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600待业青年有了“饭碗”
本报讯(记者赵红通讯员张蕊利)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近来油田局域网和《吐哈石油报》常刊登一些《待业子女内部培训启事》。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指挥部劳动力交流中心已组织了16次待业子女就业培训,培训人数已达967人,占待业青年总人数的90%以上,其中有538名待业青年走上钻井、修井、司机、宾馆服务、餐厅服务、化工操作等12个工作岗位。另外还有近百名职工子女应聘“加盟”服装、电脑等行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就业地点分别在吐哈、西安、成都、乌鲁木齐等地。
自1997年以来,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普遍存在职工总量大、结构性富余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情况。根据国家“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就业方针,集团公司要求各单位不再对技校生、职高生进行统包统分,而是鼓励职工子女要面向社会就业。但由于吐哈职工子女对企业的依赖思想重、所学技能单一、创业意识不强,又由于油田地处西部戈壁,社会依托性差,就业渠道窄,使大部分未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待业在家。
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挥部广泛宣传,帮助待业青年及其父母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客观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和油田各单位的用工现状,提前进行岗位培训;积极协助各单位开拓内外市场,增加工作岗位;加大对二级单位文化层次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社会短期劳务工的清退力度,拓宽就业空间。待业青年通过上岗培训,双向选择,与企业签订短期用工合同。合同期满后还可根据油田用工总量、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及本人的工作表现决定是否续签。这些办法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工作,待业青年积极学知识、学技能,参与市场竞争,使他们的人生之路在不同的岗位上延伸。
(原载2001年6月8日《吐哈石油报》)