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17550100000026

第26章 技术优势不等于经济强势

钻采院“院士”放下架子进市场

本报讯(记者尚书权赵红通讯员韩建栋)

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最近把一句熠熠生辉的话送给了钻采院:“钻采‘院士’驻现场,科研效果不一样。”这表明一批土生土长的“院士”变得值钱了。

钻采“院士”是指院里数十名中高级科研人员。这两年,他们中90%的人常年驻在300公里外的油田内外部市场,为甲方开展技术服务。

尘土上书桌,主人下基层。钻井工艺研究所的钱峰和王治中,一年有300多天在一线。油田分公司在胜北部署的4-46和4-56两口直井,一口低产,一口高含水。钱锋他们根据常年对这类地层的论证解释,大胆建议实施水平钻井。最终在薄油层打了3口水平井,产量是直井的3倍。今年,他们在吐哈完成的6口水平井和开窗侧钻井,日增产100吨以上。

过去,钻采院也有过躺在科研成果的山丘上吃皇粮的日子。那时候,“院士”的脸上无光彩可言。今天就不同了。刘建伟、张坚平等科研人员已经无须“叫卖科研成果”。他们作为最受甲方欢迎的“专家”,可以参加甲方的生产会和上产例会,及时掌握油田生产动态,并将难题定为攻关课题。针对吐哈的难动用储量,他们开发的技术应用于三塘湖条5井压裂,使日产量由压前的1.3吨增加到压后的20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拓展市场进程中发挥了火车头作用。玉门青西油田地质结构复杂,建井周期达200天,严重影响了油田建产。中油股份公司领导提出必须4个月完成一口井,否则将被“请出”青西市场。作为青西钻井的工程设计方,钻采院在青西2-20井与甲方、施工方联袂简化井身结构,优化钻头类型,使这口井实现了4个月完钻的目标,为此他们在玉门又赢得了另一口井的钻井设计权。

今年,钻采院的现场服务保证了油田稳产上产,内外市场收入同比成倍增长,科研“院士”真正把技术优势变成了经济强势。

(原载2002年12月30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