问道:“那怎么办?难道就毫无办法?”

苏青青道:“没有什么直接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方向的正确性,我的建议是最好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当地人充当向导,然后用指南针引路,但是这并不保险,我还是担心太过深入会迷失在大漠之中。”

这时,一旁的朱道真自道袍怀中拿出那张地图,指着地图上的两个点,开口道:“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这里,还好虽然名字有所变化,但是地形标志不曾改变,想来祖师来的时候,这里还不是克里雅河可以看见水流的尽头。这之后的两个标志点,却是已经被沙海吞没,那么我们就以现在所在的位置作为参考,再看我们的目的地,虽然不知道名字,但具体方位和距离还是可以参考地图算出来,如果指南针失效,那么还可以利用星辰指点方位,这里是大漠,一般很少遭遇阴雨天,所以夜晚星辰应该是可以看见的,我以前不学无术,恰好曾经钻研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如果指南针失效,你第一时间告知我,白天以太阳作为参考,晚上以星辰作为参考,想必到时候只要我们够谨慎仔细,应该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苏青青道::“既然如此,那方位的问题就基本无碍了。我们还需要租些骆驼,我的建议是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带足够的水和日需,还可以减轻人的负担,最后就是向导了。我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这里的一位老牧人库尔班·阿不都热依木,他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进行沙漠考察,最重要的是,他不仅熟悉环境,而且还懂得汉语,普通话说的很好。”

朱道真闻言,道:“好,那青青你就和道寻小川去拜访一下这位库尔班,顺便把骆驼租下来。”

苏青青道:“马修会维吾尔语,给我们做翻译吧,我们得先打听到库尔班住在哪里?”

马修闻言,站起身来道:“走吧,我陪你们去。”于是马修便和苏青青孟小川沈道寻四人出门去拜访那位库尔班。

四人向附近的原住民走去,这里的人们虽然很少与外界交流,但这几年经常有考察队前来,也有很少的游人到访,所以人们虽然好奇,但是却还是大方的微笑着看着他们。

马修走到其中一个中年克里雅男人面前,微笑着和他交谈起来。不多时,就看到那个中年克里雅男人指着村庄的一个方向对着马修述说和指点着什么。然后看见马修对着那人弯腰致意,应该是表示感谢,马修又从上衣的口袋里抓出一大把糖塞进了那男人牵着的男孩手中,又将剩下的散给了周围的孩童,然后和那个克里雅男人握手道别。过了一会儿,就见他向着众人走了过来。

走到众人身前,马修道:“打听到了,这个村庄的东北角最边上的,就是库尔班的家。”说着,就走在前面开始带路。

村庄很小,几乎就是在沙漠之上多出了几十户人家,房舍简陋,院子被克里雅人用芦苇和胡杨树干组成的简易围墙围了起来,形成一个个单独的院落,唯一能让人认定这里不是沙漠的,就是村庄四周长在沙土之上的一棵棵巨大的胡杨树。

马修边走边指着胡杨树对众人道:“这胡杨树被人们成为‘沙漠英雄树’,号称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大漠中的人们都很重视。不仅如此,胡杨树是较古老的树种,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胡杨林在改善荒漠生态方面的作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为戈壁、沙漠所占据,干燥少雨,特别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荒漠气候尤为强烈。胡杨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

正说着,忽然听见东北角的院落里传来冬不拉悠扬悦耳的声音。马修脸上现出笑容,走到屋前,对着院子里用维吾尔语说了一句什么,就见冬不拉的声音停下,用胡杨树干做成的建议木门被打开,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维吾尔族花帽的老人手中抱着冬不拉打开木门。看着他们,眼中透着疑惑。

马修上前和他握手,然后用维吾尔语向他解释了一番,就见他脸上挂上了笑容,伸手示意他们进屋,然后吩咐家人端出了奶茶,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

马修拿起碗喝了一口,其他人在马修的示意之下,也喝了一口。

老人的脸上笑意更浓。他跟马修用维吾尔语交流了一番,然后指了指角落正在劈柴的小伙子又对着马修说了几句,然后转头看着众人。

马修看了看那个劈柴的小伙子,有些犹豫,但还是跟老人说了两句,然后转身对着沈道寻三人道:“这位是艾尔肯爷爷,是库尔班大叔的父亲。艾尔肯大叔说,库尔班大叔去县城赶巴扎了,哦,也就是去赶集了。回来估计要很久。他建议我们不要等了,如果找不到向导,库尔班大叔的儿子阿尔斯兰,也就是那边那个小伙子,他曾经跟着库尔班大叔走过好多次,而且普通话讲的很好,完全可以充当向导。”

沈道寻沉思一番,又和苏青青商量了一下,最终点头答应。

马修见状,便又和老人交谈了几句。

就见老人对着劈柴的小伙子招了招手,用维吾尔语说了两句。那边的小伙子停下手中的活,将斧头放到一边,然后走了过来。

老人想小伙子说了几句,小伙子脸上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那小伙子转过身看了看众人,开口道:“爷爷将你们的来意已经告诉了我,做向导我没有问题。但是我其实并不建议你们进去,你们要去的地方太过深入,而这片沙漠几乎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沙暴,尤其是在春夏交替和秋冬交替的两个时间点上,而现在正是春夏交替的时候,新疆的夏天要比你们所待的地方晚将近一个多月,现在进去非常危险。”

众人看着阿尔斯兰,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惊喜,不怕问题多,就怕什么都不懂。

苏青青开口道:“这些问题我们都已经考虑到了,而且做了我们能做的最详尽的准备。如果你愿意,我们会给你丰厚的报酬。当然,如果遇到无法战胜的困难,即使我们中途返回,也一样会付全额报酬。”

阿尔斯兰想了想,又和老人商量了一番,见老人点头,伸出手握了握几人的手,笑着道:“好吧,那就如你们所愿。对了,我叫阿尔斯兰,维吾尔语的意思是狮子。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众人相互认识,然后马修将碗中的奶茶一口饮进,在老人注视的目光中将碗扣下,然后站起身来,其他几人有样学样,也是将碗中的奶茶喝完,将茶碗扣在木桌上面。

苏青青开口道:“阿尔斯兰,我们时间有限,明天就要出发,你知道哪里能租到骆驼吗?”

阿尔斯兰道:“这件事交给我吧,你们把钱给我,我保证明天出发之前把骆驼牵到你们面前。”

沈道寻看了看他,毫不犹豫的将一沓纸币交给他,又告知了他他们的住所所在。

阿尔斯兰和众人告别,就出门去租骆驼了。

众人也和老人握手告别,返回临时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